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5 道试题
1 . 【工业化与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18世纪末,德国有80%的人依靠土地为生,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70%,工业只有2%。英国的工业革命触动德国官僚的神经,一些邦国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和人才,建立新工厂。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90年代萨克森安装第一台纺纱机、西里西亚建立第一座炼焦炉。19世纪上半叶,为防止英法工业品涌入,德国废除国内关税,建立全国关税同盟。19世纪中叶,德国又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起点比拉美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战争的破坏。为了巩固东亚在冷战体系中的战略前沿地位,美国为东亚实行初级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经济援助,同时军需用品订单也为东亚开拓了产品销路。6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对加工工业产品需求上升,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转移到劳动力充裕且廉价的地区,东亚抓住机遇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拉美国家却长期恪守内向发展模式,未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深受伊比利亚文化影响,拉美人也存在轻视劳动和创造力,忽视储蓄的价值观。同时据统计美洲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此外有人还注意到在拉美职业群体中,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

——摘编自林震《拉美和东亚现代化模式之比较》等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现代化发展逐步超过拉美的原因。
2024-05-3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幻电影流行讲述核战争的故事:《地球停转之日》(1951年)直接从核威胁入手,影片充斥着浓厚的悬疑和恐怖氛围。影片《五》(1951年)和《入侵美利坚》(1952年)的科幻设定都是未来的核大战。其中《入侵美利坚》赞同美国使用核武器,报复入侵者。由此可知,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科幻电影(       
A.折射了二战后的核战争B.受到了冷战意识的影响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D.得到了美国军方的赞赏
2024-05-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二战后,西欧普遍推行国家干预主义下的福利社会,20世纪70年代则出现了主张福利应主要由个人负责、倡导福利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又诞生了主张福利的规则、筹资和提供应由不同部门共同负责、共同完成的福利多元主义。这一系列政策的演变(     
A.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B.体现西方分配方式的调整
C.说明社保体系建设滞后D.反映了凯恩斯主义的失灵
2024-05-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4 . 二战后,为了有效开展对外宣传战,美苏双方先后创建了专门机构来负责策划、实施、协调和评估对外宣传战,向对方阵营发起了宣传攻势,试图以此击垮对方,赢得意识形态话语权。这说明(     
A.舆论宣传是最有效对抗手段B.舆论左右美苏争霸的结果
C.美苏争霸双方当前处于均势D.美苏都谙熟现代外交手段
2024-05-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两种类型的院校。1919年后德国颁布一系列诸如《职业教育法》、《联邦德国职业学校总协定》的法律法规,立法体系完备详细。“双元制”为学生提供很多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在生产实践的一线平台学习,既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又能快速发现和掌握新的学问。2003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中企业投入103亿欧元,国家投入56亿欧元,企业占72%。

——摘编自吴建国《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法治化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还没有系统化,没有广覆盖,配套性地方法律法规少。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以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为主,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不紧密。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总经费投入的比例,几乎都在11%~13%之间徘徊,远低于国际上25%的比例标准。当前我国财政性经费依然是职业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摘编自孙希《中外高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比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6 . 下面这幅漫画名为《山姆大叔的钉子床》,描绘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下的美国经济。该漫画揭示了(       

A.国家干预政策的失败B.资本主义世界竞争激烈
C.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2024-05-09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东莞东华高级中学、阳江一中、河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6年,埃及总统纳塞尔公开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两国联合以色列挑起第二次中东战争。当苏联威胁要站在埃及一边进行干预时,美国迅速向三个入侵国施压并迫使他们撤兵。该事件反映出(       
A.非殖民地化已成为社会发展新趋势B.美苏两国对民族解放的推动作用
C.两极格局下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D.美苏两国的较量已超出欧洲范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二战后法国年经济增长率预测与实际年经济增长率(部分)

时间(年)

年经济增长率预测(%)

实际年经济增长率(%)

1966-1970

5.0

5.8

1971—1975

5.9

3.8

1976-1980

5.2

3.8

1981—1984

2.7-3.2

1.2

由表推知,当时法国(     
A.政府经济职能已经缺失B.自由放任政策弊端显现
C.国民生产总值趋于下降D.经济运行机制亟待调整
9 . 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由强调个人自助发展到过分强调国家责任;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则开始强调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这理念的变化(     
A.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制度危机B.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C.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D.折射出个体忧患意识的增强
2024-05-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应运而生。新公共管理运动更加关注市场导向、企业化政府、政府绩效、竞争外包等,因此“企业型政府”和“以市场为本的公共行政”成为了未来政府的发展趋势和目标。随着各个国家商品服务和资本流动的愈发频繁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它缩小了各个国家间的距离,信息的更新也越来越快。这些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形势和各个国家的内部结构,西方国家市民社会的培育不断壮大,后现代社会的公平、平等、民主等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城市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美国,民间性的理事会、志愿性社团等组成了十分发达的社会自治组织系统,他们与城市政府一同参与到城市治理的活动中,并以此形成了网络化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是城市治理的血液,没有这种血液的流动,城市治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城市治理取代之前的城市管理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分支,获得了较快较好地发展。

——摘编自史梦宇《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以南京为例》

材料二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了“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的重要论断。全国近700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会整齐划一、先行探索和推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大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走的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市民参与”的协同治理之路。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不仅做大“蛋糕”,更不断完善公平合理分配“蛋糕”的机制和手段,让所有群体平等共享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成果。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每个人的德行、善举、精神和心灵,通过修身修心和自律反省促进人们规范言行、遵纪守法与社会和谐。在此基础上,同步运用法治、自治、共治、智治等治理方式。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城乡融合治理和大都市圈及城市群的跨域协同治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

——摘编自陶希东《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内涵、挑战与路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现代化城市治理的路径”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