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是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世纪,也是互相学习借鉴的世纪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20世纪50和90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曾先后借鉴苏联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1)材料一中罗斯福谈到的“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的目的、背景和实质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怎样的重大突破?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后期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以及在农村和城市实施的具体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世纪中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英国全国半数以上的土地已被圈占。圈地运动完全剥夺了小农对土地的使用权,实现了封建土地结构的彻底变革,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至此完全形成。几个世纪以来的圈地使耕地连成一片,把分散的个体经营变成联结成片的、可有效实施技术的、更为科学经营的混合农业大农场。随着圈地运动在1830年左右的基本结束,英国大农场的基础也就打下了……大农场实力雄厚,积极推广机器和化肥的使用,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摘编自郭爱民《英国土地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   正在工业化建设的苏联于1928年至1929年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所需原料和外汇等。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
新中国土改后的农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未发生根本转变。1953年“一五”计划宣布。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5.3%,但当年实际粮产量仅增长1.8%,棉花产量则下降9%,严重地影响了轻工业所需的原材料。进而间接影响工业投资。1953年12月公布的《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农业合作社是互助组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1954年农业合作社出现了冒进迹象,到1957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多达96%。在此基础上,1958年又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人民公社制度下,一大二公、浮夸风和分配平均主义盛行。

——摘编自张选《中苏农业问题比较研究》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集体化和新中国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的相似之处。
(3)指出材料三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我国农村的重要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革的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土地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关系的认识。
2017-09-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4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把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振兴联在一起考虑,强调“如果农村人口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鞋子、衣服、汽车,那么工业中心也要受苦”。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1950年前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分别是指什么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做法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现象产生的根源。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5 . 材料一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

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

(1)依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的政治前提。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的原因。

2017-06-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有失败的教训。苏联解体后,中国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囗现代史》

材料三   

会议主题报告内容选摘
中共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共十五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二战后苏联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理论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列宁认为,自发的市场意味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因此必须对之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管理,必须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竞赛中逐步战胜资本主义和小资本主义因素,这样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曾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这种对小生产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的警惕,实际上一直在影响列宁和俄共(布)的决策者。列宁认为,实施自由贸易、商业精神和国家资本主义,实际上都是一种“暂时的后退”,必须退得“适度”,并在适当的时机,重新转入“进攻”,即实施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

——摘编自《列宁“新经济政策”迷评》

材料二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不存在姓“社”和姓“资”之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作为手段,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没有区别,有区别的话就在于所有制的性质不同。

——摘编自《论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改革开放之比较》

(l)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市场观与邓小平市场观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市场观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2017-04-15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8 .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的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

(2)据材料二,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中列宁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其对苏俄的重大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市场经济“出了一些毛病”,其原因何在?“新政”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采取了哪一经济政策?该政策实施的成效如何?

(3)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从上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