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波普尔认为,“人类历史的行程受到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由于“我们不可能用理性的或科学的方法预测我们的科学知识的未来发展。……我们不可能预见人类历史的进程”。以下能反映作者主旨的是(     
A.历史的发展不存在客观的规律B.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转移
C.理性无法预测知识增长的状况D.存在为历史预测提供依据的科学理论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A.个人崇拜现象盛行B.工人运动暗潮涌动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教会精神控制松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启蒙思想家们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为此,他们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的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进行权力制约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2024-04-27更新 | 108次组卷 | 63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孟德斯鸠认为“炎热的气候使人的力量和勇气委顿;而在寒冷的气候下,人的身体和精神有一定 的力量使人从事长久的、艰苦的、宏伟的、勇敢的活动……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一论述在当时(     )
A.助推了欧洲中心论强化B.鼓舞了殖民地解放斗争
C.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D.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形成
2024-04-22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湘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文化接触、交流、碰撞,都曾给对方深刻的刺激和影响,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都曾留有对方作用的印记。

17、18世纪这两百年间,来过中国的传教士至少在1000人以上,在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详细描述中,中国一片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讲究道德,文明、和谐的气氛。制度完美、稳定、经久不衰。整个国家崇尚学问、重视教育,统治国家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些有高度教养的官员,他们取得官位是通过一系列国家举行的考试获得的,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在治国术上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欧洲人也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摘编自《专家武斌:中国文化曾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围绕“东西文化的交融”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2024-03-19更新 | 663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世界近现代史上,任何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革,无不是思想家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摇旗呐喊、思想解放的结果,“旗帜”与“思想”引领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从思想层面,概述西方历史上在古代至近代,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过程。
(2)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思想解放,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举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教会神学的?
2024-03-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
2024-03-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欧洲启蒙运动期间,除了专业科学家积极投身于物理、化学、天文学、动植物学的研究外,各种科学仪器和模型出现在许多私人实验室和沙龙中,许多业余爱好者积极收集资料、写作科学论文,科学报告和科学发现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这些现象说明(     
A.启蒙思想得到普遍关注B.科学实用价值得到认可
C.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D.人类自我意识初步觉醒
9 . 法国传统派精英一开始认为,启蒙哲人们是前一个世纪的唯物主义者,是自由思想家的平庸继承人。后来,在他们眼里,启蒙哲人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阴险,越来越政治化。据此可知,启蒙思想(       
A.影响力度逐渐得到提升B.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C.符合立宪政体发展需要D.呈现典型的反传统特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启蒙运动主张理性高于情感,认为理性能够战胜人类的弱点,人性会进步且能在理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得到完善,但启蒙运动也吸收了卢梭强调情感的价值以及排斥理性优越性等“反理性”思想。这反映出启蒙运动(       
A.挑战传统与自我反思并存B.重新确立人性的价值与内涵
C.宣扬科学至上的核心理念D.聚焦人文主义的弊端和局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