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人合一宇宙观植根于中华农耕文明,有其内在的生成发展逻辑。天人合一宇宙观把宇宙、社会和人的生命当作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大系统来看待,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观是相通的。在强调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统一性上,二者也是相通的。天人合一宇宙观落实到人的自身发展,便是重视追求精神境界和精神自由,通过内在修养的提升实现与天地宇宙的共情共通,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天人合一宇宙观内在地影响着中国人形成内圣外王、胸怀天下的世界观,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摘编自彭菊花《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二   18世纪,古老的中国在欧洲的文化传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欧洲启蒙运动兴起,而法国正是这场运动的中心之国。法国百科全书派领袖霍尔巴赫对孔子的儒家思想和文化赞叹有加,百科全书主编狄德罗和霍尔巴赫一样,极力推崇儒家思想。于其眼中,儒家思想和文化中没有虚无缥缈的神学色彩,满是理性的真理。儒家思想给德国哲学界亦带来深远影响。菜布尼茨早在21岁时就着手钻读学习中国的儒家典籍。英国自然神论者的早期代表人物为安东尼·柯林斯和马修·廷德尔。两人均曾取法孔子和儒家学说来为其自然神论观点作佐证。

——摘编自林喆《先秦儒家经济思想的海外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儒家思想对西方的影响。
2023-06-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     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战后的最初几年……更多的人认为对付这些印第安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驱逐出白人的势力范围。乔治华盛顿旗帜鲜明地支持这种意见。他说:“我们的扩张,将使这些野蛮人和狼都退出我们的视线。他们都是我们的猎物,只是外形不同。”

——摘编自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3)分析指出材料二、三的矛盾之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大地以及一切低等生物都归所有人共同拥有,但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的财产。这是一个人专有的权利。他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他自己的财产。只要他改变了任何物品的自然状态并把它带回家,他就已经融入了自己的劳动,加上了自己的东西,从而使它成为了自己的财产。非经他们本人的同意,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其财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没有这一点,他们根本谈不上是有产者。任何官长越权发出的委任状或命令,如同任何私人的委任状或命令一样,是无效的,不起任何作用的。两者差别在于官长拥有为特定目的而设的职权,私人则毫无职权。因为,使人享有行为权力的,不是委任状而是职权,如果违反了法律,那就没有职权可言。

——摘编自(英)洛克《政府论》(1689-1690年出版)

材料二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023-05-3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等级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的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是如何实现“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的。
2023-05-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同盟体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49年,克伦威尔等下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查理一世的程序,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审判查理一世的庭审节录:国王查理一世:“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作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

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为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

——摘编自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二铜表法》“保守”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使罗马人制定《万国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查理一世和布拉德肖的观念冲突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并指出上述审判对其后世法律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权利,一切已有的价值规范和秩序将被重新估价和重新构造。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使人们有可能逐步意识、认同、接受乃至维护和坚持诸如自由与平等、人权与人道,个人与社会、自然法与国家民主(法制)政治……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在于建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

——摘编自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价值观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现代价值观建立的共同作用。
8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马丁·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2023-03-14更新 | 45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C卷)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整体历史观念看,汉唐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三条道路:北方草原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汉唐时代,这三条道路上的交流媒介,主要分三类:使节、商旅、宗教人士。以这三种媒介进行的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虽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彼此的历史进程,但在当时的文化发展中是有很大影响的。

       ——摘编自张绪山《整体历史视野中的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几个典例》

材料二     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以品德为原则,君主政体以荣誉为原则,专制政体则以恐怖为原则。中国的政体是一个混合政体,因其君主的广泛权力而具有许多专制主义因素,因其监察制度和建立在父爱和敬老基础之上的美德而具有一些共和政体因素,因其固定不变的法律和规范有序的法庭,视坚忍不拔和冒险说真话的精神为荣耀,而具有一些君主政体因素。如果说,因疆域之大而使中国是一个专制政体国家,那么,它或许就是所有专制政体国家中之最佳。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简析汉唐时期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交流的历史背景。
(2)概括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并分析其主要目的。
22-23高二下·江西·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加快了市民阶层的知识化过程,并培育了能进行思想战斗的知识阶层。城市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策源地和主要发生地,因为工商业活动加深了对人的能力和人的价值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理性思想也通过大学平台承继、交流和传播,且中世纪大学培育了一支有着独立思想的学者队伍。15世纪中期出现的印刷术,则“给人类的思想插上了翅膀,使之能传播得更远,传播层面更广”。于是,欧洲不仅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欧洲,而且成为有思想的欧洲。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1718世纪是法国沙龙兴起和繁荣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启蒙运动兴起和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一历史阶段中,沙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通过沙龙,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之间的思想交锋,更甚者可以追溯到某些思潮的变迁,同时在沙龙聚会上也产生了众多流传后世的佳作。而作为沙龙的女主人,利用她们的身份地位也为启蒙思想家提供帮助和庇护,同时也深受启蒙思想的熏陶,改变着当时的女性。18世纪是哲学的摇篮,是启蒙运动的摇篮,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舞台。

——摘编自李国强《启蒙时代:法国沙龙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中孕育的推动欧洲思想解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到18世纪法国沙龙的作用。
2023-05-23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