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495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1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治者自称“天子”,他从天那里接受统治人民的“天命”。告诉人们季节的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政治的首要任务,所谓“现象授时”。同时这也是帝王的特权,对此帝王统治者们都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改变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味。改历不仅是专业的天文学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除了历法以外,占星术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对应宇宙论中的重要一环。在天人对应的体系中,各种天文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汉代的董仲舒把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提出“天人相与之际”的灾异谴告学说,使占星术也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摘编自孙小淳《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牛顿生活在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他可以称为近代伟大天文学家。自伽利略发明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以来,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范围迅速扩展,牛顿由于了解了白光的组成,因而于1668年设计制成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这样牛顿为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制造奠定了基础,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牛顿在天文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行星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考察,对于潮汐现象,牛顿也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这是太阳和月球引力造成的,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影响世界进程的科学巨人》《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天文学发达的原因及“天人感应”学说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天文学对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生活在由中世纪宗教教育转向近代世俗教育的历史时期,他的道德教育原则是建筑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主张教师应利用各种教育工作技巧,关注学生的心理,把德行真正根植于学生的心田。他针对青少年的具体心理特点进行了精心研究,提出了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道德教育方法。洛克的着眼点并不是一个坐在家庭教师面前的儿童,而是一个待长大的绅士,这个绅士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财产,在必要时效忠于社会与国家,通晓国内外大事。他应当关心道德与政治知识。

——摘编自苗雪萍《洛克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工业的迅猛发展,经济的飞速进步,引发了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激化了社会矛盾。道德教育再度进入教育学者的研究视野。赫胥黎基于进化伦理学,阐明了其道德教育的理论归宿,即实现自然、社会、个体——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目标:“服从道德和自然法则,与自然界完全和谐一致”的自然目标或最高目标;“服务社会利益,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目标以及“胜任各种职务,实现自我价值”的个体目标。在他看来这三个目标密切相连,环环相扣,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是服从于自然和谐这个最高目标的,在最高目标完成的同时,他对社会与个体分别有不同要求,而个体目标的实现可以促进社会目标的完成。

——摘编自牛亚林《赫胥黎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洛克与赫胥黎德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与赫胥黎德育思想的特点。
2023-09-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三部分新考法专练3五育并举
4 . 近代科学的兴起:背景:________的深入发展。
2023-08-2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2-2近代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5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时间:16—17世纪
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成就:
代表成就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________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它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意义:形成了重视________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022-08-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寿是清末著名科学家。同治元年(1862年)3月,他和华蘅芳进入了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眼看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的内河横冲直撞,十分愤慨,他们通力合作,决心为中国制造蒸汽机。但是,一无图纸,二无资料,仅仅从《博物新编》这本书上看到一张蒸汽机的略图,又到停泊在安庆长江边的一艘外国小轮船.上观察,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在18627月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此后,他们又着手试制蒸汽船,希望能在江海上与入侵者抗衡。18664月,在徐寿、华蘅芳主持下,制造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中国军队的第一艘蒸汽船以及中国近代的造船工业从这里启航。

——《上海化学工业志》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成为时代最强音。为了回国,钱学森隐忍负重5年,历尽波折,最终于1955年踏上回国的旅途。……陈能宽在并不熟悉的爆轰物理领域,参加我国核武器研究,隐姓埋名长达1/4个世纪。

“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下,独立自主从零起步的。科学家们凭借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用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颗火热的心、一个不知疲倦的大脑日复一日进行计算,科学奇迹终于诞生。1964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是一一次漂亮的反击。在此期间,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19704月,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上了天,打破了西方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国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两弹一星”铸就中华民族精神脊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研制“黄鹄号”的背景及其成功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弹一星“内有困难、外有压力”的研制背景及其成功的影响。
(3)介绍一位你所崇拜的科学家并说明理由。
(4)综上,试概括“科学家精神”。
2023-05-13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近代科学的兴起: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____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022-10-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2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8 . 背景:________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022-08-2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世界科学中心开始从意大利向英国转移。当时英国不但出现了像哈维、玻义耳和牛顿这样的科学巨人,而且科学研究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重视。1660年,伦敦的一些科学家举行了一次会议,正式提出成立增进物理数学实验知识的学会。后来,查理二世正式批准成立皇家学会,并将英格兰的许多小型学会并入该会。皇家学会的基本宗旨是以增进自然知识为目的,贯彻培根的学术思想,注意搜集经验事实,注重实验、发明和实效性研究。皇家学会虽然有皇家许可证,并由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但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

——摘编自陈吉明编《科学技术简史》

材料二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批准设立中国科学院。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布正式成立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四个学部,选出了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会后,各学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组织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相继组建了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学在内的一批高新技术研究机构。19863月,王大珩等四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的建议书》并得到中央批准,形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摘编自刘海藩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皇家学会相比,中国科学院有何特点?
20-21高二上·全国·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时珍曾三次应试,均不第,遂弃儒学医,自1565年起,先后到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终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编写后,李时珍为了解决出版问题四处奔波但无果而终,后其子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朝廷批“书留览、礼部知道”七字,就把《本草纲目》搁置一边,……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伽利略及其成果影响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581伽利略在比萨大学学医,但热衷于数学、物理学,并用怀疑眼光看待自古被奉为经典的学说
15891591伽利略对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观点(重物比轻物下落快)
1609伽利略展示了人类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并绘制了第一幅月球表面图
1637伽利略发现了月亮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1687牛顿在其理论成果上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20世纪爱因斯坦这样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时珍、伽利略两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并分析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李时珍、伽利略两人科技成果的不同影响。
2021-07-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期中检测卷(B卷提升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