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未知的未来?

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结束,春天来临。但每一个周期与前一个周期既相似,又迥异。相似的是形式,迥异的是内容。未来真的不可知吗?

材料一   


   

——据雅各布·范·杜因《创新随时间的波动》

材料二        

经济浪潮历史阶段中心国家技术引领主导产业对应危机
第一次浪潮1780-1830英国蒸汽机服装行业和能源1837年经济恐慌
第二次浪潮1830-1880英国钢铁制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873-1879年长萧条
第三次浪潮1880-1930美国电气化和化学制品公共事业和批量生产1929-1939年大蕭条
第四次浪潮1930-1970美国汽车、石油化工物流和人的流动1974-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
第五次浪潮1970-2010美国信息与通信技术个人电脑和手机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
第六次浪潮2010-?

——摘编自詹姆斯·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波动的特征。
(2)材料二对经济波动的划分与材料一相互矛盾吗?请简要说明。
(3)材料一中1929—1937年经济萧条期,是否符合真实的世界动态?请结合材料三做出解读。
(4)材料一中1948—1966年经济繁荣期,不同经济模式国家进行变革,请指出其可借鉴之处。
(5)材料二中“第六次浪潮”正在进行中,请你为这次浪潮写一份展望报告,名称为《可知的未来》。请写出报告中的“关键词”。
2023-06-04更新 | 3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5.45亿
175019.213.11.67.28亿
185022.78.15.111.71亿
190024.97.49.0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2)有人说"英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这一观点。
3 . 下图是英国1700至1959年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AB段城市化启动得益于民族国家形成
B.BC段城市化迅速发展得益于工业车命
C.CD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缩小了贫富差距
D.DE段及其以后达到顶峰源于国家干预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伦敦等城市受煤烟困境影响,大街小巷的污浊气体经年累月,挥之不去。虽然清晨打开窗户能降低室温,但几乎不能净化室内的空气。19世纪早期,城市空气损害健康的现象在英国就得到了报道。1824年旨在为伦敦人供应新鲜空气的联合股份公司成立,清新空气的商品化已成为现实。另外,短暂逃离城市到乡村去呼吸新鲜空气成为英国的一个常见现象,成为城市人应对煤烟困境的又一措施;乡村新鲜空气有益健康的观念激励了城市人对乡村的向往。在城市蔓延的过程中,为了加快新鲜空气的生成与循环,被誉为“城市之肺”的公园等绿地受到了城市人的青睐。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兴起了城市公园运动。到19世纪后半期,政府通过《开阔空地法案》,最终使“城市之肺”的保护与建设如同城市排水一样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据统计1875—1900年,仅伦敦就有近百个公地被转化为公园和花园。

材料二   1856年8月1日,《英国母亲日志》刊载《健康指南》一文,开篇即言:“没有什么东西比健康更重要”,“要享受健康,就必须呼吸洁净的空气”。

1884年12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则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沃尔夫(WOLFF)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

——以上摘编自严玉芳、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新鲜空气诉求》


(1)指出材料一英国应对煤烟困境举措的变化及本质含义,并提出2条新的合理化应对建议。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021-12-2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工厂之父”阿克莱特

材料一   英国传统纺织业以毛纺织为主。17世纪,印度棉织品和印花织物大量流入,引起了毛纺织业者的不满和骚乱。英国议会在1700—1721年间颁布多项法令,禁止进口和使用印花棉布。兰开夏毗邻重要的贸易港口利物浦。当地技术工人在市场需求刺激下,首先仿造印度棉织品。1735年,议会颁布法令将棉麻混合织物排除在禁令外。此后,兰开夏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兰开夏成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

材料二   1732年,阿克莱特出生于兰开夏的贫困家庭。他曾是理发师和假发经销商,后来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1771年,他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除女工、童工外,还专门招聘了技术工人。他获得大量投资,陆续兴建十多个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许多企业家向他购买生产纺纱机的许可权或机器,借鉴其成功经验。阿克莱特还曾受封为爵士,当选过德比郡郡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兰开夏成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的条件。
(2)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阿克莱特的成功之路。
2020-10-05更新 | 3177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2月检测历史试题
6 . 某学者撰文提出:“海外贸易带来了纺织原料,以及印度棉纺织品,也就是‘白布’,英国的制造商试图用他们自己仿造的产品来抢占印度棉纺织品的市场。就这样,棉纺织业像一架滑翔机,在它依赖的殖民地贸易推动下起飞了。殖民贸易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它鼓励企业家采用革命性的技术以满足它的发展需要。”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信息解读恰当的有
①殖民贸易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海外市场
②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
③市场的需求推动了纺织技术的革新
④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发明条件成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 . 下表为德国科技发展的信息,对其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姓名发明或发现
1866年西门子大功率发电机
1876年奥托四冲程内燃机
1888年赫兹电磁波
19世纪80年代戴姆勒、卡尔·本茨提出轻自燃发动机设计
卡尔·本茨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世纪90年代狄塞尔柴油机

A.技术革命均源于生产活动推动B.交通运输业成为科技革命的核心
C.科技进步与国家的统一相关联D.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促进科技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