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启蒙思想家们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为此,他们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的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进行权力制约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2024-04-27更新 | 107次组卷 | 6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洛克认为,根据我们的自然原因,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表明,我们都绝对服从于我们的主和创造者;但是,“所有的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谁拥有更多”。只要我们在自然法的约束下可以处理自己和我们的财产,我们也就自然地存在于一种自由的条件下。洛克的思想主张(       
A.影响了近代国家治理体制建设B.渗透出否定君主制的理念
C.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社会诉求D.催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呈现的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观点。这说明启蒙思想家 (     
思想家观点
孟德斯鸠按照掌权人数的多寡,政体可分为共和、君主和专制三种。君主政体最好,因其奉行荣誉原则,人人以为是奔向个人利益,实际却达成了公共利益。
卢梭政府要称其为合法的,就绝不能与主权者混为一谈,而只能是主权的执行人。这样,君主制本身也还是共和制。
A.未否定君主专制B.主张建立民主政治
C.坚决反对君主制D.彻底否定宗教神权
2024-04-12更新 | 4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一幅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历史信息。

紧扣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为该图命名,并阐释命名理由。(要求:名称中须包含时间尺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2-26更新 | 20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位法国思想家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认为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社会。他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提供了行动依据。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康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世纪,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伏尔泰保持通信,甚至请伏尔泰来俄国面谈。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对新教和其他教派采取宗教宽容政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致信伏尔泰,说他庆幸生活在“伏尔泰时代”。这些欧洲君主的做法有利于(     
A.摆脱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B.推行立宪政体来标榜进步
C.实行开明统治以加强王权D.践行启蒙思想的价值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在高举理性大旗从事资本主义宪政制度设计的同时,又虔诚地信仰天主教,主张有神论、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具有重要政治意义,这表明孟德斯鸠意在(     
A.抨击天主教会的贪婪腐败B.批判封建专制的腐朽制度
C.描绘资产阶级的政治蓝图D.强调理性与信仰协同合作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3世纪之后,欧洲和中国的关系在中断了至少4个世纪后又得以恢复。传教士、商人和文学作家,通过自己的笔触,将一个地大物博、人民富庶的中国形象带入黑暗的中世纪欧洲。17-18世纪哲学家们从各种资料中构建理想的中国形象,中国的道德哲学要远超欧洲,莱布尼茨还塑造了康熙皇帝这个“德统天下、内圣外王”的理想中国君主的形象。

——摘编自赵风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旅欧游记者带着学生的心态去欧洲,对欧洲产生或多或少地狂热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等人到西欧考察,面对满目疮痍的战后景象,却仍然对西欧各国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30年代以后,西欧的乌托邦形象衰落,代之以苏联乌托邦形象的逐步生成。二战后,战争中旅居英国的萧乾在战后到中立国瑞士旅行,迫切希望找出瑞士和平、安定的原因。中央日报驻伦敦的特派员徐钟珮则写了《外国不是天堂》等通讯文章。

——摘编自安然《1912-1949年中国旅游游记中的欧洲形象》

(1)归纳材料一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动因。
(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中国游记中对“欧洲形象”认知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这一时期国人关注、记述欧洲的时代影响。
9 .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指出,在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看来,道德观念、善与恶的意义,均产生于与人类经验有关的愉快或痛苦的感觉,所以人们可以像牛顿发现自然世界的规律一样发现人类心灵的规律,从而开拓一条……对人类社会进行改造的途径。作者强调对人类社会改造的途径是(     
A.人性B.理性C.科学D.宗教
2023-07-10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从英国发起,历经法国、德国等国家,并在英国、法国、德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家对科学和理性极其推崇,他们从人出发、肯定人的价值,对宗教神学展开了激烈地批判,并以理性为根基,提出了一系列国家社会学说。

——摘编自张均辉《启蒙运动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影响》

材料二   18、19世纪是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以法国大革命为开端和代表的革命运动,为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社会政治大变革树立了经典模式和范例,开启了世界范围内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寻求新的社会制度的大门。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通过大量的理论总结与实践活动,马克思为各国的无产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不断推动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革命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诞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摘编自李燃《浅析马克思主义革命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诞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