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到1933年结束。期间,其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了之多,工业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也增加到了53%,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量仅次于美国。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优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D.人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7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的公共信息委员会,制定了《国防法》《海军法》《选征兵役法》和《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了战时贸易委员会、铁路管理局、战时工业局、粮食管理局、燃料管理局等机构。这表明当时美国(     
A.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力图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C.积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D.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当时俄国存在的关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背叛社会主义的言论,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因为“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列宁以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实践为案例,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商品交换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列宁强调:“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全面实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而活跃和发展城乡经济。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在不断总结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商品经济理论探索和实际政策试验的相结合。

——摘编自张雷声《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材料二   为了澄清人们对市场与计划的模糊认识,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此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他又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摘编自罗英《探究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精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言论中“进步”与“后退”的内涵,并分析列宁发表上述言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关于“市场与计划”谈话的目的和内容,说明该谈话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获得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1918年法国军需产业劳动力构成(单位:万人)
群体人数群体人数
士兵49.7万女性43万
外国人和来自殖民地的劳动力16.9万少年13.7万
法国籍的男性劳动力42.5万战俘及伤残军人5.3万
合计171.1万
A.人口减少导致经济困难B.经济发展使性别失衡
C.对外扩张激化社会矛盾D.战争造成劳动力短缺
2024-05-31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瞿秋白回忆其在莫斯科的经历时曾写到:“(十月)革命后战祸相继,政府行集权制及劳动权,已经两三年没有大大的过这佳节(复活节),食物菜膳不易取得。今年开放商业,民间值此佳节,突然出现活泼泼的气象。”据此可知,当时的苏俄(     
A.找到了直接实现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B.政策调整增添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C.确立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D.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效果显著
2024-05-3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龙涛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冲刺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小说《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中有这样的情节,帅克在酒楼谈论皇帝和皇族的种种丑事,并预言大公一被暗杀,仗就非打不可。酒楼的秘密警察以叛国罪等缘由,逮捕了他。结合所学,对“大公”相关史实判断正确的是(     
A.他是塞尔维亚的爱国青年B.大公被杀是一战爆发的标志
C.暗杀事件被大国集团利用D.这次暗杀事件发生于1915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解决技术干部问题,斯大林先后提出“革命青年向科学大进军”“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这(     
A.促进了苏联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B.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适应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扭转了苏联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国民政府相继派遣高级官员出访法国,向法国政府和民众宣传中国抗战的战略意义和中法联合对抗日本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38年和1939年,中法先后签订南镇铁路借款合同和叙昆铁路借款合同。法方还承诺:对越南过境运输允予便利,凡军火各货抵海防后,即视同法货由军队代运。1939年2月,日军进攻海南岛,直接威胁法属印度支那,法国政府批准一些原被禁止的物资如制造武器的机器和原料过境越南,取消了过境卡车的数量限制,还允许商用航空事业所需要的飞机和航空材料运往中国。同年9月欧战爆发,法国政府告知重庆国民政府,中法合作的任何措施都必须注意日本的反应。1940年6月以后,中法关系发生逆转。假道越南的运输通道彻底中断。

——摘编自俞国《试析抗日战争前期的中法关系》

材料二   1958 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他致力于在世界上重振法国雄风,以完全的行动自由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而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违背了戴高乐追求法国独立自主大国地位的政治理念。法国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国与法国有着相似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中苏关系日益恶化。戴高乐敏锐地意识到,法国可以借中国提高同美苏打交道的地位。1963年,法国参议员富尔以戴高乐总统特使身份访问中国,经过艰苦的谈判,确定了中法两国建交方案。1964年1月27 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吴志成等《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法国支持中国抗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60年代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2024-05-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等二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9 .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德、意法西斯公开援助佛朗哥叛军。1936年8月,法、英政府互换照会,声明为避免干涉西班牙内战,将对西班牙及其属地实行武器以及一切战争物资的禁运。这被称为“不干涉”政策。这(       
A.助推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B.促进了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反映出英法极力维护欧洲和平D.推动了西班牙加入法西斯同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7年,苏联决议在莫斯科建造多栋高层建筑,提出“(它们)应该与城市历史上的建筑艺术和未来的苏维埃宫的形象相协调”。1954年,建成后的莫斯科大学主楼、劳动模范公寓、重工业部大楼等“莫斯科七姐妹”构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这些建筑(     

莫斯科大学主楼
A.反映了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B.体现重工业的优先地位
C.表明新型劳动关系已经建立D.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
2024-05-23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