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推行市场化倾向明显的经济改革。政府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其余粮。国营企业则可根据市场和利润的要求来调节生产活动。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出租、出售、归还原主以促进私人经济的发展,同时吸引外资参与苏维埃政权主导下的经济建设,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此外,国家计划机构的许多职能转变为预测经济的发展,而非直接指导国营企业生产。

——摘编自任晓伟《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苏联计划经济的确立》

材料二   1984726日,国有性质的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商业股份公司。1116日,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的一家音响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第一家较规范的工业股份制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董事长(经理)负责制,这就使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1987年,深圳发展银行和一些私企开始发行公众股。

——摘编自萧冬连《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材料三   深沪证券市场1992年上市公司(A股)家数为52家,股票市价总值为1050亿元,到19981218日,上市公司(A股)家数增加到823家、股票市价总值19400亿元,分别增长了15倍和17倍,年均增长58%和63%,实现了较大的扩容和增长。

——摘编自陈明星、徐宁燕《我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联)进行经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股份制改革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被中断的”,因为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通过向群众意识中灌输“外部”和“内部”敌人形象的方式在国内营造了一种紧张的社会氛围,正是这种紧张的氛围证明了斯大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采取非常措施的必要性。材料旨在强调(     
A.苏俄经济面临着困境B.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C.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D.苏联工业化的紧迫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绵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俄共产党内部分人士对新经济政策持否定态度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启示。
2023-06-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曾写道: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建起新制度的框架。由材料可知,约翰·里德认为布尔什维克胜利的原因是(     
A.果断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
C.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资产阶级统治失去民心
2023-05-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片段)

马都克(古巴比伦的“众神之王”)命我统治万民并使国家获得福祉之时,使我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自今而后

1.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22.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61.如果一个园丁没能完成这个田地的播种栽种,则其将负全责。

143.若女子犯罪,毁家弃夫,则投之水中。

196.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材料二   列宁提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并多次讲述了发展重工业的意义。他说:“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192811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指出:“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生产资科的生产,是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和关键,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改造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和关键,”这一观点的提出是由苏联的内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摘编自秦正为《国家利益: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内核》

材料三   心理战是一种独特的但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可以直抵对方的国界之内,又没有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并且很难被防御。19481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蒙特法案》,该法案在法律上对美国进行心理战做出保护,授权美国政府在和平时期向全世界开展心理宣传。1953年,美国新闻署成立,该机构拥有高额预算,其署长直接由总统任命,并有权参加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广播台、电视台成为美国政府的秘密手段;文艺汇演、艺术展览和博览会在冷战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文化始终是冷战中的万能武器。

——摘编自【德】贝恩德·施特弗尔《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要求“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原因,并指出其相应的举措。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推行心理战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023-05-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世界革命”到“和平共处”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逐步形成了世界革命思想,认为俄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要互相促进。十月革命后,列宁将这一思想确立为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要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统一的世界苏维埃共和国”。19183月,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阐述,“十月革命利用了国际帝国主义的“暂时故障”才能够取得胜利。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俄国苏维埃始终孤立无援,那么前途是没有希望的,能够拯救俄国的是唤起“全欧洲的革命”,从一国的革命转变成世界革命。”1920年夏苏维埃政府曾尝试借苏波(波兰)战争来唤起世界革命,最终失败。

——据杨泰龙《列宁世界革命理论的发展演进及其意义》等

材料二   19213月,苏波签订里加和约后,列宁对外战略发生明显转变,把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问题提上日程。19215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认为苏维埃政权在国际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今后俄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和平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通过我们的经济政策对国际革命施加我们的主要影响。”1921年,苏俄先后与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签订了贸易协定。1922年,苏俄政府参加了战后恢复欧洲经济问题的热那亚会议,使苏俄第一次在法律上被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所承认。

——陈杰军《从“唤起世界革命”到“和平共处”转变的时间和原因》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列宁外交战略转变的理解。
2023-04-21更新 | 4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七)历史试题【河北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巴黎、伦敦、纽约、鲁尔的银行家和工厂主丧失了他们在俄国的工厂、投资,失去了俄国这个大市场。这引起了相关国家的不满,法国克里孟梭在议会里鼓吹“要在布尔什维主义周围装上铁幕,以防止它破坏文明的欧洲”。19183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该事件“在协约国的军事策划者看来,正当德军在西线发起最后一次强大攻势的时候,在东线对德国的一切军事抵抗却发生全面的崩溃,则无异是一场灾难。”

19183月至11月,协约国军队先后在苏俄北方和南方港口登陆,直接进行武装干涉。12月,英国海军进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威胁到彼得格勒的安全。在苏俄红军的英勇抵抗下,1920年初,协约国第一次武装干涉遭到失败。协约国还利用苏俄国内反动势力和周边小国,发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武装进攻,也终归失败。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意义。
2023-06-21更新 | 10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河北卷历史真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沙皇独载制度在1917年年初倒台之时,美国人极其欢迎这场革命,认为它将唤醒俄国的战斗精神,并对美国的政治、经济与宗教影响打开大门,美国成为承认俄国政府的第一个国家……到布尔什维克掌权时,美国仍有大部分物资尚未启运,在随后两年中,在国务院与财政部知情和允许的情况下,这些物品被送到白俄(俄国贤产阶级政府残余势力)手中。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不仅在经济上,物资装备上给予反布尔什维克力量以支持,还参加了英法等国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

——摘编自茹滢《试析美国对俄国革命的反应(19051920)》

材料二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列宁曾经设想过进行和平革命,列宁说:“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但由于临时政府的无能,八个月里三次改组,连个像样的政府纲领也没有,于是武装夺取政权成为不可避免的……十月革命使一个落后国家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开始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长征……20世纪30年代是最稳定最繁荣的时期,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社会生活已发生深刻变化,这意味着俄罗斯从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特型已经完成。

——摘编自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人欢迎的“革命”的名称,并分析美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9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说:“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通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了旧制度,在旧制度上构建起了新制度的框架。”这“新制度”准确的理解是(     
A.片面发展重工业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制度D.余粮收集制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而且还直接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在新中国成立后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全面遏制,由此导致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敌对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

——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政治包围,直至发动联合武装干涉。但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西欧各国迫切需要苏俄这一广阔的市场。1921年3月,英国首先同苏俄签订贸易协定。1921年4月,列宁提出,“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和托拉斯之间的相互敌视,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1922年4月,在意大利举行的欧洲国家经济会议上,苏俄首次同资本主义国家外交代表接触,但未达成任何协议。苏俄代表在会外与德国签订了《拉巴洛条约》,两国同意在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建立反苏统一战线的企图。到1922年底,与苏俄订立贸易协定的已有十一个国家。

——摘编自任众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俄打破帝国主义对其封锁包围的原因以及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