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西方体育观

时期体育思想
15世纪意大利的弗吉里奥是第一个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运用于教育实践的教育家。他提出教育需要两根支柱:心智训练和身体训练。他强调青少年要有“支配的理性”和“顺从的身体”,建议应根据个人特点“恰当地选择运动”。他将竞争精神列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品格,
16世纪马丁·路德认为“保持健壮的身体是每一个基督徒的天职,身体健康结实,才能从事生产劳动,才能救济和帮助贫困者。他说:“人们应该拥有高尚、有用的运动训练……因此,我赞成……音乐以及击剑、摔跤等骑士类的体育运动训练,它们不仅能够消除人们的烦恼,还能让人的四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18世纪卢梭非常重视身体的健康,不仅认为健康的身体是理性发达的基础,而且是人生活幸福的凭借。卢梭认为:“为了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是我们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壮。”卢梭非常强调健康的身体是人们获取知识、增强理解能力的、发展理性思维的物质基础。
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体育思想是在揭露资本主义推残工人的身心健康和寻找促使工人身心全面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社会生产的角度出发,马克思考察了人的发展与体育的价值。马克思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发现狭隘的劳动分工和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造成了工人及其子女身体的畸形和片面的发展。为此,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强调和突出了体育运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摘编自石龙《论西方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

根据如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西方体育观加以阐释。
2024-05-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溃败之后,西欧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处于万流归宗的教会所垄断。但随着中世纪城市的崛起和工商业的发展,全新的世俗文化正在孕育。随着1112世纪城市化运动的兴起,原有的教会学校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育需求,新的教育机构悄然而生。从12世纪起,世俗学校在城市中兴起。

——摘编自石广盛《欧洲中世纪大学研究》

材料二   到了1314世纪,中世纪大学已遍布欧洲各地。政府和教会认可现存大学,或则设立新的大学。到文艺复兴之初,欧洲的大学已达80所。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

——摘编自方勇《论11—15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材料三   在工业革命刺激下,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欧洲占据首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的需要,工业革命带动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因素。由于劳动力越来越多地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使城市逐步产生了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能力,交通运输方面的巨大变化,加强城市和城乡之间的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

——摘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推动英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很多移民留在由于工业急速发展而能够提供工作岗位的东部城市里,但西部将近30%的移民并非出生于美国,在北部边境地区,这个比例甚至更高。首先到来的主要是英国人、爱尔兰人和德意志人……4100万或者70%的欧洲移民迁往北美洲,美国独立之后干脆发展成新的欧洲。

——摘编自《世界经济千年史》、《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

(1)据图中指出19世纪中期美、英两国人口比较发生的变化。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方面阐释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曲线图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整理

(2)从图中找出代表英国、美国的曲线序号,并写出判断依据。
2024-05-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到采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

——摘自高漫《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之浅见》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后,生产能力则加速翻倍。宣告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时代。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工业革命对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2024-04-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世界经济”已经形成。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数据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脉络。
2024-01-03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6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为启蒙思想的传播示意图

   

材料二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述启蒙思想传播的大致路线,并简述其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023-11-20更新 | 13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如表为恩格斯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创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材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的描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之一1842-1844年,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经商,期间大量从事实地调查和科学研究,空闲时间主要用来和英国工人交往。
之二恩格斯详细研究英国官方和非官方的报告.各种统计文献及档案文件,以补充自己的观察。
之三思格斯在英国期间考察了工业化大生产,并认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之四恩格斯了解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这使得他可以大量使用文献资料,对比研究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大量征引政治经济理论著作及其评论资料,引用古典文献资料,对其研究进行周密论证。恩格斯还使用统计材料来说明工人阶级的经济社会问题

——摘编自舒小昀《从材料角度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从史料的角度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创作特点。
(2)概括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时代价值。
2023-11-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于(汉武帝)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贵金币书直数听巨万……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涌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伊朗高原)、毫蔡(今高加常一带)、黎轩(罗马常国)、条支(叙利亚)、身毒国(印度)。……诸使外国一辈(就)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批),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

——摘编自《史记·大究列传》

材料二   全球贸易开始令古老的地中海贸易踏然失色。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迅速成为其中一个崭露头角的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中心。大西洋诸岛生产出的砂糖先集中到安特卫普,再运往世界各地。在十六世纪安特卫普的市场上,有英国的毛纺织品、北欧波罗的海地区的答物、葛莓牙人从亚洲运回的胡橄和番料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在此买卖世界各地的商品,好不热闹。当时一位著名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因此感叹道:“去一翅安特卫普的交易所,就能听到世界各地的语言。”

——摘自川北粉《一拉砂糖里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一方面,机器直接引起原料的增加,例如轧棉机使棉花生产增加。另一方面,机器产品的便宜和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是夺取国外市场的武器。……例如,东印度就被迫为大不列颠生产棉花、羊毛、大麻、黄麻、靛蓝等;澳大利亚就变成了羊毛产地。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

——引自《马克思、思格斯文集》(第2卷、第23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十六世纪安特卫普”为例,说明当时欧洲在商业贸易方面所出现的新变化,用一句话指出“十六世纪安特卫普”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分工”的内涵,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的部分立法   

德国1889年颁布的《七十岁及残疾工人保险法》规定:工人到70岁时可以领取养老金,残疾工人也可以领取津贴,这笔钱由工人、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负担。
美国1890年,国会通过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或其它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均属非法。
英国1909年颁布一项法律,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由劳资双方选出数目相等的代表组成),由它负责确定在“流汗的行业”中的工人的最低工资。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近代史·下编》


(1)指出这些立法的基本目的并分析其所回应的社会问题。
(2)应如何认识这些立法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3-08-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是一个从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的比较晚的国家。由自下而上的政治现代化先行而启动了法国的现代化,促使法国经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口是交通运输的变革。交通的巨大变革打破了农村内部的孤立和城乡之间的隔离,统一的国内市场,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在二战以后才得以最终实现,政府推动土地适度集中,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良种化,重视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对农村社会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农村与城市交融,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人,法国才最终实现了现代化。

——摘编自许平《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在短时期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最大的弊病是城市里的现代工业与农村里的传统农业同时共存,形成了二元社会结构,阻滞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使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先后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形成了以土地资源带动农村工业化的新模式,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主导模式。

——摘编自陆学艺《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法两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法两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对我国当代农村建设的启示。
2023-07-07更新 | 16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