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欧洲中国
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19世纪四五十年代, 魏源、徐继畲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 ,赞扬民主制度又“公"又“周”;
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法国进步思想家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19世纪70年代 ,个别改良派如郑观应等发出开设议院的议论; 而后开始宣传“公平”思想;
17世纪,格劳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19世纪90年代,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18世纪,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20世纪初,先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激荡,紧接着便是专制制度被推翻;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新宣传人的尊严、个性解放。

——摘编自熊月之著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布罗代尔的说法,从15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使“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不妨把认识和信仰的关系的变化,分成以下四段:

第一段(中世纪)认识是完全服从于信仰的,上帝决定一切,认识没有独立于信仰的功能。
第二段(中世纪后期)渐渐地,认识脱离了信仰。起先是不自觉地脱离,这个过程很长,像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这类科学家都是不自觉地使认识脱离信仰的。
第三段(16世纪)物理学和神学实际上分开了,马克思说笛卡尔搞物理学时是唯物的,讲神学时又是唯心的。列宁说莱布尼茨是通过神学接近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原则。马克思和列宁这样说,都是要说明,笛卡尔和他的继承者比哥白尼等更进一步使认识脱离了信仰。不过,他们也还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
第四段(17-18世纪)比较自觉地把认识和信仰分开。就像康德所建议的,在大学里把宗教教育交给神学系,而另立哲学系“作为神学系的反对派”。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著《欧洲文明的进程》

根据材料,指出15-18世纪欧洲思想革命进程中的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世纪既是西方历史上的启蒙时代,又是一个革命时代。在18世纪晚期,美洲大陆、法国先后爆发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对整个西方世界乃至全人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无可否认,在18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思想启蒙和政治启蒙仍是这个世纪的特点。这个世纪出现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人物,他们大胆的言论,深刻的思想使许多新的政治观念得到极大的普及,并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使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等观念深入人心,深刻改变了欧美人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

——摘编自徐鹤森《试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18世纪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2-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推进,九月大屠杀和路易十六上断头台等事件震惊了英国。吉尔雷出版了多幅反对激进革命的代表作,包括在革命精神指引下将国王斩首、将法官与教士绞杀的《法国荣耀的顶点—自由之巅》等,如下图。


——摘编自吉尔雷《法国荣耀的顶点—自由之巅》(1793年2月12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契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中。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在世界政治思想史的历史演进中,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家们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系列篇章。从霍布斯到洛克、从卢梭到康德,他们以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为逻辑起点,演绎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有限政府、宪法至上等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提倡个人权利,而且还在公法领域探寻了宪政问题,进而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起到了举足轻重而又不可或缺的作用。

——摘编自杨国栋《西方近代社会契约思想的历史流变及其宪政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世界,社会的迅速发展都是在思维活跃的时候。社会发展有突进和渐进两种形式,突进表现为打碎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暴力革命。这时,思维活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表现得尤为明显,形成不可遏止的思想解放运动;渐进则是政治上的改良和生产力的改进,此时,思想则呈现出比较活跃的状态。而一切暴力,如果没有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先导,只是按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出一些纲领或改革措施,其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而单纯的暴力,则只能对社会造成破坏,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赵立史云谋《思想解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启蒙运动研究专家安东尼·帕格顿指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意图恢复古希腊文化艺术观念,而宗教改革则希望恢复罗马帝国早期的教会道德;然而,启蒙运动却不是要复兴这两种变化传统,帕格顿认为“启蒙运动具有自身的历史定位。它是现代性的真正开端,因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过去,反而以未来的名义攻击过去”,其实质是摆脱旧制度的束缚而建立一个新的现代工业文明新体制。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观念、社会体制、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的变革却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

——摘编自江宁康《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9-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十校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现代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把资本主义社会自产生以来到20世纪40年代的发展过程区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的革命,“第一次革命在过去的400年里荡涤了统治人类大部分历史的以家庭或家族为核心的传统生活。这次革命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以及17、18、19世纪的政治革命等。这次革命仍在进行中……”他所谓的第二次革命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兴起的消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第一次革命的兴盛时期。1844年之后,马克思通过整合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潮,描述了从中世纪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过程。

——摘编自仰海峰《马克思的社会转型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社会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法国当时的历史来看,民族主义是在对抗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王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共同体的情感意识。在大革命之前,法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平等、自由、人权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为大革命时期所建立的新的共同体坚持,并体现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法国民族主义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民族主义显示出了极强的政治影响力,随着法国大革命逐渐蔓延。

——摘编自崔卫峰《“民族主义”内涵之我见——以法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特点为例》

材料二   1908年,刘式训上奏清廷要求制定国籍法,他列举了四点理由:一是主权的问题,认为国籍可以看作是“声张主权的一个要件”;二是与条约的关系,认为海外殖民地 的“登录民”(华侨)回到国内置办财产,可能导致“禁止外国人在内地置产”的条约遭到“暗中破坏”;三是应对欧美“出生地主义”国籍法可能对我国“血统主义”传统造成的冲击;四是欲成为近代立宪国家,不论选举或征兵都需要确定国民,“国籍法不可或缺”。该项奏折得到皇帝批准,制定国籍法被提上议事日程。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3-11-02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9世纪的东西方社会发展图。


——摘编自伊思·英里斯《西方还能主宰世界多久》

注:社会发展包含经济、文化、政治、习俗、体制等一系列的社会存在的总体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8世纪以来东西方的社会发展情况”这一主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