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可可、烟草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布匹、香料的交易量也大增。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普所排挤。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增加了3倍……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   明代后期,白银货币化促使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白银需求国,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用于世界贸易。……一个首先建立在白银世界性运动基础之上,以白银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世界经济体系雏形产生了。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当时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三角贸易相比,19世纪晚期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
2 .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假定棉花由英国本土生产),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改编自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改编自奇波拉《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和经济,1000—1700》


(1)概括材料一“生态缓解”中美洲大陆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2)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 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社会现象。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19世纪初英国巡回法庭所审判罪犯人数。

年份犯人数量
1805—1809年23462
1810—1814年30613
1815—1819年58662
1820—1824年65227

——Michael Ignatieff, A Just Measure of Pain,p.154.数据仅限英格兰与威尔士

材料二   时任内政本臣皮尔在议会下院指出,盗窃犯构成了犯罪阶层的主体。……其二,从地域分布来看。英国工业区或城市郊区的治安形势明显要比乡村地区更为严峻。 因为与乡村相比,城市中的传统礼俗和道德规范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受到更大冲击。其三,19世纪英国诉讼费用的降低、新警察制度的建立、执法效率的提高都会使起诉案件的数量比18世纪有大量增加。

注:法院判决定罪才能称之为罪犯。

——许志强《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犯罪问题及其社会成因》

材料三   (英国)各地监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但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不分原则的混合羁押是 18 世纪英国监狱遭受普遍诟病的突出问题之一(不分罪行轻重、不分性别、不分年龄)。 第二,物资匮乏导致狱犯生存境况堪忧。 第三,缺乏监管使得监狱秩序混乱不堪。因财力所限,许多监狱都缺乏专业的管理者,地方监狱尤其如此。在此种情况下,狱监只好从犯人中选出“监管者”,让罪犯自行管理。第四,环境恶劣、疾病蔓延也是英国监狱的严重积弊之一。

19 世纪初,英国的刑罚体系遭遇了一场空前危机。 “刑罚危机”促使英国政府不得不思考代替传统刑罚的新机制。19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监狱状况已在整体上大为改观。 首先,新式监狱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效抑制了流行病的传播。其次,新式监狱不仅受到内政部的统一监督,也享受统一补贴。 狱警开始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担任,并纳入带薪公务人员行列。再者,犯人的基本食宿条件有了保证。 最后,监狱管理……不再过分强调惩罚,管理中加入了更多的激励、奖励措施,教育感化逐渐成为新的规训手段。

英国政府何以对监狱改革报以如此高昂的热情,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监狱问题和刑罚危机之外,通过监狱改良来提升国家威望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考量。当时的一位监狱改革者亦道出了这一归旨:纠正罪犯的恶习,使之改邪归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不仅标志着人性的胜利,也标志着一个国家在文明世界中的崛起。

——许志强《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监狱改革论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英国犯罪问题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英国的监狱制度的变迁。 (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4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霍华德设想的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被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法国建筑师加尼埃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出发,把“工业城市”的要素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从18世纪开始,法国里昂逐渐成为工业城市,20世纪30年代以后,里昂郊区的卫星城镇大规模发展,逐渐与市区连为一体。里昂老城是法国乃至欧洲的文化与艺术中心,城市生活居住区沿罗讷河和索恩河呈南北长条形而建,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的向阳面,东部是广袤的田野。工业区分布在市郊,南部是大型核电站,保障城市的能源供应,东南部是汽车工业基地。备区间均有绿化带隔离。里昂作为交通枢纽,是欧洲物流的主要仓储和中转基地,火车站设于工业区附近,城市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地。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1949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从12.5%提高到17.9%,平均年增长0.2%,这种缓慢的城市化主要是严格的户口登记条例限制了人口迁移流动。80年代起,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伴随乡镇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非农转移就业模式产生了“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式”。90年代以来,我国东南沿海诸多地区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逐渐转变为负值,这些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迁移流动人口的贡献。大量外出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地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摘编自《人口流动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田园城市”和“工业城市”理念提出的背景。并说明这两种城市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前后制约和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历史因素。
2021-09-24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应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

材料三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材料二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的认识有何变化?依据材料说明变化的理由。
(2)材料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从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19-20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海外市场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革命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之前英国已经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 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 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

——摘编自保尔· 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具备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①、②对应的1.0时代和2.0时代对应的核心动力,说明“2.0自动化”对全球经济联系的影响。
2020-07-16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嘱起》第九集《风云新途》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摘自(美)曼弟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6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摘自霍秋白(1927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什么理论?其指导了什么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
2023-06-27更新 | 4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普通高中2022-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近代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阶段名称

特征

15-16世纪

准备阶段

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发生,农业文明逐渐瓦解,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产生现代化的社会条件逐渐成熟。

17-19世纪初

启动阶段

第一步是在思想、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18-19世纪初西欧造出一个断的生产力,引导出一种新的文明。

19-20世纪

成熟与全球扩张阶段

西方显然已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现代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与殖民侵略同时扩张,起到了为现代化做铺垫的作用,“殖民主义”承担了马克思所说的“双重的使命”。

二战以后

新的转型迹象

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现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以往现代化模式的新动向,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方面都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整理


(1)任选两个阶段,概述英国近代化发展的基本状况(每个阶段列举一例史实说明即可)。
(2)参照上述模式,尝试为苏俄(联)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每个阶段需包涵时间、名称、史实与特征等三个基本要素)
9 .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阶级矛盾日益 尖锐,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重要条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他们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其他新产业留下空间;工业规模的扩大需要运输和通讯技术增强;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 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美】威廉·麦克尼尔《世 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摘引自张红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发明”,并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并指出其诞生的标志。
2023-05-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嘱起》第九集《风云新途》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摘自(美)曼弟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6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摘自霍秋白(1927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什么理论?其指导了什么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