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罗丹曾面对卢梭的塑像发出感慨“他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指“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君主政体
C.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了古代以来诸多定律及学说
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2 . 时空中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把握历史的延续与变迁,可以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1)完成下列结构图。(将正确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2)将上述结构图中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与下图所示的空间位置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文艺复兴发源地       ②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地       ③“铁血政策”发源地
④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制法令       ⑤《人权宣言》诞生地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而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

——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3)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4)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自实现独立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创新的?并综合分析制度创新对美国的积极影响。
2024-04-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教材单元封面中插画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1.请将下列高中历史单元封面插画与相关的单元主题相对应(填写字母)
A.耕种的农民B.亚历山大在伊苏斯C.《法国民法典》书影
单元主题:
(1)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2)中古时期的世界(     )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2.若把“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添加到上述单元序列中,你认为应该添加在(     )之后。(填写数字)
3.针对“走向整体的世界”这一单元

材料一: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450页

材料二: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5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麦哲伦海峡进入□□□, 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本人在干预当地人的内讧中被杀死,但他的同伴们驾驶的“维多利亚号”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在麦哲伦遇难的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一块铜牌,正面写着:“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碑的背面刻着:“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青年博览》


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史学观点可概括为(     )(单选)
A.时势造英雄                            B.英雄创造史事   
C.人民是历史创造者                  D.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
(2) 材料二缺少的□□□内容应是(     )(单选)
A.大洋洲                      B.南极洲             C.大西洋                      D.太平洋
(3)结合所学,说明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壮举所体现的社会时代需要。
(4)材料三中铜牌的两面对麦哲伦的评价视角有何不同?可以透视出什么历史与文化信息?
4.若为“(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选择单元插图封面,还可以选择(填写字母,双选)__________
   
A.英军向华盛顿投降B.马尼拉大帆船 C.16世纪的世界地图D.伏尔泰
2022-11-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4 . 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两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在“光荣革命”到来前夕,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梁霄羽《极简美国史》

材料四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俄】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请问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2)材料二中“伟大的人”发现的“钥匙”是什么?其对自然科学发展和思想解放各有什么价值?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对思想解放的影响。
2019-10-2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并不是上帝创造的

(在英国)一颗曾戴过王冠的头颅立即滚了下来。人民开始懂得,国家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权力与法也不是神授的。我们完全可以反对国王的专制与暴虐,生命、财产、自由等权利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原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也可以被法律所制裁。这一种意识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英国通史》


问题:
(1)概括材料中所体现的重要思想?
(2)有人说:“作为思想革命的启蒙运动是构建现代社会的强大动力”。结合启蒙运动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019-09-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启蒙思想

材料一:所有社会成员应相互约定把自己的全部权利交给一个人亦即君主,以建立能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幸福的国家,而且契约一旦成立就不可推翻,人民应无条件服从君主。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人们各自放弃其仲裁权并把它转交给一个中间人(指公共权力机关);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人人遵守国家的公共意志即社会契约。……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赋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

——卢梭《社会契约论》


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在社会契约学说上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
2019-08-16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久隆模范中学高二历史下册第6课《启蒙运动》练习
7 . 启蒙思想
材料一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官吏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在帝国(注: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的笼统含混的责难。……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
(1)根据两段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虽然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目的却是一致的,请指出他们相同的目的。
(3)你认为他们哪一位的观点更接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