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2023-08-28更新 | 351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2 . 近代以来,英、美、德、法四国通过资产阶级宪法的颁布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下表)。这反映出(       

国家

时间

宪法

确立政体

英国

1689年

《权利法案》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

1787年

美国1787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制

A.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B.资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D.共和体制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2023-04-12更新 | 732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完全自由B.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
C.两国彻底废除旧制度实现民主政治D.美国黑人获得公平对待促进南北统一
4 . 下面的示意图从总体上看,主要揭示了(     

A.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022-02-13更新 | 1446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A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1年俄国颁布《农民改革法令》规定农奴通过赎买才能得到份地,份地“不归农民所有,而是永久使用”,未经村社允许农奴仍旧不得离开村庄。据此可知农奴制改革(       
A.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使农奴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D.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6 . 德国在1871年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专制主义的传统,加强了普鲁士王朝和容克在德国的统治;又依靠强大的中央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将德国带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这表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为德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B.实现了德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C.使国王成为了“虚君”D.顺应了德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68—1885年,明治政府除了直接投资近2亿日元创办交通、采矿等基础产业之外,还设立基金资助民间兴办新式企业,资助金额总计达10793万多日元;政府还将相当数量的官办企业廉价转让给民间,从而促进了民营资本的发展。这体现了日本(     
A.大力推行“殖产兴业”B.以基础产业为主导
C.积极倡导“文明开化”D.基本实现富国强兵
2023-04-18更新 | 366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协同体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1870年前,德意志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从而使煤铁资源丰富的少数工业中心难以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律阻碍着商品的流通;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这主要说明德国(     
A.工业发展缺乏充足劳动力B.分裂割据影响工业化的进程
C.统治者不够重视海外贸易D.资产阶级统一愿望最为强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显示了中国传统爱国主义的新的历史内容。首先,面对着清王朝当权派对外一味妥协迁就,而内部则腐败不堪的状况,魏源强调不改革就不能抵制外来侵略,根绝烟毒泛滥,他在漕运、盐政、水利等具体经济领域里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次,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并提出了著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高度来认识。最后,人民群众和清王朝统治集团对侵略势力的不同态度,使他看到人民群众反侵略的力量,从这种认识出发,他还进一步提出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力量的思想。

——摘编自唐凯麟《湖湘学术开生面,睁眼世界第一人——试析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

材料二   海防之道,莫要于知夷情也。知夷情则强弱之势审,而胜败之机决矣;不知夷情则事事乘错,变每出意之外矣。故知夷情与不知夷情,利害之相悬奚啻天渊哉!夷情备采者,采清人魏默深《海国图志》中所辑。其余海外各国之夷情,未有此书之详尽也。因译以刊行,任边疆之责者,熟读之得其情,则战能挫其锐,攻以制其命。国势一张,折冲万里,虽有桀骜之盗,彼恶能惩其伎俩哉!

——摘编自[日]大槻祯《重译<海国图志>叙》(1854年)


(1)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内容,并结合所学加以评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重译《海国图志》的动机及时代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倒幕和维新的过程中,日本的下级武士精英为使自身行为站在法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始终打着天皇旗号,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皇权威,打破了权力博弈的均势。据此可知(     
A.明治政府权威遭受挑战B.社会转型受政治传统影响
C.改革策略脱离日本国情D.天皇的独裁统治得到延续
2023-02-08更新 | 37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三校(盐城一中、亭湖高中、大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