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至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没有单独提出理性主义,但他们把理性贯穿于人文主义的整个内核并置于崇高的地位。……人文主义者用“人性”来反对神权,竭力歌颂人的价值。……提出幸福就在人间,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应当追求凡人的幸福,即爱情、财富和荣誉。……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类应当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享受现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李晓燕《浅议西方文化对“理性”的探讨》

材料二   17世纪的理性主义者在西方知识分子心中建立了自然秩序和人类天赋这两个相互补充的观念,“这两个观念赋予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一种应付社会变化的行为模式”。如果说自然神论和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确立了一个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的自然世界,那么同时期迅猛发展的自然法学派则确立了一个依照社会契约而运行的宪政社会。……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把理性推向了极端,百科全书派的响亮口号就是“把一切都拉到理性的法庭面前来接受审判”。理性取代了上帝的至上地位,对一切传统的信仰和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摘编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方理性传统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并说明此变化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培根所开创的经验主义哲学思想流派极大地影响了欧洲大陆的思想发展,加速了苏格兰民族的苏醒,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活水源头。早在1561年,苏格兰新教派改革家诺克斯通过长老会向苏格兰国会提交的《规章一书》中,就建议拨出全苏格兰教产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兴办国民教育,当时苏格兰的大学教育甚至比英格兰的牛津、剑桥更有活力。18世纪初,拥有活跃港口经营贸易的苏格兰在合并到相对稳定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之时,便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苏格兰这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中涌现出了休谟等诸多思想家,波及法、德、美等国,其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摘编自李雪丽《苏格兰启蒙运动概论》

材料二   宗教是启蒙运动最复杂、最棘手的主题。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腐败的宗教”的批判与反思,对“真正的宗教”的启蒙与建构,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贡献。在休谟看来,与狂热相比,迷信更可恶,带狂热色彩的宗教在发轫之初都比较暴烈,在不知不觉中潜入人的灵魂深处,进而让教士树立起牢固的权威。休谟认为“一切超自然的神奇的传闻特别在无知的野蛮民族为多”,无知与愚昧是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亦是宗教不断变质与败坏的认识根源,斯密在休谟的基础上指出,“科学是对于狂妄及迷信之毒的大消毒剂”。当时苏格兰的牧师们“经常被发现乐于培育和鼓励这些败坏的观念”,罗伯逊的看法也如出一辙,他认为“宗教的牧师们就成为迷信和崇拜的对象”。

——摘编自项松林《苏格兰启蒙运动与宗教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批判“腐败的宗教”的表现,并指出其构建“真正的宗教”的方式。
2024-05-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中心环节。所谓工业化历史实质上是生产力变革和革命的历史。生产力的革命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量变和部分质变,进而影响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为五个时期: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业电气化时期、资本主义工业自动化时期。这五个时期大体上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时期、资产阶级巩固政权时期、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时期和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时期相适应。这种分期法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力变化的全部历史,也可以反映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状况的变化。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期法。只不过它没有包括后两个时期,列宁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也是以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的历史为基础进行具体分析的。资本主义进入电气化时期,列宁又详细地论述了电气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电气化与建设共产主义的关系。

——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列宁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文化史是20世纪70—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新历史学理论和方法,借助了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宏大叙事”转向注重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等微观历史的研究,其著作注重雅俗共赏。新文化史研究注重文化的作用,甚至倒转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位置,改变了过去文化从属于社会和经济的理解,认为文化可以决定政治和经济;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和视域研究历史,强调文化的独立,认为“文化不仅不再依附于社会和经济,同时它还具有能动性,即反过来塑造和生产着社会和经济。这就是说,社会和经济等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实体也是被文化所创造,并在文化的实践中被不断地再生产”。

——摘编自梁景和、黄巍《西方新文化史述略》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说明:可以就材料观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论述;也可以对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4-06-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历史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契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中。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在世界政治思想史的历史演进中,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家们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系列篇章。从霍布斯到洛克、从卢梭到康德,他们以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为逻辑起点,演绎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有限政府、宪法至上等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提倡个人权利,而且还在公法领域探寻了宪政问题,进而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起到了举足轻重而又不可或缺的作用。

——摘编自杨国栋《西方近代社会契约思想的历史流变及其宪政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启蒙学者开始赋予“开明专制”以更具理性意味的解释,使之成为近代早期欧洲统治者身份、理念和职能的历史性转变的一种表达。新即位的特蕾西亚通过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和实践领域的种种改革举措,促进“统治的现代化以及人民乃至国家的经济进步”。在国内公共生活中,国家“公共事业”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国家生活到处取代各种社团形式”,国家至上成为历史趋势。致力于加强国家力量的“国家幸福”和“追求物质的幸福”,以“宽容、仁慈、善行”促进人民的普遍幸福,成了她的执政原则。在历史上,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一直把“贵族和天主教会当成国家建构的基本工具”。但是,特蕾西亚却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开始“发现人民”,认识到“人民才是国家最重要的因素”。这位“伟大君主”统治下的18世纪因此成了奥地利的“黄金世纪”。客观上讲,她的基于幸福取向的执政理念和实践,确实提升了国家和民众的“幸福”感,促进了奥地利国家和社会的近代化转型,引领奥地利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摘编自邢来顺、姜爰晟《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开明专制”改革与奥地利的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启蒙精神在奥地利“开明专制”改革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特蕾西亚的“开明专制”改革的影响。
2024-04-2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法国出现长达一个世纪的“中国热”。知识分子们深度研究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政治制度。中国历史的古老性和连续性首先对基督教神学的人类起源说和历史叙事造成了冲击。启蒙思想家们从“天下为公”“社稷为民而主”等儒学伦理道义中汲取灵感,进而怀疑宗教信仰和教会制度的合理性。中国的君主专制被认为是“开明专制”,君主关注社会治安和顺应民心的强大自律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启蒙思想家们极度赞美科举制,“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实行文官考试制度。法国学界承认,这种通过竞争考试选拔官员的做法无疑来源于并且效仿了中国。

——摘编自张慧《“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1952年,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所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发表。钱穆指出:某一制度之创立,必然得自根自生,且与人事相配合,它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必有其渊源。讨论一项制度,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地域性”,推广而言,更该重视其“国别性”。要讲某一代的制度得失,必须知道在此制度实施时期之有关各方意见之反映,这些意见,才是评判该项制度之利弊得失的真凭据与真意见,此种意见,钱穆称之为历史意见。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及中国历史学家钱穆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钱穆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学西渐”对法国政治变革的影响。
2024-04-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直到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我们宁愿认为,这是儿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地位的表现。从罗马程式的世界到13世纪末,儿童没有自身的特点,只是身材缩小的成人。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作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菲力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材料二   1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剥削童工的木刻画(1790年);图2是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卷头发》(1935年)剧照,剧照所示为美国孤儿院的午餐时刻;图3是二战时期的美国海报,呼吁人们购买战争海报以让孩子远离战争,海报下方英文译为:别让阴影触碰他们;图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画(2021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儿童地位的变化,并对变化进行合理解释。
2024-05-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 届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品货币经济刺激下欧洲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享有许多自由和平等权利的独立阶层——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既不像农民那样被束缚于土地,又不像骑士与教士那样受传统与教规的制约,这些都为体育活动在市民群体中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在条件;社会现金流增多刺激下的社会世俗化和娱乐化转向,则为体育活动在市民群体中的流行和兴盛提供了外部条件。市民体育在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继承和改造的过程中,部分地摒弃了骑士体育和民俗活动中的宗教规则。于是,市民们在城市有限的环境中进行了博采众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体育活动。

——摘编自王梓宇等《中古盛期欧洲城镇化背景下市民体育之兴盛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欧洲体育复苏的大门,接着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社会变革推动着人们身体观和体育观的解放,从而为体育的复兴扫清了道路;同时,市民阶层体育需求的增长和绅士阶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求,推动着体育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宏大的社会因素和体育自身的变革,共同构成了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历史进程。体育事业的现代转型反作用于城市发展,最终为城市发展创造一个更为和谐、积极、健康的内部环境和氛围。

——摘编自张爱红等《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历史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欧洲市民体育兴盛的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影响。
2024-05-1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沙龙是介于公共空间和私密场所之间的社交圈子,并演变成了一种远离宫廷和教会的新的活动形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沙龙”发展史

时间主要成员热门议题
17世纪前贵族、新兴市民仪式化舞蹈、表演、风情言谈
17世纪贵族、学者、艺术家社交、精神、艺术的创造性;消弭社会等级和歧视;文学、哲学和政治
18世纪更多元的社会群体批评现实、主权在民、新思想

——摘编自方维规《欧洲“沙龙”小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沙龙”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
2024-05-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