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中世纪,英国贵族的文学形象多为高贵、自尊、智慧等,16~19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发生壇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土地贵族守旧的地产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其经济地位、政治特权、爵位等级和社会荣誉地位急剧衰落,他们的文学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李尔王》展示了一幅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社会崩溃的图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于“羊吃人”的惨剧有过逼真的描述,“他们(贵族)拉倒房屋,毁坏城镇,佃农们姣走......”.

——摘编自肖先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文学形象的嬪变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小说家特罗洛普的《如今世道》,深入探讨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基督教道德之间产生的矛盾,成为对社会变革的忠实记录。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仅仅靠继承土地来获得收益,但其开销并未减少,这使得他入不敷出,穷苦潦倒。他的贵族绅士身份,其实就是空壳。他竞选代表本郡的国会议员,却多次失败。他对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下议院的排斥,正是对贵族绅士权力失势的无力反抗。

——摘编自曾妍《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绅士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16-18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变化的认识。
(2)请为材料二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探索新的出路,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伏尔泰(1694-1778)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卢梭(1712-1778)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体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社会契约论》

“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启蒙运动及启蒙思想,谈谈你的认识,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提出你的认识,阐述须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2-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培根所开创的经验主义哲学思想流派极大地影响了欧洲大陆的思想发展,加速了苏格兰民族的苏醒,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活水源头。早在1561年,苏格兰新教派改革家诺克斯通过长老会向苏格兰国会提交的《规章一书》中,就建议拨出全苏格兰教产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兴办国民教育,当时苏格兰的大学教育甚至比英格兰的牛津、剑桥更有活力。18世纪初,拥有活跃港口经营贸易的苏格兰在合并到相对稳定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之时,便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苏格兰这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中涌现出了休谟等诸多思想家,波及法、德、美等国,其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摘编自李雪丽《苏格兰启蒙运动概论》

材料二   宗教是启蒙运动最复杂、最棘手的主题。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腐败的宗教”的批判与反思,对“真正的宗教”的启蒙与建构,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贡献。在休谟看来,与狂热相比,迷信更可恶,带狂热色彩的宗教在发轫之初都比较暴烈,在不知不觉中潜入人的灵魂深处,进而让教士树立起牢固的权威。休谟认为“一切超自然的神奇的传闻特别在无知的野蛮民族为多”,无知与愚昧是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亦是宗教不断变质与败坏的认识根源,斯密在休谟的基础上指出,“科学是对于狂妄及迷信之毒的大消毒剂”。当时苏格兰的牧师们“经常被发现乐于培育和鼓励这些败坏的观念”,罗伯逊的看法也如出一辙,他认为“宗教的牧师们就成为迷信和崇拜的对象”。

——摘编自项松林《苏格兰启蒙运动与宗教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批判“腐败的宗教”的表现,并指出其构建“真正的宗教”的方式。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之间关系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明”最初指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憧憬。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被视为世界文化史或文明史的开山之作。伏尔泰主张放弃以往历史中对偶然事件的叙述,而保留其中描写风俗习惯的材料,从而把杂乱无章的东西构成整幅连贯清晰的图画,并“力图从这些事件中整理出人类精神的历史”。在伏尔泰看来,人类精神的历史展现了从蒙昧到启蒙即文明的发展过程,所有民族概莫例外。为此,他不仅叙述了欧洲史,还叙述了中国、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亚洲民族的历史,其文化史或文明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世界视野。伏尔泰借自然规律论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大海不可能覆盖于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之上,那样的看法是同万有引力和流体静力学定律相抵触的”。

材料二   施宾格勒在1918~1922年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中认为,世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8种高级文化。即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西哥文化、西方文化。尽管作为有机体的文化具有差异性,但它们的发展却又遵循有机体的普遍规律。每个文化的历史都要经历前文化时期、文化早期、文化晚期和文明时期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要经历一千年左右的漫长岁月。布罗代尔放弃已有的理论模式和欧洲史局限,全面考察和比较了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他在“绪论”中说:“我立足于长时段,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辩证关系,从时间上进行比较.这种方法从未使我失望。我还从地域上进行尽可能的比较,因为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我把自己的研究扩展到全世界,使之‘世界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浩《西方文明史比较中研究范式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历史观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史研究范式的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世纪以来,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业已产生,并且形成了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城市的工商资产阶级和在农业中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新贵族共同受到封建行会制度和国王推行的垄断制度的束缚,在政治上又处于无权的地位,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论者”,认为议会是靠国王的“恩赐”才存在的,当他们发现议会难以驾驭时,就解散议会。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之后,约翰·洛克回到英国。1690年,洛克出版了《政府论》。历史学家们认为,洛克是受命为光荣革命提供理论依据,证明其正当性。但实际上,《政府论》写于1682年或1683年,只是当时未发表而已。洛克摧毁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他认为主权在民,并且主权不能转移给任何人。因此,一位君主宣称拥有绝对君权站不住脚。政府应关注议会具有的立法权;国王是议会通过的法律的执行者。詹姆斯二世由于奉行有悖于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政策和做法而失去了国民的支持。

——摘引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   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又造成“中产社会渐渐都沦为无产者”,“社会上困苦的失业者已普遍都会与乡间了”。人们因之而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制一面固然增加富力,一面却也增加贫乏。”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因中国人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本主义危机而加深。因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黑暗苦痛而加切。时光迁移,潮来潮去。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摘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阐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结合所学,指出“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破坏了哪些由《大宪章》确立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说明洛克“摧毁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的理由,结合所学,说明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掀开“另一页”的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利(按现代义的“rights”)一词在西方是近代以后,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中国古代没有权利的现代解,但就“得到法律认可并保护的利益”而言,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中也是存在的,正如罗马法中没有权利一词,但古罗马人的权利观念和权利意识可以在罗马法中表现出来。只不过,权利(现代义)在古代中华法系中未得到足够重视。司马迁历数各国、各地、各行各业、各式各样追逐权利的情况后总结道:“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司马迁还说:“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其中的“用文持之”的一种学术解释就是“用法律政令等文字方式维持下去”。

——摘编自方宇军《中国历史上的权利》

材料二   近代以降,民权一直被看作解决中国问题,打开中国枷锁的扣结。梁启超说:“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政弱之根源”“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孙中山创立了系统的民权理论,认为政治革命的根本是“民权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民权观念日益强化,权利被当作一种新道德,人们甚至用道德的种种属性来评判权利。但是,20世纪中国权利生长的“另一方面”是关于权利的观念、体系和保护机制“总是处在矛盾和反复之中”,难以落实。百年以来,国内民权研究主要有三种路径:一是传统文化中心主义,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对西方理论完全排斥;二是西方中心主义,主张“全盘西化”,对西方的东西照抄照搬;三是文化改良主义,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摘编自余少祥《中国本土主义的权利理论建构——评夏勇〈中国民权哲学>》

材料三   在现代国家,人们一般具有公法权利和私法权利。公法权利指的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在公法权利实现中负有责任。以社会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为例:由于权利主体难以通过自由谈判、公平竞争和自我奋斗去实现,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日本学者大须贺明认为,社会权是与福利国家观相对应的基本人权,为此国家要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保护和帮助弱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现代契约法已发生了“有重大意义的、富有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某些权利从私法权利上升为公法权利的过程,也是国家在私人领域积极作为的体现。

——摘编自余少祥《中国本土主义的权利理论建构——评夏勇<中国民权哲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权利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华法系对“权利(现代义)”不够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权利观念的传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列举“国家在公法权利实现中负有责任”的具体例证。
(4)《人权宣言》(1789年)宣称:“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权利观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对理性的信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运作法则,更促使启蒙思想家去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被称为启蒙运动的史学杰作。我国著名史学家吴于廑先生曾这样评价吉本的研究:“从逐页的注文可见,其征考的文献之广,辫析史事之勤,也就是讲求理性验证之严格,在19世纪西方史学大兴史料研究之前,是难见其匹的。”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那种对史料的审慎批判态度,直接影响了19世纪实证主义史学,并为其奠定了基础。启蒙思想家们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理性批判态度,较为适当客观的评判原则,促进了历史学朝科学化迈进。

—摘编自黄冬敏《理性主义史学研究:以十八世纪的法国为中心》

材料二   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历史进步”的观念完全颠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循环论。然而对“历史进步”的信仰在20世纪初受到了挑战,理性的历史研究并没能阻止非理性的世界大战。二战后,人们愈发意识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给人类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生产力提升、强化了人对自然的控制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冷战造成了人类生存危机、人文精神失落等问题;高速发展的信息化促使精神文化的生产进入普通的商品生产的轨道;世界范围内各种反叛的革命激情高涨。后现代主义史学从历史著述的形式、概念和原理中来审视现代历史学。詹京斯在《历史的再思考》中把历史学家的著作看成历史学家本人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所包容的故事编集。

—摘编自刘华初《后现代主义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史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兴起的历史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史学理论革新的关系的认识。
8 . 欧洲是近代文明的发祥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欧洲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地震。……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把握,人类就可以握住自己的命运咽喉。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材料三   倘若读者摊开一张欧洲地图,在巴黎市立起一个圆规,然后画出一个方圆五百英里的圆圈,那就将标出一个地区,把大约1640年以来近代“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大都囊括在内了。世俗社会、近代自然科学、发达的资本主义、近代国家、议会政治、民主思想、机械工业等等,不是发端于这个地区,就是首先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的。各种最迅猛的变化都发生在圆圈内的地区。……自十七世纪以来的两百多年间,这个地区成了人类学家称为文化传播的地球核心。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用一个词概括材料一中“世界观”的含义。近代欧洲的进步环环相扣,请指出材料一涉及哪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法国民法典》的颁布者,并分析此人对推动法国乃至欧洲历史进步作出的贡献。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机械工业”“发端于这个地区”的标志。请你辩证地就材料三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所反映的观点谈谈看法。
2023-05-0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卡拉斯事件

17611013日夜,法国朗格多克地区的图卢兹发生了一起案件,信仰新教的让·卡拉斯的长子马克·安东尼意外去世。图卢兹高等法院认定卡拉斯为第一犯罪嫌疑人并采用“有罪推定”的司法原则,坚持从宗教谋杀的方向调查,有意识地误导司法侦查。1762310日,图卢兹高等法院判处让·卡拉斯车裂焚尸之刑。当时法国的高等法院、教会势力和伏尔泰等名人都主动或被动地牵涉进了卡拉斯案件中,对卡拉斯是否谋杀其子及其作案动机的揣测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17633月,法国枢密院下令重审此案,卡拉斯被平反昭雪。

·没有什么比启蒙民众的思想更为有效地摆脱狂热的方法了,虽然民众曾普遍地受到无知和迷信的教育,如今我们看到的局面正是这种教育的后果。

——伏尔泰《论宽容》1762

·这里的人的盲目自信会使你感到惊讶。尽管事情已经得到了纠正,但是他们仍然相信卡拉斯是有罪的。在这件事上,无论你说什么都没有用。

——科尔伯特1765

·严酷的刑罚违背了公正和社会契约的本质。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1766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卡拉斯事件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卡拉斯”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3-05-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前所述,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在《法律篇》中,不仅强调了法律存在的重要性,对人们的各个生活层面都从法律的高度予以规定,而且进一步指出,官吏必须守法,法也要治吏。他认为在任何城邦,凡统治者因其很有钱或具有权势、地位高、出身名门等优越条件而执政,这种统治者都是不可信赖的。那些只依据部分人的利益制订法律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国家,他们所说的公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那些最能遵守法律的人,才能被任命为最高的官职和众神的首席执行官;比他次一等的人,获得次一等的荣誉;所有其他的官职也按此标准任命。这样一来,这些官吏是法律的仆人或法律的执行官。“如果一个城邦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没有权威,这个城邦一定要覆灭;然而,一个城邦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城邦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

——林洪宇《试论柏拉图<法律篇>中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如果由同一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那一切就全完了。

反之,如果最高权力是有限的,是受制约的,那么不论是谁在掌权,它被滥用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从而能够确保安全与自由。同样,如果最高权力是按照法治的方式行使,它的运作就会很规范,就不会出现任性和随意……权力的限度与权力的行使方式两者是统一的。只有权力按照法治的方式运行,它オ可能是有限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法治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与柏拉图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启示。
2023-05-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