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在美国宪法批准过程中,宪法的主要制定者麦迪逊在分析各州宪法时指出:“如果我们查看某些州邦的宪法,我们会发现,尽管这个原理使用的是强调的,有时甚至是绝对的字句,但是这几个权力部门却没有一个绝对分立的实例。”麦迪逊这一主张(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B.意在扩大各州邦的权力
C.表明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威D.反映出美国宪法的局限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的手段虽然更彻底、更干脆,但革命的成果也可能很快消失,不留下太深的历史痕迹,英国的情况就是这样。17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革命首先在北美洲的13个英国殖民地爆发,殖民地人民发动反抗斗争并最终赢得了独立。这些殖民地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受到美国革命胜利的极大鼓舞,法国人也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社会。虽然大动乱很快颠覆了法兰西共和国,但理性的价值观在法国大革命后仍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革命从法国又退回到西半球,那里的法国殖民地海地以及墨西哥和南美洲的伊比利亚殖民地都取得了独立。……起初是欧洲,然后是美洲,革命与随之而来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符合民族共同体利益的政权获得了民众前所未有的支持,在与那些未能有效构建民族国家的邻邦发生冲突时,常常能够胜出。围绕民族共同体建立国家的理念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发展。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材料三

社会改良是晚清社会变革的又一种主要形式。……历史的实践证明,即使是社会改良,在除旧布新的过程中,也难免发生激烈的争斗、对抗、动乱,甚或流血冲突,付出进步的代价。由于社会改良是在旧的权力体制内,用新的价值取向对现存的社会和制度进行结构性的功能改造、更新,相较而言,它比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更注重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和情缘关系,更需要谋略和策划,更为困难,因而也更少有成功的先例,晚清尤其如此。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社会改良的类型,并阐述对“革命与改良”问题的认识。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序良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在16世纪英国都铎政府颁布的服饰法的序言中,处处充满王国政府对“失序”的忧虑:“一是担忧个人穿着以下僭上,致使阶级尊卑不分;一是忧虑人民不顾财力追求奢华,而使家庭破产或有强取豪夺之事。”16世纪下半叶和17世纪上半叶,英国议会下院宣读了大量关于个人行为的法案,涉及服饰、酗酒、咒骂、私生子、不去教堂礼拜和亵渎安息日等内容,其中有部分法案获得议会通过而成为法律。此外,亨利八世曾5次颁布与服饰相关的敕令,玛丽女王颁布过1次,而伊丽莎白女王则颁布了12次。通过世俗法庭与教会法庭规训个人行为的做法,得到了国王和治安法官、教师和教士、雇主们的支持和理解。伊丽莎白时期,清教徒要求严守安息日,猛烈抨击民众习以为常的娱乐活动和查禁周末狂欢活动。

——摘编自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的社会风习与道德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风习与道德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风习与道德改革的影响。
2024-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当美国国会于1828年批准一项关税时,南卡罗来纳州试图令这一关税无效。它声称,在州与全国性政府发生冲突时,州对其公民应具有最终权威。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联邦制原则受到挑战B.三权分立机制被破坏
C.中央集权制难以实现D.国会权力扩张遭抵制
2024-04-22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不同途径

对于世界历史从史前的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所遵循的不同途径,可归并为两种主要方式,即非西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其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是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束缚的突破。

——摘编自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

参照以上材料,以“______向______发展的不同途径”为题,设计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阐释。(要求:将设计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在设计自己的政府制度时,将民主理念放在了《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序章中,特别提出人民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人民的权利是“不言可喻”的。美国宪法中,除了正文确定了许多人民应有的权利以外,又特别加了一些附加条款,以确实保障人民有反抗暴政的权利及不自证其罪的权利等。州权与联邦政府权力如何分配,从立国以来,就是美国政治上的重要课题,至今依然如此。美国人民投票权的逐渐扩大也不是一蹴而成的。例如,妇女长久没有投票权;未取得合法的选举权;也没有独立的财产权。1848年,美国妇女开始争取妇女权利,尤其是参政权。

经过一百多年的长期努力,妇女参政权才完全落实。非洲人种(黑奴的子孙)为了争取应有的参政权和其他权利,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民权运动,才取得应有的民权。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批判》

材料二   《临时约法》在《总纲》中,开宗明义地强调了“主权在民”,宣称:“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依法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书信秘密、迁徙、宗教等。人民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与被选举之权。其中有关居住迁徙之自由的规定突破了传统社会政治对人民迁徙自由的限制。

——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这部宪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同之处,并评价《临时约法》中有关“人民权利”的规定。
2024-04-0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议会的上院议员全是由国王挑选的清一色的教俗贵族充任,其人数可由国王任意增减。议员的职位是世袭的,因此,上议院又通常称作贵族院。1704年,上议院由161名世俗贵族和26名宗教界贵族共187人组成。就上、下两院当时的权力划分来说,上议院是议会的权力中心,它拥有立法权和司法权,可以否决下议院所通过的法案。它还有权审议下议院所提出的弹劾案。在国王的恩赐官职制下,贵族还把持高官,垄断政府要职。1731年沃波尔的13名阁员中有8名是贵族。纽卡斯尔公爵的房地租收入每年多达25000英镑(相当于现在的30万英镑)。这些钱都投资于那些顺从他的选区,这使他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在1734年的议会大选中,他竟然控制了18个选区、选邑的议员选举,致使下议院中有六七十名议员的席位是靠他的影响获得的

——摘编自岳爱成《英国近代议会制的困境和政治上的倒退逆流》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18世纪前期英国贵族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前期英国贵族政治地位形成的原因。
2024-02-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英国人确信“人们有权合法地追求自己的世俗利益”、追求“掌有自由的生财之道”的时候,江南人也走上了为交换而生产的致富之路。“民生有欲,人必有私”,这一社会生活的公理,为江南人冲破“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禁锢而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充足理由。而“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潮、匠籍制度改革和最先在江南实行的“一条鞭法”,则赋予了人们从事工商业活动和摆脱土地束缚的自由。当1644年弥尔顿在英国议会发表《论出版自由》演说的时候,当1672年英国议会颁布《信仰自由宣言》的时候,当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成功建立起民主政体的时候,当1690年洛克发表《政府论》确立“天赋人权”原则的时候,当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发展近代市场经济的口号和原则的时候,当1795年英国使团访华给中国带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并要求与中国建交的时候,中国却处于清朝的专制统治之下。

——摘编自许苏民《人学史观视阈下的中西大分流——对“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之新思考》

材料二   顾炎武对各地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记述。例如,记晚明苏州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情形,“居民大半工技,金阔一带,比户贸易,负郭则牙侩辏集”,“吴民不置田亩,而居货招商,阔阑之间,望如绣锦”;东洞庭之民“并商游江南北,以通齐、楚、燕、豫”。记杭州情形,“城中米珠取于湖,薪桂取于严,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记徽州情形,“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商贾虽余货,多不置田业”。记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情形,尤为详细,“市舶之与商舶,其说稍异。市舶者,诸夷船泊吾近地,与内地兵互为市,若广之濠镜、澳(门)然。商舶则土著,民釀钱,造舟,装土产,径往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8世纪英国与中国江南地区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江南地区工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4-02-0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学者对1832年议会改革前后英国贸易政策所作的论述。据此可知,此次改革(       

标准


事件

制度

利益(主要利益集团)

信息

政策

1820年陈情书

未改革,土地货族掌握立法权地产精英(关注国内市场)海外信息流通不畅《谷物法》《航海条例》《海军学徒法》《布料法》等

1832年议会改革

改革中,给予新兴阶级选举权,贵族议员不再提名下院议员等土地贵族没落,新兴的贸易商人力量日益壮大海外信息主要由自由商人提供废除《谷物法》《航海条例》运动进行中,《互惠关税法案》出台

1840年鸦片战争

选举权逐渐向新兴阶级倾斜、立法权不再是贵族特权自由商人崛起(实际上组建了“东印度与中国协会”)由以马地臣、查顿为代表的自由商人为议会和政府提供情报废除《谷物法》《航海条例》运动进行中
A.赢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B.导致传统贵族政治的终结
C.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D.利于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美国许多州在 1787 年宪法制定之后,拒绝批准;直到国会承诺修改宪法并在1790—1791年做出若干追加民主权利的修正案之后,各州才先后批准了这部宪法;1791年它真正成为合众国各州批准的国家有效宪法。这一历程(     
A.揭示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B.遵循了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
C.折射出 1787 年宪法的局限性D.化解了联邦政府与地方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