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世纪初,伯爵布兰维利埃认为,法国贵族作为法兰克人的后裔,理应享受继承自祖先的各种统治特权;普通法国民众是被打败的高卢人的后裔,理应处于被统治地位。启蒙思想家争辩道,既然法兰克人是高卢的入侵者,长期以来被压迫奴役的高卢人就理应揭竿而起,反抗法兰克人的统治。根据材料可推知,两者的争论(     
A.进一步激化法国国内民族矛盾B.加速理性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C.有利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到来D.沉重打击了法国君主专制制度
2023-08-3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二)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418世纪欧洲主要名人分布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欧洲名人分布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8-29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所使用的强有力的武器是理性。在理性的引导下,启蒙思想家运用自然法理论批判现存的专制制度,抨击“国王就是国家的化身和象征”这一专制统治的传统理论基础,要恢复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并使之成为构建新型民族国家的基本内容。在王朝国家中,国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着自身的王朝利益,侵害着国家的公共利益,并且人民身为国王的臣民,深受专制统治之苦,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没有“祖国”,也不会产生爱国热情。只有当人人都成为公民、获得实际利益的时候,他们才会拥有一个祖国,并且热爱祖国,献身于祖国,这里实际上也就包含着这样一种深刻的含义,要建立这样一个新的“祖国”必然就是专制旧制度的推翻,君臣关系的改变,新秩序的降临。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欧民族国家产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023-05-23更新 | 442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模式是指特定民族或特定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价值取向、习俗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果主导性文化模式失范,即其制约作用和规范作用失灵,文化模式就会从常规期和稳定期进入怀疑期和紊乱期,文化危机也就出现了。随后,文化往往会进入转型期。所谓文化转型就是文化模式的剧变或革命,即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

—摘编自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0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二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卡拉斯事件

17611013日夜,法国朗格多克地区的图卢兹发生了一起案件,信仰新教的让·卡拉斯的长子马克·安东尼意外去世。图卢兹高等法院认定卡拉斯为第一犯罪嫌疑人并采用“有罪推定”的司法原则,坚持从宗教谋杀的方向调查,有意识地误导司法侦查。1762310日,图卢兹高等法院判处让·卡拉斯车裂焚尸之刑。当时法国的高等法院、教会势力和伏尔泰等名人都主动或被动地牵涉进了卡拉斯案件中,对卡拉斯是否谋杀其子及其作案动机的揣测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17633月,法国枢密院下令重审此案,卡拉斯被平反昭雪。

·没有什么比启蒙民众的思想更为有效地摆脱狂热的方法了,虽然民众曾普遍地受到无知和迷信的教育,如今我们看到的局面正是这种教育的后果。

——伏尔泰《论宽容》1762

·这里的人的盲目自信会使你感到惊讶。尽管事情已经得到了纠正,但是他们仍然相信卡拉斯是有罪的。在这件事上,无论你说什么都没有用。

——科尔伯特1765

·严酷的刑罚违背了公正和社会契约的本质。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1766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卡拉斯事件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卡拉斯”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3-05-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经济要得到最好的发展,唯一的方法是按它自己的方式来自由行动,任何人不可人为加以干预,这样每个人自然会对公共利益做出最大的贡献。这一主张的萌发缘于(     
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B.新阶层摆脱宗教神权的束缚
C.理性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D.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国家观念的主要支柱。自春秋战国以降的两千余年间,“此悉土悉臣之思想,已深入一般人民之脑中”,维新派在批判了这种“自古以国为君主之私物,民为君主之私仆”的观念后,阐述了国民为国家构成之主体的新学说。梁启超写道:“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国民报》也发文阐述道:“今试问一国之中,可以无君乎?曰可《国民报》指出:“何谓权利?曰:天之生人也,即与以身体自由之权利,即与以参预国政之权利。故一国行政之权,吾得而过问之;一国立法之权,吾得而干涉之;一国司法之权,吾得而管理之权利者,非国民也。”

——摘编自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

材料二   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确实是“非常革命的”“伟大人物”。天主教炮制所谓“君权神授”说,把封建制度奉为神的恩赐和神意的体现,树立封建王权的绝对权威。因此,“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

——摘编自刘宗绪:《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李凤鸣:《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两国提出的“各种权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对于“权利诉求”的不同及其历史影响。
2023-04-03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卢梭并不认可启蒙思想家的怀疑精神能够把人们的心灵从对自然、对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说法。他认为,人们过度依靠理性,就必然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和过上自主而自然生活的可能。理性只适合用以建立一种人为的政治社会,而不适用于培养自然的习性与美德。”据此可知,卢梭(     
A.主张用情感取代理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C.注重自然情感的驱动D.试图调解理性与神学的矛盾
2023-03-24更新 | 2065次组卷 | 20卷引用:黄金卷03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9 .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       
A.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B.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
C.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
2023-03-05更新 | 1541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思想家席勒(1759-1805)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席勒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他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

——摘编自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如王国维病斥中国人嗜“利”与“官”的卑劣,欲糅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治疗“国民精神上之疾病”;蔡元培针对晚清“忠君尊孔”的钦定教育宗旨,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并积极创办艺术院校,扩展美育影响。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

——摘编自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席勒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