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4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维林……认为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入不正常状态,并使国民经济中产生危害国家机体的人为现象,……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以后,它就会把整个国家毁灭。”他主张农民应从农奴制下获得解放并得到他们现在耕种的土地,但要考虑地主对土地的权利,由农民给予补偿,赎买手续应由政府拟定。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二当今已陷入沼泽,若国家仍维持封建之四分五裂,危险之至。所谓人穷则求助天,今则无处可求。外部威胁,迫在眉睫,无应对之方。于是乎,托福于万世一系的皇室,以成为日本统一之基石。……依据人文之发展,大义名分之声起。虽甚为微弱,然兹有国难,无论如何,必须统一国家。以此之力,同担国难,除此之外,别无它途.此一精神猛然而起,就产生了攘夷党、勤王党。勤王党、攘夷党结为一体,产生了……运动。
——大隈重信《明治宪政经济史论》
材料三泰西议院之法……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即孟子所称“庶人在官”者,英美各邦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泰西各国靡然向风,民气日舒,君威亦日振。……即敌国外患纷至沓来,力竭势孤,其能支柱,而人心不死,国步难移,积土成山,积流成海,能胜而不能败,能败而不能亡。
——陈炽《庸书》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卡维林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归纳大隈重信所说“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概括陈炽对西方“议院之法”的看法,并据此指出他属于哪一政治派别。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人思想对三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2016-11-21更新 | 4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注:“版”是指各藩的领地;“籍”是指领地上的人民)奉上,愿朝廷处置。
——摘自《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明治二年)
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摘自《废藩置县诏书》(明治四年)
(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概括废藩置县的过程。
(2)据上述材料,归纳两场改革的共同内容。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这一改革内容在作用上的相似之处。
B.[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
——摘自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
——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 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
——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苏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摘自《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2016-11-18更新 | 7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卷
3 . 改革和革命,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里是如何“有效利用西方技术”的?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什么思想有相似性?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2)概括材料二图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关键的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的理解。
材料三 日本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德国和美国的榜样;小学教育、农业革新和邮政事业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3)日本用“法国模式”来“改革法制”,最大可能借鉴法国的什么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西化的特点?
材料四 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法既积久,弊必丛生,故无百年不变之法。况今兹之法,皆汉、唐、元、明之敝政,何尝为祖宗之法度哉?又皆为胥吏舞文作弊之巢穴,何尝有丝毫祖宗之初意哉?今托于祖宗之法,固已诬祖宗矣。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辨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4)根据材料四,归纳康有为认为必须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016-12-12更新 | 5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四川资阳市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失去的土地和在这些土地上耕种的农奴进行补偿。农奴获得了自由,逐渐免除了劳作义务,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大多数人发现他们背上了一辈子的债务——这是造成疏远和激进的根源。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观点一致的改革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他一系列改革”的主要措施。
(3)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他们评价1861年改革的不同视角。据此说明历史认识的特点。
5 .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民族主义发端的政治、经济因素。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路德宗教改革意味着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端”?
(2)据材料,概括归纳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3)作者认为:“德国统一之路具有革命和保守的双重属性,这种历史两重性在统一的后果中有明显的反映。”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民族主义息息相关。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主义激发而成为国家的变革目标,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化也是民族主义促迫下的产物。
——冯静《民族主义、现代化与国家——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诠释与反思》
(4)结合建国初的史实,评述作者的观点。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秦国)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遂王诸夏。……使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
——《商君书·垦令》
材料二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 《魏书》卷110《食货志》
材料三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四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日本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井田)废久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出商鞅变法中“使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受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有何积极作用?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俄国官员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四归纳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其实施有何意义?
2016-12-1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二下期中调研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由于当时欧洲和日本科学文化落后,欧洲人和日本人虽然见到了中国的火器,但却没有立即加以仿制和使用……16世纪以来,欧洲人在火炮上取得的任何一点新的进步,就即被运用到舰船上……欧洲国家重金聘用铸炮师和技术精湛的制炮工匠,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把大批犹太工匠请到国内,……给予优惠待遇,令其铸炮。1793年英使马嘎尔尼到北京谒见乾隆皇帝,在呈送的礼品单中包括8门每分钟可发射7颗炮弹的铜质野战炮。事后清廷将之束之高阁,未加认真研究和仿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册
材料二 丁宝桢(洋务派)在办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期间“未雇用一洋人”,他认为雇请“洋匠”不但费用昂贵,“每名工值岁费二三千金”,更重要的是,“我方学彼之长,若再借彼人为工师,则西人之教法必将秘之而不能尽授”,凡“一切受制于洋匠”,制造亦不能精良。……他在督川期间选拔和起用了曾昭吉、高启文等精通机器制造、勤奋钻研的技术人员。他还在四川省内挑选“巧而朴者入局肄习”,为四川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2010年1月22日《中国民族报》
材料三 自明治元年至三十一年,政府共聘请外籍专家四千多人……1879年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些外籍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脱颖而出,便及时削减外籍专家人数……十分注意将引进的西方技术加以“日本化”。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册[
(1)唐宋时期,中国已开始使用哪些火药武器?根据材料一归纳16世纪以来英国火炮技术领先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丁宝桢的人才政策及其理由,并分析丁宝桢在洋务运动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日本“求知识于世界”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好人才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2016-12-12更新 | 3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重庆市高三预测调研文综历史试卷(6)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随着世界交通的手段便利起来,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对于东方国家的当务之急来说,此文明的东渐之势十分强劲,如果下定决心来阻止它的话,这样做倒也不是不行,但观察当今世界的现状,就会发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莫不如与时俱进,共同在文明之海中浮沉,共同掀起文明的波浪,共同品尝文明的苦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材料二          文明就像麻疹的流行一样。眼下东京的麻疹最初是从西部的长崎地方向东传播,并随着春暖的气候逐渐蔓延开来。此时即便是痛恨该流行病的危害,想要防御它的话,又有可行的手段吗?……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让国民尽快沐浴文明的风气,这才是智者之所为。          材料三          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指中国)、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待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以上材料节选自福泽谕吉的《脱亚论》
请回答:
(1)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福泽谕吉的观点。
(2)有的学者称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依据材料三,评论这种观点。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许多改革都注重移风易俗,甚至以此作为改革的象征: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说汉话,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实行全盘汉化;日本明治维新政府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实行全盘西化。
(1)孝文帝实行全盘汉化和日本明治政府实行全盘西化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归纳说明为什么许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
(2)除移风易俗之外,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在改革内容上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归纳概括二者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2016-11-18更新 | 4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于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一、二对1861年改革结果的看法,并据此归纳历史认识(或历史阐释)的特点。
2016-12-13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潍坊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