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7 道试题
1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拉,新闻通过环绕全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可能出现于
A.“蒸汽时代”B.宗教改革时期
C.“电气时代”D.文艺复兴时期
2022-03-03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2021年秋季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新教材)试题
2 . 1824年,英国立法允许工会合法存在。1860年代和1880年代,德国、法国也制定工会合法存在的法律。这表明当时欧洲国家
A.社会主义运动日渐深入B.工人阶级国际团结逐步加强
C.政府借立法调和劳资矛盾D.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增强
3 .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2023-05-01更新 | 198次组卷 | 97卷引用: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进行B.君主立宪制确立C.工业革命的推动D.垄断组织的产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优先股制度起源于19世纪前期的英国。由于当时英国铁路和运河建设对资金的巨量需求,以及政府对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限制,许多大型工程由于资金匮乏不得不中途停顿,优先股便在铁路公司中应运而生了。当时的优先股既享有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又可同普通股一起参与股息分配。19世纪30年代,美国几家在马里兰修建铁路和运河的公司因为资金短缺不得不向当地政府求助。马里兰州政府考虑到铁路建成的巨大利润,在1836年通过的法案中同意向其注资,但要求在三年后保证每年6%的股息,且股息支付顺序位于普通股之前。此后美国优先股制度不仅在基础设施领域,而且在采掘、冶金、纺织等行业亦被广泛采用。当时的优先股一般享有议决权,但1870年俄亥俄州颁布法律规定优先股不得享有议决权之后,优先股的议决权逐步被舍弃,现代意义上的优先股逐步成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材料二 清政府以新式企业从国家政府手中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为依据,要求企业向其提供各种形式的报效。这种情况在洋务时期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中比较普遍,报效成为这类企业盈余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企业直接在章程中写明报效的条款,有的则奉命提供无偿服务,有的则被要求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如1882年电报局转为官督商办,议定从当年五月起,缴还官本银六万两,以后在五年内分期续缴银二万两,免计利息,其余垫款约九万八千余两,则以军机处、总理衙门、各省督抚及出使大臣的洋务、军务电报作为头等官报,将其应收的电报费陆续抵缴,此项抵缴完毕后,头等官报也不收电报费,作为电报局对清政府的报效。

——摘编自严亚明《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外商在华企业(至少在特种股票发行方面),直接承袭了西方近代数百年来形成的成熟企业制度。而华商企业的企业制度则借鉴西方并融合了传统的投融资理念,且只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近代中国的大部分时期内,外商在华企业在税收(如厘金)、融资(如股票溢价)、法律(如租界)等方面拥有诸多特权,而这种地位上的不平等又进一步迟滞了华商企业制度演进的进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先股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该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公司“报效”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美与中国企业分配制度得到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出现了“第三世界”。是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结果。“第三世界”这一概念的流行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密切相关。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把争夺海洋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71年,9个拉美国家举行利马会议,表示要采取共同行动,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经过一系列努力,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1984年底,共有159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唯独美英等国拒绝签署,为公约的实施设置障碍。但是,这一完整的海洋法体系的确立是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霸斗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四   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1)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世界形成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指出新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
7 . 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平均时间1885~1919年1920~1944年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30年16年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7年8年5年
A.科学技术与生产、销售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
B.财富的追求驱使着人类不断在科技上创新发展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没有科技含量
D.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022-04-02更新 | 408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3月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0年,《泛德意志报》写道,“德国因本身殖民地拥有得不充分,从而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地位”。泛德意志联盟主席在《假如我是皇帝》一书中写道,“我们需要工业品的销售地区和工业原料产地”。此类言论甚嚣尘上。这说明当时德国(     
A.民族主义情绪高涨B.保留浓厚的专制主义残余
C.外交政策实现转变D.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2024-03-08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从8世纪初起就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下,经历长达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斗争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因此,当他们在向海外扩张时也把传播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王可亮《新航路的开辟为何由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

材料二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三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时,19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才开始起步。但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很快,五六十年代德国工业革命进入高潮,到80年代末基本完成。此后,德国的工业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产值超过了英国,仅次于美国,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李富春《论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列举两位葡萄牙或西班牙航海家。
(2)材料二中所说的“优越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政治制度?促成英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后半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历史条件。
10 . 围绕“英国工业革命”这一探究主题,某同学搜集了下面的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713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独占西属美洲殖民地黑奴的贩卖权,从法国手中夺得北美阿卡狄亚、纽芬兰、哈得逊湾一带地方。18世纪中期,英国夺得法国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夺得了西班牙的佛罗里达。18世纪80年代,英国又宣布澳大利亚为其殖民地。

——摘编自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注:英国城市)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材料四   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如每织1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分工的发展使得生产工具日益专门化,如英国伯明翰的五金工场,可以生产500多种不同形状的锤,以满足各种特殊操作工序之需。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五   地理上的得天独厚以及一个有知识的工人贵族阶级、一个不太有知识的高原人和爱尔兰人的广大基层、和低劣的、不太清洁的居住条件的传统汇合在一起,已使格拉斯哥区域随着新经济力量的解放和扩大其作用而一变再变,已使新工业文明的最好和最坏产物在那里继续争荣并茂成为势所必然。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1)材料一这种史料对研究该主题是必须的吗?请说明理由?
(2)请具体说明材料二、三、四分别从哪些角度对该主题进行了研究?
(3)如何理解材料五中“新工业文明的最好和最坏产物……争荣并茂”这句话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