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等人编著的《新全球史》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全球视角,该书的目录将全球史分为七个时代,如下所示:

第一部分 早期复杂社会(公元前3500-前500年)

第二部分 古典社会的形成(公元前500-公元500年)

第三部分后古典时代(500-1000年)

第四部分跨文化交流的增速(1000-1500年)

第五部分全球一体化的缘起(1500-1800年)

第六部分 革命、工业和帝国时代(1750-1914年)

第七部分当代全球重组:1914年至今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将目录第六部分补充完整,并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简要论述。 (要求:论述紧扣所拟目录,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 . 18世纪90年代,英国的一篇文章谈到: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从侧面反映出(     
A.商业革命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B.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C.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商贸往来扩大D.经济发展使社会贫富差距在缩小
3 . 货币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11世纪初,成都16户富商联保发行了一种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交子。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从此交子逐渐在蜀地流通开来。

——摘编自何一民等《成都简史》

材料二   到了1859年,随着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的日渐繁荣,黄金的年均产量达到了275吨,是18世纪年均产量的10倍。按照这样的速度,10年内的黄金产量相当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至1848年整个356年间的所有黄金产量。尽管关于黄金大幅增加和物价上扬的警告不绝于耳,但除了19世纪末很短的一段时间,通货膨胀并未发生,这一点和16世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美)伯恩斯坦《黄金简史》

材料三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国会具有“铸造货币,调议其价值,厘定外币价值以及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权力,“各州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货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1792年《铸币法》规定1美元=371.25格令纯银,与在当地流通的西班牙银元同重。……二战后特殊的国际环境下,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了黄金支持与赎回功能。

——摘自张兴胜《美元的历史与“道义”》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概括宋代交子在蜀地得以流通的原因,并指出货币使商业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为什么16世纪的欧洲会发生剧烈的通货膨胀?分析19世纪后半期此种现象基本没在欧美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宪法条款体现了美国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黄金支持与赎回功能”的国际货币体系名称及其影响。
4 . 1860年,英国炼铁工厂的年人均产量为23.9吨,美国为16.2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炼铁工厂人均钢材产量为44吨,美国为69吨。20世纪初的数据表明,英国工人的平均功率为5.3马力,美国为10.8马力。对此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钢铁产量变化改变了两国产业结构B.加强技术革新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C.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垄断组织的出现D.控制海上霸权可保障国力领先世界
2021-12-13更新 | 286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城镇居民死亡率普遍高于农村居民死亡率,如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公共卫生状况的恶化B.手工工场工作环境的恶劣
C.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步下降D.贫富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
2021-12-13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可见到这样的历史场景:劳工阶层的廉价晚餐从猪蹄变成了新鲜的鱼,南部海滨度假区也常见从伦敦而来进行一日游的穷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工人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B.民主政治完善推动社会福利
C.交通技术进步方便了生活D.工业化进程缩减了贫富差距
7 . 据王荣堂、姜德昌《世界近代史》等编制的信息,据此可知佐证
时间国家概况
19世纪40年代英国成为机器制造工作的母机
1845—1846年比利时安装3500台动力织机,机器能与英国竞争
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有566个棉纺织厂,年消耗棉花6000万公斤以上
1847年德意志开始用蒸汽机作动力
19世纪40年代揶威纺织业迅速发展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B.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业已成熟
C.工人整体生活条件改善D.欧洲实现从人力向蒸汽动力转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15401960年间,世界科学中心在五个主要欧美国家转移。


——图文摘编自微博作者《世界科技中心模型》


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如图所示。请选择图中五点中任意一点的世界科学中心,判断其所属国家,说明理由(代表性科技成就),并分析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
2021-11-21更新 | 357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封建自然经济趋向瓦解,集中地表现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趋向瓦解之上。1415世纪以来,英国的毛纺织工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部门,号称是英国的“民族工业”,由于工业人口和城市增长的较快,促成了对羊毛等经济作物和商品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使农业产品的市场被看好,农业成为有诱惑力的、有利可图的行当。于是有不少商人资产者决意投资农业,到乡间去头办牧场、农场。为此,便要向贵族租地,资产者所出的较高的地租,深深刺激着他们贵族们,起初土地只是出租自己的直接领地,后来开始圈占农村公社的公有地。再后来以强力手段驱逐农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大致始于15世纪,16世纪前期达到高潮,此后,愈演愈烈。圈地运动导致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他们的一大部分,或是留在乡间,成为农场中的雇佣工人;或是流入城市,成为供企业主选择服佣的自由劳动力。英国农业领域的这一重大变革,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展的需求下自然形成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由于输入的洋货为机器制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使不少土货滞销,如东南沿海一带盛产的土布、土纱,因洋纱洋布的剧增,而陷于困境、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扩大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商品经济作物的比重,减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在近代中国,这一变化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而强行促成的,因此又不可避免地要服从西方资本主义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成为它们的附庸,这种变化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近代中国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封建自然经济趋向瓦解过程的主要不同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中英两国封建自然经济趋向瓦解的共同历史因素,并分析两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对本国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A.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B.西方高等教育体系开始转型
C.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D.科技革命推动学校教育产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