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的英国,家境殷实,发财心切,“人们都在为了市场销售而努力生产”。他们的逐利本能,指向“廉价与简单”;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很快被抬进纺织厂。他们的利益诉求,直接影响议会;于是政府顺水推舟,沿用旧制度,应付新问题。假如说土地兼并与新教伦理为英国打下工业化的基础,那么“亦商亦战的海上力量”则是其腾飞的重要支柱。可以说:“英国工业经济,是从其与欠发达世界的商业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工业化后的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也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工业化改变了英国自身面貌,也大幅改写了国际地缘政治。

——摘编自赵一凡《英国现代化奇迹》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摩擦、矛盾时有出现,并面临着经济封锁等联合敌对行动。与此同时,新经济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富农阶层和耐普曼阶层(资本主义分子)逐渐崛起,并引发一系列社会冲突。1925年,斯大林指出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1926 年起,苏联通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发行“工业化公债”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满足工业化的粮食供应和资本积累。工业化开始后,苏联一面加强对经济的计划领导,一面着手在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组,最终形成“部——总管理局——企业”的部门管理体制。在13年的工业化期间,苏联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39.5%上升到1940年的61%,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同时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与英国工业化相比,苏联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长安通往主要城门的大街有六条,皆设有街鼓,“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长安城纵横交错的街道将整个外郭城分隔为108坊(略有变化),坊区为居民区。东西城区各设市区,为东西两市,位于街东和街西中间偏北,各占两坊,是长安繁华区的两大中心区域。长安城内有京兆尹及所属附郭京县负责城市民事管理,包括狱讼、督察奸非、抚治黎甿、敦四民之业,此外,还设置官员巡掌城市监察不法之事。在户口方面,城乡户口没有区别,不同类别和特殊群体有单列的户籍,分属不同机构管辖。如商人列入市籍,匠人编入匠籍,乐人有乐籍,军人隶军籍,僧尼和道士等有单独的僧道户籍。这些单独户籍在行政管理、承担赋役等方面有不同于普通编户的责任和义务。

——摘编自韩光辉《论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演变和建制城市的形成》等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城市社会问题,许多城市居民无力购买住房,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由于城市饮用水取水的河流被沿岸肆意排放的污水污染,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在伦敦的7个辖区中,贫民集中居住区犯罪率高得惊人。同时,不少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整个城市的建设缺乏起码的规划。针对这些问题,1800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开始着手在苏格兰的新拉纳克进行“新和谐村”试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议员选举法,新兴的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工厂法》,初步构建了英国政府的劳工立法体系。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卫生总局等政府管理机构,利物浦市政当局利用城市的公共地产建造了大量的工人住宅,采用政府征购的方式拆除了部分贫民窟后,在原址上兴建了商店、公园等公共设施。著名的城市学家霍华德在1898年正式提出了建设“田园城市”的主张。再者,政府实施系统的卫生改革,如建设下水道、保障饮用水清洁、清洁道路、清运垃圾等,公共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城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其应对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外城市治理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黑格尔认为“改造社会的事业是批判的大脑活动”,马克思却认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下列选项中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     
A.“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C.“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D.“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世纪后期,美国工人运动持续高涨,迫使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处理劳资关系,在提高工人工资、赋予工人适当的政治权利的同时,又出台游行、集会法律法规,加强军队建设,以遏制工人运动的发展。这说明美国的工人运动(     
A.实现了政治经济诉求B.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影响政府政策的转向D.受巴黎工人起义的鼓舞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高三下学期省际名校联考三(押题卷)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11年在英国棉纺织重镇诺丁汉郡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因为机器代替人工劳动,而引起的一场剧烈而持久的工人破坏机器的运动,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蔓延至整个英格兰,史称“卢德运动”。这说明卢德运动(       
A.缘于技术革新引发的社会问题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标志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得到世界工人运动响应
6 . “18世纪末之前,在谢菲尔德刀剪业中,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磨工病。”但到了1842年,因罹患这种疾病而翻肠呕吐的磨刀工比例中,30多岁年龄层中有50%的人,40多岁有79%,50岁以上更高达100%。这一现象可用于研究(       
A.工业社会的环境法制建设B.欧洲城市化进程过快危害民众健康
C.工业革命产生的负面影响D.欧洲医疗技术未能与社会发展同步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欧以新航路开辟为契机,以英国产业革命为起点,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秩序发生更大的变化。19世纪的英国是世界经济秩序中最核心的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当时的世界经济秩序也被英国支配。但19世纪以后,英国面临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战,曾经拥有的强大影响力也渐渐衰退。进入20世纪后,美国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强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巩固了全球最强国的地位,此后,美国成功地把世界经济秩序由从前的英国方式转变成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美国方式,就此,20世纪的以美国为中心的新世界经济秩序得以确立。

——摘编自金炷森《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秩序变迁与东亚作用研究——以东亚国家之间相互关系和交涉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秩序由英国方式转变成美国方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建立的影响。
2024-05-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1860—1870年间,美国农场工具和机器的价值增加了10.1%,其中西部增加了102.9%;至1880年,美国全国此项价值增加了50.1%,西部增加了92.2%。这表明当时(     
A.农业技术投资居于各行业首位B.西部经济发展超过东部地区
C.美国经济政策逐渐向西部倾斜D.技术革新加速美国西部开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71年4月,美国工人运动的领袖菲利普斯称:巴黎公社是全世界第一国际成员中的先锋队,巴黎公社的领导人是“最进步、最高尚、最崇高的法国爱国主义者”,他们值得尊重。菲利普斯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法国(     
A.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B.力图构建新的政权模式
C.工人秉持革命首创精神D.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10 . 莫兹利工厂里的一名雇工说:“看莫兹利(英国机床工业之父)操作任何一种工具都是令人愉悦的,他最拿手的是使用18英寸的锉刀。”瓦特不知疲倦地试验着他的机器;威基伍德(陶瓷工匠)一看到别人粗心工作就生气跺脚。这些“企业家新贵”现象说明工业革命能在英国发生是由于(     
A.海外市场扩大的需求B.商业资本积累的结果
C.重视技术进步和生产D.现代工厂的科学管理
2024-05-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