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年10月22日,在朝野的清廷立宪派官员纷纷行动起来,借势逼迫清政府仿照英国的君主立宪政治体制,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最终导致了清王朝资政院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第三条 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第四条 则以宪法规定皇位的继承顺序;第八条 更限制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和各省行政长官。宪法由资政院起草决议;国会拥有宪法修正提案权;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皇帝是陆海空三军统帅,对内需要使用军队时,必须依照国会议决的特别授权进行,此外则无权调遣;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还规定了国会决议预算权等。

——摘编自周汶《论英国君主立宪制对清末立宪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资政院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借鉴英国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2020-03-2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海南省高三3月线上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二   驴象之争代指美国政治竞选,也是美国两党制的喻词。“驴子”是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共和党的党徽。2016年美国“驴象之争”在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之间展开。胶着的选情在金融市场掀起风浪,股市倾跌、债市下滑,而黄金等避险资产又重新获得青睐。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尽管美国主流媒体和选前的各种民调明显看好希拉里,但选民用选票表达了不同的声音。不靠谱的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欧洲政治精英和学者担心,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会助长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运动。韩国前外长金星焕曾对记者说,如果特朗普当了美国总统,对韩国将是难以想象的“灾难”。

——摘编自搜狐网时政新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牛李党争、驴象之争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李党争、驴象之争的影响。

3 .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

——摘编自凤凰网: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的背景。简要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

材料二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2)材料二“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

2017-10-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从最初就存在着认知上的矛盾。在白人定居者创业和梦想的时候,有色人种却遭受着一个为自由的扩张而自豪的新兴国度的征服与剥削。在把曾经推动了新世界的发现及早期岁月的美国梦写成法律的时候,18世纪70年代与英国决裂并建立新国家的英国移民们发现,奴隶制是个棘手的东西,但并非无法克服。美国梦是关于自由和繁荣的梦想,但也是关于逃避和再创造的梦想。

——美国《时代周刊》

材料二世界各国成立宪法最先的就算是美国……美国的人民自从宪法颁行之后,几乎众口一词说美国的宪法是世界中最好的。就是英国政治家也说:自有世界以来,只有美国的三权宪法是一种完全的宪法……由兄弟研究的结果,觉得美国宪法里头,不完备的地方还是很多,而且流弊也很不少……兄弟想起从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位教授叫做喜斯罗,他著了一本书,叫做《自由》。他说宪法的三权是不够用的,要主张四权,那四权的意思,就是要把国会中的“弹劾权”拿出来独立,用“弹劾权”同“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作为四权分立……美国的宪法不完全,他们便有人要想方法去补救,不过那种补救的方法还是不完备……我们中国有个古法,那个古法就是考试。

——摘编自孙中山《五权宪法》(190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岁月的美国梦写成法律”中“法律”的内容,并对材料中“逃避”和“再创造”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五权宪法”提出的背景,并进行评价。

2017-04-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大周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5 . 某同学整理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的表格,在相同点的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相同点两国君主立宪政体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是国家元首,都是世袭制。
不同点英国君主统而不治;德国君主掌握多项国家大权,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英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内阁对议会负责;德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英国议会拥有限制王权等多项大权;德国议会对政府、皇帝没有监督权。

A.在工业革命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建立的
B.在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时建立起来
C.导致国内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盛行
D.符合本国国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议会的上院议员全是由国王挑选的清一色的教俗贵族充任,其人数可由国王任意增减。议员的职位是世袭的,因此,上议院又通常称作贵族院。1704年,上议院由161名世俗贵族和26名宗教界贵族共187人组成。就上、下两院当时的权力划分来说,上议院是议会的权力中心,它拥有立法权和司法权,可以否决下议院所通过的法案。它还有权审议下议院所提出的弹劾案。在国王的恩赐官职制下,贵族还把持高官,垄断政府要职。1731年沃波尔的13名阁员中有8名是贵族。纽卡斯尔公爵的房地租收入每年多达25000英镑(相当于现在的30万英镑)。这些钱都投资于那些顺从他的选区,这使他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在1734年的议会大选中,他竟然控制了18个选区、选邑的议员选举,致使下议院中有六七十名议员的席位是靠他的影响获得的

——摘编自岳爱成《英国近代议会制的困境和政治上的倒退逆流》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18世纪前期英国贵族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前期英国贵族政治地位形成的原因。
2024-02-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组织我们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让我们为宪章加冕,从而使世人知道我们是否赞成君主政体,知道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因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但为了预防以后发生滥用至高权威的流弊,那就不妨在典礼结束时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

——摘编自[]托马斯·潘恩《常识》(1776)

材料二:潘恩的思想极大鼓舞了北美民众,他被称为“美国体制之父”。《人权论》是他为了捍卫法国革命的原则而作,他再次提倡普遍的个人权利,追求全面平等,认为民众不仅能够将现存政府推翻,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订立宪法。此书一出,潘恩立刻被英国法庭以

“煽动叛乱罪”进行审判。当他热情洋溢地把该书献给“第二祖国”美国时,它并没有像《常识》那样给潘恩带来无上荣耀,其宣扬的激进民主理论在美国再也不受欢迎,他的晚年在一片孤苦凄凉中度过。

——摘编自金更兴《论潘恩的权利观》

材料三: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出现了一股为潘恩恢复名誉的热潮。在纽约、费城、波士顿等工业城市举行的盛大活动上,潘恩被冠以“人类权利的维护者”称号。1837年,美国社会为潘恩建造墓碑的募集活动并没有因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而停止,大部分捐赠数额为25美分到2美元不等,绝大多数捐献者可能并不富裕。1856年,在辛辛那提的一场纪念活动上,筹备会主席在开幕词中指出,潘恩的灵魂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和某一个时代,它会跨越重洋,穿越时空,警示我们不能让“自由”的“危机”在当今社会再度上演。

——摘编自毛琼洁《试论托马斯·潘恩政治思想及其在北美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前后是如何实践潘恩思想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潘恩形象在北美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8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月二十日正午,船将拢岸,丁、徐二君已偕英使馆各馆员乘小轮来迎。……我们住的旅馆,虽非顶阔,也还算上等。然而室中暖气管是关闭了,每个房间给一斗多的碎煤,算是一日二十四点钟的燃料。电力到处克减,一盏惨绿色的电灯,孤孤零零好像流萤自照。……

我们因旅馆难觅,由徐、丁二君先往巴黎布置,我和同舟诸君,在伦敦勾留五日。趁这空暇,随意观光,头一个要拜会的,自然是有名的“英国凌烟阁”威士敏士达寺。……我想这一个寺就可以算得英国国民性的“象征”,他们无论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风俗礼节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的东西,常常同时并存,却不感觉有一些子矛盾。

——梁启超《伦敦初旅》原刊1920年3月《晨报》

(1)据材料概括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论证梁启超所说的“英国国民性”。
9 . 【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14世纪(尤其是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议会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形成了,从此成为王国政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爱德华三世两次颁布法律规定每年至少应当召开一届议会。1376年,由于国王已经两年没有召开议会,同时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引起广泛不满,下院请愿要求每年召开一届议会以纠正王国存在的弊病。“百年战争”的爆发使南方重新成为王国的政治中心,此后一段时间,议会一直在威斯敏斯特召开。从14世纪中期开始,议会一般在星期一开幕。开幕式一般由大法官致辞。开幕式之后,上下两院便分开举行会议,讨论各自的议题。一般来说,在所有请愿都得到答复之后,国王才能解散议会。国王一般都会在临议会。

——摘编自刘鹏《十四、十五世纪英国议会的发展》

材料二   1689524日通过的《宽容法案》是革命解决在宗教领域的重大成就。该法案授予除天主教和一位论派外所有非国教教派信仰自由,妥善解决了此前长期困扰英国的基于宗教因素的社会对抗。经过16881689年革命解决,辉格党成为新体制最大的支持者,辉格和托利两党开始以“真正的、重要的而又不是基本的分歧来划分界限”,两党互相间反体制性或互相毁灭的意愿得以根除,才终实现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间的彻底协调。

——摘编自丁浩原《近代英国政党政府的形成:1689176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4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化的原因,并概述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688—1689年革命解决”对英国政治的影响。
2023-08-29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三)
10 . 16世纪英国贵族、地主往往以暴力形式进行土地掠夺,当时的大法官多次提醒政府官员应加以重视并采取必要措施。进入18世纪,协议圈地、私法圈地转换为议会立法圈地并得到政府的支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英国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组成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C.查理二世复辟时期为了争取民心D.英国议会与责任内阁的分权
2023-08-14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