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列宁在俄共十一大(1922年)上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他们中间有些人看见我们在退却,竟很不应该地像小孩子那样大哭起来。”他们“大哭”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政策(     
A.允许发展资本主义B.承认商品货币关系
C.实施了余粮收集制D.鼓励经营家庭副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十大上指出:”我们在商业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流转方面走得太远了。”“在理论上,不一定要认为国家垄断制从社会主义观点看来是最好的办法。”列宁此举(     
A.否定了十月革命以来的经济探索B.为苏联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经验
C.强调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D.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
2023-10-28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之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例如,商人经元善就是因此成为一个著名的政治人物的。同时,孙中山、杨衢云、陈少白也挟着革命的风雷走上前来。他们代表着历史的下一个阶段。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愈加严重,满怀救国救民胸怀的先进分子不断尝试各种主义来拯救中国,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拯救中国的出路。

——摘编自李计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败后民族觉醒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0年秋到1921年春,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在西伯利亚、乌克兰和顿河流域等地都发生了农民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暴力骚乱事件。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苏俄(       
A.敌对势力过于强大B.继续参加“一战”
C.政策严重脱离现实D.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1921年到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柱状图。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商品和市场手段的运用B.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努力
C.大规模集体农庄的兴建D.农业科技革命不断发展
2022-07-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他依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由此可知斯大林所指的工业化道路是(       
A.让工业反哺农业B.实行计划管理体制C.优先发展重工业D.利用商品价值规律
7 . 历史学家评论道:“(斯大林)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但他......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一变化致使
A.农业集体化中存在急躁冒进情绪B.农业落后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C.政府对基本国情的认识日渐清晰D.国民经济建设比例出现失调
8 . 有学者认为,当时俄国(苏俄)正处于国外、国内两者残酷打压的局面,国内环境也是一片狼藉。新生的政权为了扭转这一态势,保住政权顺利在本国的践行,最终选择了这一政策。此项政策在农业,上表现为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收购制
9 . 有学者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
A.特殊性B.必然性C.阶段性D.曲折性
2020-08-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10 .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的报告,标志着苏维埃俄国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同时也表明,苏维埃俄国实现农业社会化将采取另外一种方式。这一方式是
A.改变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B.废除实物分配制
C.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实行企业国有化
2020-08-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