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们热心于新的教育思想的实践,并得到一些王公贵族和开明君主的支持。在这些新的学校,他们一般以古典著作为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欣赏先贤们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培养高尚的情感和坚强的毅力。他们崇拜古希腊人的健康生活,强调身心协调发展,长期被中世纪学校忽视的体育、音乐、绘画和诗歌等重新受到关注。他们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能力和兴趣来教授不同的知识,注重启发引导,减少惩戒、杜绝体罚,给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天性发展。他们把学校营造成和谐友爱的集体,人们常称之为“快乐之家”。这样的氛围为贵族们所仰慕,他们纷纷把子弟送到这里来。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哲学思潮发展深深影响了法国的高等教育,让法国高等教育重生。教育的管理权掌控在政府和国家手中,教师成为国家的公职人员,而不再是僧侣。教育从服务社会的需求出发,为了培养和提高大众素质服务,而不再仅仅是培养能适应上流社会的人或者朝臣和绅士。在教学中摈弃了以宗教神学为主的内容,逐渐以世俗的艺术和科学为主。各级高等教育机构成为资产阶级宣传和灌输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主要阵地,新兴大学成为人们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伦理观念、新价值观念以及新的人生准则的主要渠道。

——摘编自易然《从思想的沃土中汲取营养》

材料三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提升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明治政府积极地发展近代教育。1871年成立文部省,负责主持文教改革事宜。此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至1932年,日本的国立大学便达到6所,非国立大学20所,其它高等机构达到235所,小学入学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并向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派出留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学校除了教授各类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外,还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宣扬“大和魂”、武士道、儒教的伦理道德,以树立天皇神权为中心的皇权主义、法西斯主义等。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和启蒙运动时期教育的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影响。
2024-05-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面世后,以杰斐逊、麦迪逊等为首的美国国父们都非常赞同该书的自由贸易主张。然而,实际上进行这种自由贸易活动需要主权国家缔结通商条约。然而一盘散沙的美国并不能赢得外国的信任,因为它们认为无权征税的美国中央政府也没有力量去执行条约。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关税法,它明确规定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5%的从价税,使原先的自由贸易设想付诸实现。英美战争结束后,大量进口货涌入美国,充斥了市场,迫使许多在战时建立的制造工厂停业。于是,美国通过了1816年关税法案,征收平均为42%的高关税。1828年的关税法,更是将平均税率飙升至61.7%。为此,南部各州强烈反对如此极端的关税,于是1833年通过了妥协关税法,规定关税率的最高限额为20%。1837年美国经济出现萧条,1842年关税法便恢复了1824年关税法中相对较高的税率。1846年,为了争取更多的出口市场,美国国会通过了以信奉自由贸易的财政部长罗伯特·沃克命名的关税法。从1846年直到1861年,美国持续保持相对较低的关税率,它比1815年以后的任何时期还更接近于自由贸易。

——摘编自邓峰、王军《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第一部关税法诞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的特点并说明关税政策调整的意图。
2024-03-04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不想变成 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1492年, 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贵、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柒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和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当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4 . 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在政治领域迈向近代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明洁《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标志。

材料二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宪政的特点,并尝试探讨英德两国王权差异巨大的原因。
2023-04-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3年日本被美国人迫使打开国门之后,内外交困的幕府为自救自强,自1854年至1867年接连推行了安政、文久、庆应等三次改革,即幕末改革。从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全过程来看,幕末改革迈出先期探索的第一步,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政策思路、工厂设施和人才梯队。在此基础上,明治维新得以全面展开。维新期间,前十年的欧化改革,决定性地将日本引向资本主义道路……以天皇亲政并介入改革为标志的后十年改革,维新官僚及时纠正失误,全面调整近代化政策,走出困境并最终使资本主义在日本扎下根。

——宋成有《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改革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政治领域的变化。
(2)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4-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改革的失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注: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

——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材料二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有何效果?
(2)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021-06-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个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列举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战争后美国的国家体制及其弊端。
(3)据材料三,简述法国“巨变”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法、德三国最终确立政体及所依托的法律文献。
8 . 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

金额(日元)利率
武士(1874—1876年)16 565 0008%
大名(1877年)31 412 4055%
大名和武士(1877年)108 242 7857%
神主(1877年)334 0508%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

材料二 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

——加藤弘之《邻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

材料三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2021-05-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3年日本被美国人迫使打开国门之后,内外交困的幕府为自救自强,自 1854年至1867年接连推行了安政、文久、庆应等三次改革,即幕末改革。从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全过程来看,幕末改革迈出先期探索的第一步,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政策思路、工厂设施和人才梯队。在此基础上,明治维新得以全面展开。维新期间,前十年的欧化改革,决定性地将日本引向资本主义道路……以天皇亲政并介入改革为标志的后十年改革,维新官僚及时纠正失误,全面调整近代化政策,走出困境并最终使资本主义在日本扎下根。

一宋成有《日 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改革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10 . 材料 村社是俄国长期存在的一种农村基层管理机构,在农奴制改革前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1861年改革后,村社发生了新变化,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参加村社大会愈益具有普遍性;家长代表制原则日益受到削弱,进一步扩大了村社内部民主的基础。村社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甚至在一些村社还提出开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申请。村社制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古老传统,正是1917年政治文化的基础

——摘编自(俄)普·恩·兹里亚诺夫《十月革命与农村村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村社发展的新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村社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