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英国政府先后规定,输出金银会被定为大罪,法律规定外国商人必须将出售货物所得的全部货币,用于购买当地的商品。出口和入口的商船和船员必须是英国籍。1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使人们开始意识到生产的目的在于消费而不是守住钱包里的硬币,于是倡导自由的贸易环境。

——摘编自蒲玲玉《浅析英国重商主义思想》等

材料二   1950-1970年,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占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3.5%上升到21.6%。同期,英、法两国的政府消费占GNP的比重,也分别由16.4%和12.3%增至17.4%和13.7%。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了经济增长,1951-1970年发达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5.3%,比战前的2.3%高出一倍以上。

1981年到1986年里根政府出台的政策主要包括∶为个人和企业减税,尤其是降低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减少政府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放松政府监管。

——摘编自朱行巧《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发展与比较》等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起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世界潮流,80年代形成了"华盛顿共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应采用"休克疗法",一步从计划经济体制跨越到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主要经济政策的演变,并概括其演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华盛顿共识”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进步人士却拍手称快:“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等级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能够反映当时的先进技术有利于(     
A.打破既有社会关系B.逐步稳定社会秩序
C.加剧社会贫富分化D.促进生活方式变化
3 .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新的有产者阶级出现了,他们的财富赶上甚至超过了土地贵族,这些人要求改变权力的格局,“有产”者也应该“有权”。为此,他们要求(     
A.发起圈地运动B.实行内阁制度以限制王权
C.支持巴黎公社D.获得在议会中的更多议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英国先后于1651年和1660年两次颁布《航海条例》,使得英国确立重商主义理念,对外贸易得到发展,海上实力逐步增强。英国对荷战争的最初目标是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使它逐渐赢得了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制海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其增加军费投入、提升军备水平、发展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海军舰队提供了充足保障,便于英国掌握最大限度的制海权。在此助推下,英国海洋实力大为增强,其主导的国际秩序逐步确立。

——摘编自张景全、吴昊《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国内有识之士编译出版的一些著作已经开始涉及海防问题。但译著整体还停留在“编译”阶段,即将西方国家的报刊著作进行摘录、改编和翻译。译员主要是来华西方传教士、中国官员以及幕僚,阅读群体也限于政府及军事机构的主要决策人和部分知识分子。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海防著作翻译出版,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天津机器局、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1886年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翻译出版了《英国水师考》《法国水师考》《美国水师考》《德国海军条议》和《俄国水师考》等多部重要著作,使得国人对于世界海军发展的主要动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表现。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的关系。
2021-06-01更新 | 339次组卷 | 6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提取如表中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6 . 如表为19世纪以来主要大国GDP在世界所占百分比简表(世界总量=100)。据此可以说明(     
中国英国美国德国日本
1820年32.55.21.83.83
1870年17.29.18.96.52.3
1913年8.98.319.18.82.6
1950年4.56.527.35.03.0
2018年16.193.323.994.45.9
A.科学技术极大影响了经济发展B.资本输出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进步D.技术创新缩小了各国经济差距
2023-09-21更新 | 121次组卷 | 8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6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界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世纪中期英帝国印度诸邦的棉花种植面积急剧增加,到19世纪最后10年棉花种植已达到1700万英亩。与此同时,印度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导致1870年代末的饥荒中600万到1000万人饿死。这一现象源于(       
A.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C.工业革命向印度扩展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2024-04-30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世界史(高频选择题50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这种连锁反应如下图所示: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图中“一系列重大变革”中的一对关系或多个关系的内在联系,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化有收益也有代价,它也带来了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工业社会,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男人,妇女和儿童逐渐离开家庭到工厂和矿井里工作,常常面临恶劣的条件。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公平的社会,政府减轻了早期工业时代最严重的一些弊端。政府和人民都为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和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作出努力。与此同时,工业化逐渐触及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西欧、北美和日本在英国的带领下走向工业化。而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逐渐依赖于向工业国出口原料。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著,魏风莲等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06-27更新 | 106次组卷 | 5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8 世界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0 . 如图为西方某学者统计的英国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据此判断,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人运动的作用B.劳动力转移与圈地运动
C.技术革命的影响D.商业革命与物价的变化
2023-06-28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