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99 道试题
1 . 中外文化的交流

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中国文化信息传入欧洲,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君主专制比较有节制,承认中国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设置谏官具有发展生产和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的态度,他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国国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陈宣良《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内容,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上海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商埠,国际移民的大量涌入,使上海与国际的联系愈发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近代上海的服饰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现象,很多服饰直接采用西方样式,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一批主要从事西式服装制作的裁缝产生了,有的则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样式并加以改进。

——摘编自竺小恩《中国近代服饰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服饰变革的原因及影响。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今日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迁徙、贸易与文化交流交融(选必3第3~4单元)
3 . 以下材料为中国古代四位思想家的言论,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②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③“……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
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青海生)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共同特点。简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材料二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材料三   埃及学是由拿破仑军事远征和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催生的产物。1798年,为了打击英国在北非和西亚的势力,并以此来威胁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连线,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远征军中的百余位学者和专家以科学的眼光对埃及文化展开研究。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标志着科学埃及学的诞生。此后,伴随着铁路和蒸汽船的普及,游历埃及的欧美学者不断增多,埃及学在英、法、普鲁士等国收集文物、争夺考古发掘特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1922年埃及的独立,尤其是图坦卡蒙陵寝的发现,民族主义者要求在埃及学领域实现非殖民地化和本土化,这极大地促进了埃及学的本土化发展。然而,西方学者语境下的埃及学以及现代埃及人与古代埃及人之间横亘着巨大的文化断裂带。现今,尽管本土埃及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宽,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落后于欧美国家。

——据金寿福《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和竞争中的埃及和埃及学》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19世纪埃及学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因素并回答埃及独立以后埃及学发展的状况。
5 . 下面文本框内容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短文写作提纲。其主题应该是(     
(1)印欧人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的优势陆续进驻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扩张中继承和融合了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地区的文化遗产创作了《天方夜谭》。
(3)蒙古军队三次西征,将中原文化带到被征服的地区,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
(4)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回国后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A.亚非拉文明交流与融合B.人口迁移和文化交融
C.战争与文化交锋D.贸易与文化交流
2024高二下·天津·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得以发展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
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D.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迁徙、贸易与文化交流交融(选必3第3~4单元)
2024高二下·天津·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1—13世纪,大量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进而掀起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文化(     
A.民族特色十分明显B.是希腊文明的源头
C.影响欧洲思想解放D.贯通了东西方文明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选必3第1~2单元)
8 . 据甲骨卜辞可以推断,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他们平时活动在商王左右,战时出征。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西周建立了封建的专制王权B.“家天下”的局面深入发展
C.分封制不断推行并得以完善D.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青海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这体现了(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B.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
C.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D.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青海生)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期起,徽州商人在江南经营棉布业极为突出。正德、嘉靖时,徽商程楷兄弟,东贾吴,北贾鲁,“乃吴、鲁人皆乐与少君兄弟游”。嘉靖时,歙县程氏、潘汀州和潘仕等皆曾在苏州经营布业。嘉靖、隆庆时人潘次君者,在江淮业盐,南京业典当,浙江业粮食,而在吴地经营棉布。又如吴良儒,即在吴淞江一带,“以泉布起”,经商的同时,时时奉母起居,“捆载相及,月计者月至,岁计者岁输”,以尽孝道。

——范金民《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材料二   明清两朝全国录取进士51681人,其中明代为24866人,清代为26815人。江南共考取进士7877人,占全国15.24%,其中明代为3864人,占全国的15.54%,清代为4013人,占全国14.95%。总体而言,明清两代每7个进士,就有1个多出自江南。江南进士不但数量多,而且名次前,最为显赫,明代状元近四分之一和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三鼎甲往往为江南人囊括。自顺治十五年到康熙三十三年的14个状元,清一色是江南人。连中三元者,清代全国仅2人,苏州有其一(即钱棨),“三元坊高竖学宫道左”,天下荣之。人称“国朝文运之盛,江苏为最,他省皆不及也”。不仅如此,江南还出现了父子鼎甲、兄弟鼎甲、祖孙状元、叔侄状元等自古稀见的科第盛况。

——范金民《江南地域文化的魅力》

注:材料中的江南地区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范围内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个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市,还有上海市,也就是江浙的8个省辖市加上海这1个直辖市的范围,面积大约为40000平方公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反映的明清经济现象。
(2)请简介棉织业在中国古代兴起的条件及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明清江南科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