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510 道试题
1 . 清朝时期,帝王大谈“满汉一家”,不仅科举满汉同榜,进入中原的200年间分驻各地的八旗也“悉归化于汉俗,数百万之众,金为变相之汉人。并其文字语言……乃自弃之”。由此可知,清朝时期(     
A.中华民族共同体雏形初显B.满汉民族进一步交往交融
C.极力宣扬民族平等的观念D.参照汉文化创立新的文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4年,乡选运动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根据地民众积极参选,组织乡政府,代替保甲制。在淮北地区选举产生的198名正副乡长中,中农有100人,贫雇农88人,富农只有10人;在苏中区台北县的祥丰等5个乡45名乡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27名,中间进步人士9名,国民党员9名。乡选运动的开展(     
A.巩固了工农民主政权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加强了党的群众基础D.扩大了农村基层自治
3 . 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此外,还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这说明(     
A.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向东转移B.战争有效促进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C.实用技术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区域文化交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代表名言
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移民社会中的文化认同

材料:1788年,英国在澳洲建立了早期的殖民地。此后,大批土著居民死于殖民者的屠杀和其带来的病原体,欧洲白人成为澳大利亚民族的主体,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1901年,为维护白人利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制定了《移民限制法案》,法律给予了移民官员高度的自由决定权来阻止非欧裔人们进入澳大利亚。

为取得二战的胜利,澳大利亚被迫推行大规模移民计刻,广泛地从非英语国家和地区招募移民,使欧洲白人在澳大利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下降。1945年,旧金山会议上,澳大利亚被列入种族主义阵营。1952年,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与向非种族隔离一起被联合国总委员会列入会议议程,受到同声谴责。20世纪6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与英国的经济往来减弱,与亚洲之间的贸易迅速扩大,而排斥亚洲移民的政策,不利于与亚洲各国保持友好关系。多地的非欧民族为争取公正的待遇爆发了反种族歧视的游行示威。1972年,澳大利亚移民部长宣布接受并资助非欧洲裔移民入境;1973年,工党志特拉姆政府也宣布现在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并强调不同民族或种族文化应和平共处,以后历届政府都积极推进这一政策。

——摘编自刘有发《浅谈澳大利亚国策的演变》

(1)指出材料中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加以阐释。
(2)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6 . 1991年,新加坡时任总理李光耀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亚洲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新加坡(     
A.现代化发展需要B.儒家文化的复兴
C.政治局面的稳定D.多元的文化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自8世纪到10世纪前期,阿拉伯学者掀起广泛翻译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及周边文明地区书籍的百年翻译运动。该运动催生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使阿拉伯帝国境内各部族和各种族人民的共同心理认知得以形成。这反映了该运动(     
A.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扩张B.彰显出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C.使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D.改变了阿拉伯帝国的落后状态
8 . 送王船是15至17世纪流行于中国闽南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的开展,该民俗活动逐步传播到东南亚地区,成为当地华人社群的传统活动。多年来,当地众多的印度裔和马来原住民也乐于参与其中。据此可知(     
A.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B.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传播
C.区域文化取向趋于一致D.商业贸易助推文化交融
9 . 东晋成帝时期,礼拜王导夫妇的君臣“殊礼”成为常制,郊祀礼也发生变化,象征帝后的太微、轩辕与代表宰辅的三台、文昌并立。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影响尚存B.士族专权影响政治礼仪
C.封建等级秩序受到冲击D.政权分立削弱君主权力
10 . 下图是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该学规很快成为南宋书院统一的学规,也是此后历朝书院学规的范本。这是由于该学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室欲,迁善改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A.确立了社会主流价值观B.促进了理学思想的传播
C.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D.适应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