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相对封闭的区域性为主的发展状况被打破,首先是以西欧为主导的全球性殖民扩张建立起地理上的全球联系。随之,海路大通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陆路交往,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商业贸易、人口迁移、宗教文化等出现了空前“哥伦布大交换”。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促使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图地运动在使农民成为流浪者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

——摘编自孙丽红《试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思想领域,英国的工联主义、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德国的拉萨尔主义等影响较大,各个思想理论体系的出现深深地影响着工人阶级的斗争,工人运动开始由盲目自发的阶段过渡到理论指导之下的自觉斗争阶段。同时,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各资产阶级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公民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工人阶级利用合法权利,成立组织、参加选举、举行集会、罢工、游行等。他们在斗争中更加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长远的政治斗争目标则缺乏关心,针对政府的政治暴动十分少见。工人阶级的斗争还要求加强国际间的联合协作,出现第二国际。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每一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都或多或少地取得胜利。

——摘编自郭春生《试述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特点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3-08-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0次组卷 | 62卷引用:海南省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l8世纪的蒸汽动力所望尘莫及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2009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工业化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根本分歧在于谁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谁该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存问题。

非洲人民呼吁:“富国要偿还你们欠下的气候债”。

中国人民呼吁:“给后代留点碧水蓝天”。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l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l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人类使用的动力方面有哪些革新?材料二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2023-01-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来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1894
数量(万担)比例(%)数量(万担)比例(%)
内销165.2976.78171.4844.32
外销5023.22215.4455.68
产量215.29100386.92100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材料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

——摘编于(美)福克纳著《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二 1876-1949年中国铁路修建情况统计

时期里程(公里)投资主体和方式
1876-1912年91001800清政府拨款、赎回、商办
7300列强贷款直接投资
1912-1927年4000北洋军阀政府利用列强贷款
1928-1937年3700中外合办(官僚资本和西方垄断资本)
1928-1931年900省商合营
1937-1945年1900国民政府采用征用民工、拆用旧轨和滥发货币的办法
1931-1945年5700日本利用掠夺中国的财富和中国劳工修建
900
1976-1949年建成铁路26200公里,期间拆毁3600公里,至1949年大陆剩余铁路仅22600公里

——摘编于金士宣、徐文述编著《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旧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7 .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0-01-08更新 | 559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2020-01-20更新 | 641次组卷 | 6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研究发现,从1401年到1550年,伦敦羊毛出口增加了近10倍,致使伦敦人口在1500—1600年间膨胀了4倍。自“价格革命”以来,伦敦工资水平保持持续增长,远超欧洲大陆其他城市,吸引了大量劳工涌入伦敦。

——摘编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一个全球视角的内生分析模型》

材料二   18世纪40年代以后,英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1741—1751年增长率约为3.5%,1751—1761年增长率为7%,1780—1790年增长率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达到16%的最高峰。学界普遍认为,“农业革命”的结果(大批小农丧失土地),也是英国工业革命启动和加速进行并实现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之一。

——摘编自傅新球《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增长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00—1600年伦敦人口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该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至1840年英国人口变化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