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6 道试题
1 . 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

1815年,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后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根据材料已,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绝对领先的地位”的重要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
2024-01-24更新 | 1125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就18世纪后期英国在南太平洋航海探险活动指出,征服从不是英国的主要目的,占有金银等硬通货也并非英国人制订计划的主要动机……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是多余的,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该论述(     
A.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B.夸大了英国的世界影响
C.揭示了英国扩张的动力D.美化了英国的殖民侵略
3 . 1831年,英格兰南端的老萨鲁姆是位于一座小山顶上、方圆不过百米的一块地方,完全不是什么城镇,它却是一个选邑,可以每年选两名议员进议会。新兴工业城市伯明翰人口超过十万,却无选民和议员名额。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的妥协B.封建势力牢固控制国家政权
C.经济发展与政治革新的滞后D.阶级矛盾影响工业革命进展
4 . 有学者说:“英国在十七八世纪,相继在多层保护财产合同、价格控制制度、保护发明者的专利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到了十九世纪,对输出品的限制、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垄断、谷物条例、航海条例的逐步废除等因素都很好解释了这一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材料可用来说明,工业革命(     
A.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B.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变化
C.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发展D.重视科技与工业的结合
2023-03-07更新 | 106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英国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在纺织业上获得先发优势,但在染布工艺上存在巨大缺陷,而德国凭借稳定的工业染料和染色法大大提升了其纺织业的竞争力,进而带动了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发展。德国由此开启了新一轮工业革命。这说明(     
A.德国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B.核心技术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
C.轻工业与重工业协同发展D.德国率先实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2023-04-18更新 | 1084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加强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一方面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把更多的亚、非及拉美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体系。这样一来,世界就联结成一个在经济上密切联系的整体。材料侧重表达工业革命(     
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B.促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大变革
C.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
D.使世界各国的生产力实现极大的发展
2023-11-08更新 | 953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09讲 从分散到整体——工业革命与全球联系的建立与发展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资水平低B.英国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英国是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2022-11-08更新 | 2231次组卷 | 20卷引用:专题十五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二轮自创专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曾经是西方工人阶级追求的目标。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决议,由此开始多种形式的斗争;直到20世纪2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普遍完成八小时工作制的立法,并获得了西方企业主的支持。西方企业主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立法保障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B.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企业技术革新D.两大对立阶级的尖锐矛盾逐渐消弭
2023-02-10更新 | 992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9 . 1830年,英国采矿工程师斯蒂芬森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英里的速度行驶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由此可知(       
A.铁路成为英国主要交通方式B.人类活动区域得到极大扩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了运输业发展D.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得到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家,甜蜜的家》是19世纪初的一首歌曲,它令当时和后来的许多英美资产阶级动情陶醉。对他们而言,家不仅意味着豪华住宅和高雅、时尚的摆设,还是“枪林弹雨里的一片和平净土”。这反映了当时(     
A.资产阶级革命扩展B.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
C.贫富差距逐渐扩大D.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2023-02-17更新 | 89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