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雇主与雇工之间出现了一道不可弥合的裂痕。……到了这个工厂时代,以一个工人积蓄来衡量一个工厂及它的动力机器和生产机器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而且价格高昂的东西。……在地主商人以及向贸易公司、商人和国家提供贷款的金融家之外,一种崭新的工业资本,一种左右国家命运的极具活动的势力正在崛起。

—— 据(英)韦尔斯《世界史纲》整理

材料二   曼彻斯特,17601830年,居民从17000人增加到180000人,变成了第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来自农村的人迄今生活和劳动在“自然节奏”之中;现在“自然节奏”变成了工厂的“人为节奏”。很多人很难或根本就无法适应这种情况,从而就产生了失业和社会灾难……空气和用水都受到严重的污染,那是工厂的烟囱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而随意排放着烟尘。法国学者亚力克西·托克维尔访问曼彻斯特以后写道:“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而文明了的人却几乎变成了野兽。”

            ——节选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那些沉默的、未受教育的、没有组织的贫民失去一切财产,被推向更悲惨的境地。……“私人企业”只关心自己的营业情况,盘算怎样获取最大利润,根本不关心别的。粗造的工厂建立起来了,尽可能花最少的钱建造,尽可能容纳最多的机器和工人。工人的住宅紧靠着工厂,这些住宅非常简陋、非常拥挤,没有足够的私人空间,一切都是凑合与将就,并且以最高的租金出租……工人们随着工厂汽笛的鸣声而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老是在场的监工的严格监督下。工作是单调乏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雇主自然把他们的工资账单看作是一笔应该尽可能降低的开支。因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纺织工业中的,更喜欢雇佣妇女和孩子,因为妇女和孩子更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   

       ——《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文明的人却几乎变成了野兽”这句话的理解。
(3)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2-03-08更新 | 32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棉布是中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见证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松江府在明清时代地处重赋地,松江府“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据正德《松江府志》等整理

材料二   南京布销往欧洲的时代,远早于有些学者表述的18世纪3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其销往英国为嚆矢,而起始于16世纪中后期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东来之后。明后期的中菲贸易及随之兴起的马尼拉大帆船远洋贸易,原来一向以为只是生丝丝绸贸易,其实棉布与丝绸等一起,构成了早期马尼拉中转贸易的大宗商品。残存下来的马尼拉海关档案显示,清朝初年开往马尼拉的中国商船,一般均装有数量不等的南京布。

——摘自范金民《清代中外贸易中的“南京布”》等

材料三   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纺织工业的兴衰决定了西方整个物质的历史。首先出现的是亚麻时代,随后是羊毛时代,再后是棉花时代——或者说人们为棉花而发狂。正是由于有了棉花,最早的真正的工厂出现了。棉纺织业与印度、非洲和美洲的贸易联系在一起,与黑奴贩卖活动有所关联,棉纺织业在诸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大型殖民口岸或周围建立起来。

——摘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松江府地区棉纺织业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6世纪中后期起,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洲商业竞争中形成的四个国际贸易枢纽,指出档案和历史认识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最早的真正的工厂”出现于哪个世纪?说明大机器工厂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22-01-22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1)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瓦特改良蒸汽机,使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机械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方式得到极大改善,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A.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生活革新B.引发了近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C.以内燃机的创制使用和改进为标志D.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英国先后于1651年和1660年两次颁布《航海条例》,使得英国确立重商主义理念,对外贸易得到发展,海上实力逐步增强。英国对荷战争的最初目标是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使它逐渐赢得了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制海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其增加军费投入、提升军备水平、发展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海军舰队提供了充足保障,便于英国掌握最大限度的制海权。在此助推下,英国海洋实力大为增强,其主导的国际秩序逐步确立。

——摘编自张景全、吴昊《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国内有识之士编译出版的一些著作已经开始涉及海防问题。但译著整体还停留在“编译”阶段,即将西方国家的报刊著作进行摘录、改编和翻译。译员主要是来华西方传教士、中国官员以及幕僚,阅读群体也限于政府及军事机构的主要决策人和部分知识分子。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海防著作翻译出版,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天津机器局、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1886年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翻译出版了《英国水师考》《法国水师考》《美国水师考》《德国海军条议》和《俄国水师考》等多部重要著作,使得国人对于世界海军发展的主要动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表现。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的关系。
2021-06-01更新 | 33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工业革命初期,童工从小遭受剥削,身体发育不足、智力荒芜、道德颓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英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以下措施(如下表所示)。由这一过程可以推知(     
1802年英国第一个工厂法案规定厂主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的教育
1833年工厂法规定,14岁以下在纺织工厂劳动的童工必须每天接受2小时的义务教育,英国政府开始为初等教育拨款。
1844年工厂法规定,8~13岁童工每周须在校学习6个半天或3天,否则不得受雇

A.大量使用童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B.生产社会化推动教育社会化
C.工人阶级政治权益受到法律保护D.工业革命促成初等教育普及
6 . 19世纪20年代中期,英国伦敦讲习所在一份报告中阐明其教育宗旨:只靠对手指的灵巧训练来发展其技能,而对机械操作原理的教育置之不理,将会使人陷入贫困。其对机械操作的关注折射出当时英国(     
A.启蒙运动的深入B.《人权宣言》颁布C.工厂制度的确立D.手工工场的盛行
7 . 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的法定时间,1883年在美国迅速推广,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全球计时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A.反映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B.说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表明英美建立牢固同盟关系D.体现了“蒸汽时代”到来
2023-07-17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人民中学、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A.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B.西方高等教育体系开始转型
C.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D.科技革命推动学校教育产生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铁路事业发展过程

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过程

1814年,史蒂芬森研制出世界第一辆蒸汽机车。
1825年,史蒂芬森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行驶在从斯托克顿到达灵顿的铁路上。时速为15英里。
1830年,通过股票集资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兴起了民间投资的热潮。
18401842年,英国议会通过两项铁路管制法案,以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
1845年,伦敦—西北铁路线上最快列车平均时速达到37英里。
1890年,英国铁路网已形成,路网总长达32000公里。
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建吴淞铁路,后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
1881年,清政府修建的唐胥铁路通车,但是用马拉列车。第二年才改用蒸汽机车牵引。
甲午战后,列强争夺中国路权,到1904年,1万多公里路权先后落入西方列强之手。
1909年,由清政府投资的中国人第一条自主修建的京张铁路开通。
1927193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先后修建了浙赣铁路、江南铁路铁路等干支线共长约3600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国家投入巨资,加快铁路建设。2000年前后,中国铁路运营里程跃居亚洲第一。
上表是中英两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大事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02-08更新 | 26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月二十日正午,船将拢岸,丁、徐二君已偕英使馆各馆员乘小轮来迎。……我们住的旅馆,虽非顶阔,也还算上等。然而室中暖气管是关闭了,每个房间给一斗多的碎煤,算是一日二十四点钟的燃料。电力到处克减,一盏惨绿色的电灯,孤孤零零好像流萤自照。……

我们因旅馆难觅,由徐、丁二君先往巴黎布置,我和同舟诸君,在伦敦勾留五日。趁这空暇,随意观光,头一个要拜会的,自然是有名的“英国凌烟阁”威士敏士达寺。……我想这一个寺就可以算得英国国民性的“象征”,他们无论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风俗礼节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的东西,常常同时并存,却不感觉有一些子矛盾。

——梁启超《伦敦初旅》原刊1920年3月《晨报》

(1)据材料概括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论证梁启超所说的“英国国民性”。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