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精神来自于17世纪的科学和思想革命。启蒙运动发扬和普及了培根、笛卡尔、贝尔和斯宾诺莎,特别是洛克和牛顿的思想。它发扬了自然法则哲学观点和天赋权利哲学观念。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抱有如此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性和科学能力抱有如此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和谐性抱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也从未有过一个时代是如此深刻地受到文明进步和发展观念的浸染。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世界上从未发生过同样的革命。法国革命是整个革命时代变革最为激烈的一次革命。它以“现代社会”取代了“旧制度”,在革命最激烈的阶段,一切显得非常激进,以致此后一切革命运动都将这场革命视作自己的先驱。法国革命思想远远地传播到法国以外,它决定性地影响了欧洲大部分和其他地方的政党与意识形态冲突的随后发展。革命还引起对社会改革、政治激进主义和革命暴力的性质与后果的激烈争论。在18世纪60年代到1848年的民主革命时期,或大西洋革命时期,法国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甚至美国,如果没有法国的军事干涉,也难以从英国赢得那样明确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可以那般自由地建立新国家和制定新宪法。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将启蒙运动中的哪些政治理念付诸实践?并简要分析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权”泛指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这一任务被“士人”们直接凝炼在“民权”思想之中,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权”思想中的“民”,主要包括封建官僚、封建绅士集团和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封建功名之士。谭嗣同指出:“苟有绅权,即不必有议院之名,已有议院之实矣。”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中庸”,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民权”不是和“君权”对立,而是共存的,这体现了“中庸”政治的要旨。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从学理上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根本否定,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社会契约”、“天赋人权”成为其后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起到了理性启蒙的作用,其“民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权力。

——摘编自王先民《近代中国早期“民权”思想探迹》

材料二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深切认识到,只有建立起包括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民主联合政权,才能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加入抗战队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也都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自觉投身抗日战争。1940年初,陕甘宁边区延安县中区五乡在征粮过程中,乡政府通过民选方式组建征粮委员会,27名委员中中共党员9名,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党外人士,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1940年底,国民党断绝给八路军的军饷,并派重兵围困陕甘宁边区,使边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几度陷入绝境。为战胜困难,必须要团结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力量,才能确保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三三制”政权,有效化解了抗日根据地的内部风险和矛盾,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尹恒《简述抗战时期陡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民权”思想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权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4-02-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整套书的规模达到了17卷之多,并于1765年出版。《百科全书》完成后不久,新的增订版又紧接着问世了,并采取更易携带的版式印制,取代了早期沉重且昂贵的开本。《百科全书》的词条按照字母排序。至1789年,这套知识纲目的多个版本一共卖出了2.5万册,其中一半在法国售出。尽管它确实是一本品质极高的参考书,但它的卖点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名声太大——此书蔑视政治权威,通篇对教会和宗教出言不逊。而《百科全书》成为畅销书也带动批评变得更加公开和广泛。在宣扬独立思考和漠视权威的价值方面,《百科全书》是他所设计编写的所有书籍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百科全书主义”成为拒绝不经批判就接受事物的态度的代名词。

——摘编自【英】威廉·多伊尔《剑桥法国大革命史》

材料二   《四库全书》自17732月开馆后,仅前后选用的誊录人员就多达3826人。《四库全书》共收书3461种,计79309卷,存目6793种,计93551卷;如果加上以各种原因而淘汰不存的书籍,数量就更为庞大了……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计四十四小类,六十六子目。借修书之名查缴禁书,正是乾隆修四库全书的另一个目的。据统计,清廷毁禁的图书达3100多种,十五万一千余部,销毁的书板在八万块以上。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四库全书的编者还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书成之后,抄写七部,存放于全国七地,以供学人研读。

——摘编自《中国通史第九十四集:文治与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影响不同于《百科全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库全书》编纂的得与失。
2024-02-2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文明交往史的转折开始于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代,空间交流的范围空前地扩大,形成了世界意义的“万国”经济与文化的交换体系。大航海时代使整个世界局部、间接、间歇地交流,转变为全球性的直接与频繁的交流;交流的层面也从物质技术走向更深层的领域。16世纪初,西方传教士东来,通过世界地图和地理著述给中国人传入了关于万国的观念和世界的意识。明清关于“世界”的想象,蕴含着对中国本土文化重新诠释的意图,想象的过程亦是西学知识的再生产和重塑国人认识世界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在中文文献中,“中学”的出现亦是源自“西学”的影响,“中学”是伴随着西学而衍生出来的与“西学”并列的一个核心概念。

—摘编自邹振环《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材料二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区分了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提出两种状态下的不平等:一是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二是精神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卢梭认为,消除不平等、缔造人类幸福的方式就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制共和国。社会契约的价值和作用是“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社会契约中的不平等是在限制范围之内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平等的。

—摘编自卞奕雯《浅析卢梭的平等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探究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并据此说明近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则材料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解读中的任一方面的局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局限性提炼准确,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2023-10-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摘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

材料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中国,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般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摘自1917年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的表现及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陈独秀等人为洗刷干净“这般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而发起的运动及其核心内容。
2023-10-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欧洲中国
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19世纪四五十年代, 魏源、徐继畲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 ,赞扬民主制度又“公"又“周”;
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法国进步思想家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19世纪70年代 ,个别改良派如郑观应等发出开设议院的议论; 而后开始宣传“公平”思想;
17世纪,格劳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19世纪90年代,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18世纪,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20世纪初,先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激荡,紧接着便是专制制度被推翻;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新宣传人的尊严、个性解放。

——摘编自熊月之著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2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和霍尔巴赫等人。他们强调理性,反对教皇和神学;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特权;提倡“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社会契约”和“法治”,反对君权至上的“人治”。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摘编 自刘明翰《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引下取得胜利的,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命名的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运动规律的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和实现全人类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理论。他们既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视角,又从人类解放的视角,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列宁紧密结合时代的变化和俄国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制度。

——摘编自曹 长盛《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启蒙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的相似性。
2023-10-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政治制度和体系的建立,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其他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的才能。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摘编自虞崇胜《政治文明论》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并简要概括启蒙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结合美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说明“有衡”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10-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从自然科学的发展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如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德国的歌德、席勒和康德等。这些思想家从理性原则出发,向封建专制和反动教会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内容涉及宗教、哲学、伦理、政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他们在反对封建制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思想理论,这些先进的理论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摘编自郑晓宇、李顺金《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及思想》

材料二   在意大利,一些自由派贵族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开始从事实际的改革活动。卡贝利亚(17381794年)出身贵族,十分富有,本可以过着悠闲的富人生活。但他却在新思想的激励下,不断致力于哲学方面的写作和从事实际的改革事业。启蒙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表现得比较特殊。1780年,奥国皇帝约瑟夫二世(17801790年)在其母亲死后,决定奉行开明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包括:任命一批法学家,修改民事诉讼法典,减轻刑罚,并废止死刑。约瑟夫二世的改革使奥国避免了革命,并使它从一个中古国家一跃而成为一个近代国家。

——摘编自徐鹤森《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在欧洲各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3-10-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政治制度和体系的建立,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其他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的才能。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摘编自虞崇胜《政治文明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和“政治史传统奠基人”的历史学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并简要概括启蒙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美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说明“有衡”体现在哪些方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