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马岛之战是指1982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马岛战争前,英国经济长期停滞,撒切尔夫人改革推行不力,经济萧条。国际上,美苏开始了“新冷战”,美国迫切需要欧洲盟国的支持。阿根廷国内则因为严重的债务危机引发了军政府信誉危机,迫切希望转移国内视线。英阿两国并不热切的外交斡旋失败后,阿根廷首先开战,然而很快,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获得了完胜。撒切尔夫人个人威望高涨,并成功连任,得以继续推进其改革,英国经济重现活力。英国借助战争胜利重振了其大国地位,有力地证明了,它的外交政策“不光是没完没了地从昔日帝国的阵地上撤退,起码在涉及英国的重大利益时,只要有美国的声援,哪怕是美国保持中立,并且在不与苏联发生直接时抗的情况下,它还是能够运用军事力量来解决某些问题的”。撒切尔夫人还借助战争强化了英美特殊关系。

——摘编自马维强《20世纪英国转折点上三次局部战争的影响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根廷与英国马岛之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岛之战对英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冷战的发展,整个世界也正在发生着一些极为深刻的变化。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以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为基础,从经济上的欧洲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日本由于其经济的“起飞”而导致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加剧,要求建立日美对等关系的呼声高涨。1960年,美日签订《新日美安全条约》,恢复了日本的部分主权。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终于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形成的起点。随后产生的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它们对两极格局造成冲击。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继续冷战,但多个力量中心仍在发展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对中国的影响。
2022-03-30更新 | 439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2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二战后的科技革命中,科技探索已由个体劳动转变为有组织的社会集体劳动,大规模的研究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航天技术工程。因此,现代科技革命
A.强化了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B.开始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推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D.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
4 . 1987年,戈尔巴乔夫强调改革就是要建设新面貌的社会主义,实质在于“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他声称“新思维”战略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这一论断
A.符合苏联实际情况B.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C.加剧美苏紧张局势D.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5 . 1951年9月8日,美日正式签署《旧金山和约》,条约中并无禁止或限制日本核研究的内容,此举标志着美国对日“全面核限制”政策解禁。这说明
A.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价值陡然上升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美日在和平利用核能上的合作
C.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美苏军事对抗的战略缓冲
D.日本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潜在力量
2022-02-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如果英国在二战后比苏联更强大,冷战仍然会发生,英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最符合这一规点的论断是
A.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冲突B.国家利益分歧导致美苏冷战
C.雅尔塔体系是美苏冷战根源D.美苏争霸威胁双方国家安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科技中心转移概况

第一次15401620年间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一些国家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其中有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天文学家布鲁诺等,他们都是近代科学的奠基人。意大利成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科技文化中心
第二次1660年至1750年,英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领先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这时英国拥有的杰出科学家人数占世界杰出科学家总数的36%以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占世界的40%以上
第三次第三次世界科技中心的大转移发生在1760年至1840年之间。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科学家做出的重大科学发明占全世界发明总数的40%以上。这一切足以说明,法国已完全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第四次第四次世界科技中心的大转移发生在18401910年之间。据统计,从1851年至1900年,美、法、英、德四国所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数目分别是:美国33项、法国75项、英国106项、德国209项。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加速了德国产业革命的进程。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德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强国。这些标志着德国在科学尖端领域已全面地超过了英法
第五次第五次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发生在1910年之后。1945年美国试验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46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8年美国人造卫星也上了天,使美国科学技术处于遥遥领先的水平

——摘编自张文彦等主编《自然科学大事典》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并结合相关世界近现代知识予以分析。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7年,美国成立中央情报局,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说:“我不管中情局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我所需要的是它们24小时留心苏联的攻击。”1952年,美国成功试验了第一个氢弹。19538月,苏联也实验成功氢弹。这促使美国政府迫切渴望得到关于苏联原子能计划的科学家的情报以及在东德开采铀资源的铋(Wismuth)公司的情况,还有苏联的核政策。于是中情局总部决定秘密修建“柏林隧道”。英国也参与策划了该计划。从19548月“柏林隧道”开凿到19564月隧道被苏联发现,“隧道”给美国和英国提供了关于苏联的大量情报。这也使美国松了口气,苏联没有对西柏林突然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的企图。“隧道”被发现后,这些情报仍然被分析,用来作为参考。“柏林隧道”事件激发了苏联采取进一步措施,关闭东西柏林通道,使西方在柏林进行间谍活动变得更加艰难,可以保障东德共产主义政权的安全。

——摘编自高文知《“柏林隧道”的修建与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情报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修建“柏林隧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柏林隧道”事件的影响。
9 . 二战后初期,法国公共部门发展迅速,航空运输、金融、矿产、军火、飞机制造等领域推行国有化,国家计划的理论热情转化为实际事物,但只限于设定目标,不制定生产配额。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开始实行计划经济模式
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弱D.经济受美国援助和控制
2021-09-15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70年代,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坚持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这一做法
A.强化了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B.动摇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根基
C.部分矫正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