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普遍存在焦灼情绪。……《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有的文章说:“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自由发展,还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个历史关口,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沉着应付国际格局,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经济改革,加快发展。

——摘编自萧冬连《中国改革是如何越过市场化临界点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指出材料二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至80年代对这一理论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焦灼”情绪的国际背景。并指出南方谈话后,我国明确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2022-12-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191812月,当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民众情绪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的转变,并说明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既联系、又区别”的基本关系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绝不能忘记空想社会主义曾经提供的源头活水。同时,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又必须注意划清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摘编自许耀桐《正确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当时列宁所面临的一个课题。1921年春天,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形势。当时,苏俄国民经济陷入了崩溃的境地,社会上对“军事共产主义”的不满情绪在增长,出现了一系列矛头指向俄共(布)的政治示威。列宁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放弃原来的幻想与打算。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思想,提出了“满足非党农民关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愿望”。

——摘编自左凤荣《从决策角度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产生与夭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既联系、又区别”的基本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思想的背景。
2022-07-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国有化是列宁的根本想法,这就决定了在国家工业政策方面,是工业生产的军工化和国家经济的军事化,是随之而来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战时共产主义”性质。在粮食和农业领域的国有化中,余粮征集制的实质就是一场对“富农”的斗争,一种广义上的对俄国农村农民的战争。意识形态“国有化”是个精神问题,它涉及人们的信仰、传统、习俗、道德、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统一和集中。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了不砸烂旧传统、旧文化,就不能建设新传统、新文化,不砸烂旧基础,就无法建设新的高楼大厦的思想和行动。

——摘编自闻一著《俄罗斯通史》

材料二   在斯大林的发展思路中,五年计划是通过指令性计划贯彻其建立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意图。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基本上形成了非市场取向的、以指令性计划为操作工具、以中央部门垂直管理为主要形式,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统制型经济。如果说,这种被简称为“计划经济”的特殊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段和一定条件下也能取得某些突出的成就,那么,这种体制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时期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模式”的共同作用。
2022-07-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年下半年,战火逐渐停息,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取得了国内战争和抗击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然而,局势并没有缓和下来,连年的战祸已使俄国满目疮痍,经济濒临崩溃,工厂倒闭,土地荒芜,饥荒、瘟疫接踵而来。农业产量只相占于战前1913年的三分之二,工业生产总值只及战前的七分之一,交通运输业陷于瘫痪。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极其拮据,一些工人家庭因失业或饥饿向农村倒流。政治局面也极不稳定,在农村,由于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局面逐渐演变为普遍的骚乱,尤为严重的是,19212月,海军要塞喀琅施塔得发生兵变,这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也反映了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列宁开始意识到国家政策出了差错,必须迅速修正和调整政策。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会议上,列宁正式使用“新经济政策”这一概念。

——摘编自周尚文《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肩负起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它巩固了俄共(布)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加强了苏维埃政权政治基础,夯实了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争取到了一个较好的外交局面,使苏维埃俄国的国内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苏维埃俄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经济政策为建成社会主义做了必要的准备,苏俄既找到了与小农经济共处,实现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大工业结合的方式,同时也找到了合作社这一改造小农的正确途径。苏俄通过新经济政策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从整体上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在苏维埃俄国的确立。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找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观的重大改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摘编自关震《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理论上讲,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一直赞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列宁早在1906年就提出:“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才可能消灭一切剥削。”这里可以看到,首先明确提出“计划经济”的是列宁。……但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的看法则有了很大改变。

——陆南泉《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再思考》

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五年计划取得了成就,但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的理由。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6月,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恢复市场、货币机制,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对中小企业实行非国有化。下半年,国家退出拥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同时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允许私人开办商店。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俄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1929年,租让给外资企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量的0.6%。

材料二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提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他认为,俄国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必须利用政权高速度地发展经济,从发展重工业开始。重工业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资金一是靠国有企业的利润积累;二是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工业品出售价格,向农民征税;三是号召人民艰苦朴素,用发行公债的办法将消费资金转为建设资金。

——以上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联)对工商业所采取的措施与实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斯大林经济理论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每每提到“苏联模式”,通常是指在斯大林主导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苏联逐步形成的在政治上以一党制高度集权、经济上以计划经济实施高度集中管理的一整套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但殊不知在此之前还有着另外一个“苏联模式”,虽然这一政策最终在30年代被斯大林废止,但它的存在却表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从一开始就是有两种选择的。邓小平曾如此评价:“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

材料二   任何政策,只要有正确的定位,有坚强的领导,没有群众可以争取群众,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可以通过策略调整去适应变化。但是,如果政策的战略定位模糊,那么政策走向就会缺乏方向感,更无从保持政策本身的正确。如果领导本身对自己推行政策的必要性缺乏坚定的认识,就不可能在任何情形下认真有效地贯彻政策,更不可能使群众保持对政策的信心与支持。1921年列宁开始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与50多年后中国启动的市场经济改革具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其结局却大相径庭,同途而殊归。

——摘编自赵大兴《苏联早期经济政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另外一个‘苏联模式’”并简析其出现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同途”与“殊归”。
2022-05-24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978510谷牧、邓小平出访西欧五国、日本、新加坡
197812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5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1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0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
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摘编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二   在列宁的倡导下,192011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了租让法令,其主要内容是:由苏维埃政权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间,把企业、矿山、森林等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开发,他们利用苏维埃国家和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把一部分产品交给苏维埃国家。邓小平大胆地提出了创办经济特区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租让制思想。1921年,列宁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邓小平进一步得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则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结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摘编自陈书月《留学经历对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过程的特点。
(2)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该说法的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