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复观(1903-1982)是全民族抗战的亲历者,在抗战胜利后投身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儒家运动,他对当时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近代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认为西方近代文化是一种技术化与官能化的文化,因而形成缺乏人类爱的文化精神。他说:作为现代文化精神特性的,从积极方面说,或者可以称为极端的技术化的文化;除了技术成就外,便不算学问。在另一方面,或者又可以称为极端的官能化的文化;除了官能的享受以外,便没有人生。这两点,实际只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以技术来满足官能,以官能去推动技术。但若从消极方面来说此一这一现代文化精神的特性,则或者可以称之为这是没有人类爱的文化精


神的时代。

——摘编自黄俊杰《徐复观对西方近代文化的评论》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近代文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5-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为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前期英国的工厂调研情况统计。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
苛刻的工厂纪律
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糟糕
雇用童工现象普遍存在
女工处境艰难
A.使民众生活负担沉重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并未推动社会的进步D.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 . 1856年,英国化学家率先利用煤焦油成功制成了一种合成染料;1864年,这一发明被引入德意志,当地的科学家很快据此研制出数十种新的合成染料;此后,德国的染料工业发展水平迅速超越英国。这可用于说明(     
A.工业落后国家对研发新技术的热忱B.科技政策左右经济发展的作用
C.原创性科学研究与引进技术的差异D.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4 .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当时美国城镇居民大多延续着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则被看作是居民的个人事务。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社会治理观念亟待提升B.公民道德素质普遍低下
C.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D.工业革命引发“城市病”
5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进入工业化社会。农业的就业人口和所占的经济比例越来越小,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决定性力量,在工业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甚至个人都不可能做到自给自足。材料强调工业革命( )
A.加剧了城乡贫富分化和对立B.推动了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
C.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D.欧美国家开始向世界各地扩张
6 . 英国18世纪兴起的“运河热”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到19世纪达到高峰。如1894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的曼彻斯特通向爱尔兰海的人工通海运河,是世界十大运河之一,直到今天仍有船舶通航。“运河热”的出现反映出英国(     
A.积极向外扩展工业技术B.垄断组织对交通运输的控制
C.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D.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的深化
7 . 是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极大惊喜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鉴古可以知今”,这对我们或许有些启示。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二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材料二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一名游客在涠洲岛滴水丹屏沙滩枯



死的木麻黄树桩旁经过(2008年8月27日摄)

纵深数十米的海滩变成了水域,高大的木麻黄树因海浪淘涮根部而枯死,道路被海水淹没……北部湾最大的岛屿广西涠洲岛日渐被海水吞噬的景象触目惊心。据悉,气候变暖被认为是海岛部分陆地渐被海水吞噬的原因。

——新华社


请回答:
(2)指出AB两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的工业革命的名称及最主要的标志。
(3)据材料三和你周边的生活实际,指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3-01-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英国社会的公共卫生环境持续恶化,频繁发生的疫病与死亡导致大量家庭破碎,很多人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劳动生产效率大幅下降,因此陷入赤贫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政府本应全面、主动地介入卫生管制,但自1215年《大宪章》颁布以来,反对权威专制、重视个人自由一直就是英国社会中最重要的传统,这种传统是政府实施卫生管制的最大障碍。19世纪初期,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始终未成体系。为改变恶劣的公共卫生状况,科学家试图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揭示卫生、疫病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促使政府重视卫生管理。这些调查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842年《英国劳工阶级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全面揭露了英国劳工阶级极其糟糕的健康状况,指出脏污、不卫生的生活环境是导致英国社会疫病泛滥的根源,强调广大民众频繁遭受疫病侵袭催生并加剧了社会贫困,从而正式提出“因病致贫”论。“因病致贫”论的主旨就是要创造一个没有疾病、清洁卫生的社会环境,最终意图是消除社会贫困,进而保障整个社会体系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公平与正义。报告还倡导设置卫生医务官,认为他们可以用专业医学和卫生学知识来保障民众的身心健康。1848年,为系统管制公共卫生,英国议会接受了该报告所提出的主要观点,颁布《公共卫生法》,这标志着英国政府正式介入公共卫生管理事务。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英国“因病致贫”论与公共卫生管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英国“因病致贫”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因病致贫”论的意义。
2024-04-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将世界工业化进程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通过交通和通信领域的革命,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变成现实的阶段是
A.1.0B.2.0C.3.0D.4.0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乡村银行大约有600家。这些乡村银行、伦敦的私人城市银行均为家族公司或者由少于六个的人组成的合伙公司。合伙方式组成的银行规模较小,普遍存在资本不足的问题,风险能力较弱,这些银行资金链容易断裂。另外,这些家族银行或合伙银行还缺之有限责任的保障。因此在银行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多次破产潮。1825年之前发生过两次影响较大的破产潮。第一次是在1793年经济危机时,仅一年倒闭的银行达22家:另一次是1814年,据估计,18141816年,英国破产的银行不少于89家。1825年的经济危机中,越来越多的乡村银行选择了破产,城市银行也在同年1212日开始破产。最终,许多家族银行和合伙银行倒闭破产,而股份银行却安然无恙,未受到太大冲击。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引领英国经济发生巨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本需求的增加以及企业管理难度的增加,使得作为市场主体的家族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等经济组织形式的管理越来越力不从心。经济组织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规模、技术的进步及其带来的生产流程的复杂化和经营销售范围的扩展的需要导致的。在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英国的公司制度正式突破束缚,允许通过注册成立股份公司。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宏远《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股份公司制度的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英国合伙制银行破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家族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相比,英国股份制企业的优点,并说明英国股份制企业兴起的背景。
2022-05-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