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休闲生活视为实现人生幸福的途径。古希腊每年有50多个大众狂欢的节日,政府要求一个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能够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好公民,不必人人都是至善的人,公民个人的快乐和不适决定了有利与有害之间的界限。当人的自然人性与社会秩序发生冲突时,人们应依据自然法而行动。在国家层面,为全体公民提供享受休闲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城邦(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判断一个城邦政治是否修明的重要指标。在个人层面上,对休闲生活的选择是公民个人的自由,享受休闲生活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张玉芝《中西方古代社会休闲观念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中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在1850年以前很多产业工人就开始享受星期六半日假。1859年据工厂视察员报道,工厂法的实行,更加明确清晰地划分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与此同时,工业化生产使日常消费品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休闲的方式和内容。是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人的收入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正是由于收入的增加,才使商业化休闲活动和新式休闲消费品得以稳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时期的铁路不仅能够通往工厂或办公室,还能通往海滨和乡村,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摘编自马婕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

材料三   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不仅给人们观念带来根本的转变,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它使个体的自由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自主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在日益发展的横向文化交流、融合中,将越来越形成高度文明、进步、新颖、科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生活质量必将不断提高。

——摘编自刘海春《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本质、样态及未来走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对休闲生活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休闲生活转型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现代休闲生活的影响并概括推动民众休闲生活发展的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使对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展,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到16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使西方挣脱了鄙视经商牟利的思想禁锢。这一时期,提倡最大限度地获取黄金、白银的重商主义思想迅速崛起,在欧洲各国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商主义思想家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竭力追求货币财富,把货币等同于财富,黄金和白银就是财富的象征。这种重金主义或拜金主义的财富取向,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生产方式的特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渴望。

——摘编自黎悦、魏忠《古近代西方经济学中财富思想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经济自由主义的先驱者亚当·斯密(1723—1790)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论述了经济自由。他生活于英国的重商主义时期,国家对商业贸易领域进行了过多干预和垄断,阻碍了经济自由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他对重商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极力倡导“自由放任”原则,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然会实现社会目的,“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摘编自孙群郎《英美自由主义与财产权观念的发展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商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自由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2024-01-30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安徽专用)-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6年7月24日,英国伦敦的《绘图》杂志发表了《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它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地图上的英属殖民地以粉红色填充,包括加拿大、英属西印度、英属印度等,另外还标注了英国掌控的要塞及港口。在亚洲大陆的空白处,附有一张小地图,讲述了100年来帝国空间的大拓展。在印度、加拿大等和英国本土旁边还附有统计表格,对比了1851年和当前的面积、人口、贸易总量,以及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进出口数额。

地图下方,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执三叉戟和米字盾牌,两旁环伺着被殖民土著的人像和代表性动物。右侧由上至下的三位女性,代表希腊、日本和罗马,暗示了帝国“文明”的传统之深与散布之广。地图上方另有三位女神侧卧在藤床之上,举起“自由”“博爱”和“联盟”的横幅,在她们之间则是口衔橄榄枝的鸽子。

——摘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帝国世界地图创作的背景。
(2)某学者认为,地图不仅是对地理空间的再现,更是人们对地理空间的主观解释。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反对或另拟一个观点均可,评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4-03-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化为广大乡村居民揭示了一个新世界——与农村庄园生活迥然有别,这个世界依靠工商业与外界沟通交换来维持生存,所以它具有相当开放性,同时它又是自由的,城市居民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无需向领主服劳役。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享有一定特权,一些城市获得了司法豁免权,其市民“只能在当地城市法庭被提起诉讼”;有的城市获得了“选举市长”的权利。中世纪的城市化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而且还是一种“追求自由和特权”的政治诉求,因为离开庄园意味着摆脱奴役,向城市迁移就是选择自由。

——摘编自侯建新《欧洲文明探索》

材料二   铁路机车的发明使得住宅到工作地点的最大可能距离得到了提升:首先,蒸汽牵引的动力机车沿着一条专门建立的铁轨行进。然后机车在铺设于城市街道的轨道上行进。原始的马拉机车最终被电力驱动的机车取代,并且这些有轨电车也被由汽油驱动、脱离轨道的公共汽车取代。……由于近一个半世纪,交通运载工具在尺寸、速度以及价格方面的巨大改善,使得工业城市的选址可以位于世界的任何地方,并且使得利用世界其他地区的原料、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

——阿诺德·汤因比《变动的城市》

材料三   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呼吁要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社会中的新问题,西方的社区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得以推广。如美国在一些城市成立了社会发展部,并成立社区组织委员会,大力推行城市社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治疗和预防犯罪等。依托基层社会的崛起,通过政府的分权和授权,在基层社区中构造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现代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也是所有国家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从中世纪城市“迥然有别”于庄园的角度,说明“向城市迁移就是选择自由”。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城市赢得一定自治权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牵引动力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简述交通运载工具的革新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表现两例,概述城市社区在现代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2023-12-08更新 | 22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6年,国会授权联邦政府修建一条通往西部的大道,即昆布兰大道。昆布兰大道的修建,对西部的早期开发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在修筑公路的同时,还兴起了开凿运河的热潮。以伊利运河为榜样,全国出现开凿运河的热潮。1848年,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引起巨大轰动,随着淘金热遍地蔓延,三年中加利福尼亚的人口从1949年底的10.7万增至26万。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宅地法》,在《宅地法》的吸引下,大批农民涌向西部。南北战争期间,西部各州成为支持联邦政府的坚定同盟,为联邦政府提供了大量士兵、装备和粮食。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工业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到19世纪末,西部地区已成为粮食和牲畜的主要供应地,农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摘编自韦伟《美国西部开发及其意义》

材料二 新疆地区,自乾隆二十四年统一天山南北后,各类移民人口纷纷进入新疆,包括绿营驻防官兵及其眷属、遣犯及其眷属、普通户民、商民。清廷为增加新疆的民籍人口数量,对这些不同移民群体的入籍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官方大规模的组织性移民,从乾隆二十六年始,持续到乾隆四十五年。清政府积极鼓励绿营兵丁眷属落籍,要求驻防地的地方官直接将其安排落入民籍,使他们携眷永居……将来子弟多添设土户。内蒙古地区,由于蒙地特殊的人文环境,清廷采取人口封禁政策,禁止内地人口的迁入。因此汉族移民落籍蒙地的过程比较特殊,先取得蒙地定居权,再以纳入府厅县的方式正式落籍蒙地。光绪十年(1884)时,清政府对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地区原纳入七厅的定居民,改纳抚民厅管理,至此这些地区的移民才取得了户籍。而热河、卓昭二盟地区,定居下来的移民在乾隆中期厅制改为府县时,由寄居转入府县户籍体制,有了正式的民籍身份。光绪时期,清廷改变了蒙地的人口封禁政策,实行积极的移民政策,于是内地移民合法承垦蒙地,清廷也将移民纳入府厅县的户籍体制内。

——摘编自褚宏霞《清代移民户籍管理措施与移民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移民管理的特征。
2022-04-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22届高三冲刺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研究发现,19世纪中期,英国同种行业内的人相互结婚比例相当高,纺织工人内部结婚率就特别高。妇女婚前实际的工作能力对她作为婚侣的价值远远胜于其家庭背景,如父亲的职业、财产或社会地位。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新式婚姻观念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法国机器工业逐渐排挤家庭手工业,棉纺业完全机械化,农业人口比例不断下降。但第二帝国仍旧沿袭过去的保护关税制,这不利于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不利于进口更多原料。为此,拿破仑三世于1860年与英国签订商约,实行自由贸易。英国对法国的丝织品、化工产品和水果实行免税,法国对英国的原料与食品实行免税,对工业品、煤和铁减税。后来,拿破仑三世陆续与比利时、普鲁士、瑞典、奥地利、瑞士、荷兰、意大利等国也订立了同类条约。

——郭华榕《拿破仑三世的经济治国政策》

材料二   WTO在实施管理的贸易协定与协议中贯穿了一些基本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WTO要求成员之间平等,不要歧视。WTO负责实施管理的贸易协定与协议强调了“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它还要求成员方通过谈判,互相承诺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如数量限制、进口许可等)。各成员方应避免采取扭曲市场竞争的措施,如以倾销、补贴的方式向其他成员方销售商品。WTO通过与联合国、地区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沟通,共同解决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

——摘编自胡建淼《政府法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拿破仑三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这一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并分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之间的关系。
2021-12-04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分层班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贫困者必须入住济贫院并从事教区安排的工作以获得救济,接受救济的人将不再拥有选举权。该法贯彻了亚当·斯密富人富裕和穷人贫穷是天经地义,政府不应该承担社会救济责任的思想,意在让贫民通过个人努力来摆脱贫困。但很多贫民不愿意进入工作环境如地狱的济贫院,贫困问题仍难以解决。

——摘选汪洪涛《英国济贫法的历史演变对中国反贫困制度内核修复的启示》

材料二   2021年初,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已消除绝对贫困。以下是中国扶贫治理不同阶段的划分及特征比较。


(备注:开发式扶贫是指依靠贫困地区自身资源与发展来解决贫困问题;保护式扶贫是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保护性扶贫手段的运用。四到是指责任到、任务到、资金到、权力到。)

——许汉泽《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反贫困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实施的背景及其主要目的。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相比中国扶贫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1-05-0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美国南部的棉花品质优良,再加上内战前棉花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市场,棉花成为南部唯一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发展,运输价格大幅下降,南部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粮食与肉类,棉花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为集中生产棉花创造了条件。为此南方种植园主通过大规模增加棉花产量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内战结束后,绝大多数黑人租佃农普遍贫困,靠借贷为生,于是种植园主利用借贷强迫黑人租佃农种植并出售棉花以偿还债务,这样借贷者陷入了“棉花-债务-更多棉花-更多债务……”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南部棉花生产的单一种植结构长期存在,且情况不断恶化。

——摘编自吴浩《试论内战后美国南部棉花生产扩张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成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沃尔波尔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1721—1741年)采取了鼓励进口工业原材料、禁止进口与本国产品存在竞争关系的外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政策。在1736年以法律形式严禁英国人及居住在英国的外国人买卖、穿着或拥有进口印花棉布,违反者重罚,但同时允许进口棉花,鼓励本土棉纺织业发展。新兴工业企业家群体为开拓市场,支持并领导了反《谷物法》运动。最终英国先后在1846年、1849年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

——尹建龙《企业家群体与英国工业化时期贸易政策的转型》

材料二:苏联早期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的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

——苏联·康德拉捷夫《经济生活中的长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前后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材料二中“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周期表”蕴含诸多启示,请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知识予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