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被划分为地理上相隔甚远且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巨大的两部分。1971年,印度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的决议,并在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突袭巴基斯坦。不久,孟加拉国正式独立。材料可用于探究(     
A.南亚国家的冷战角遂B.殖民文化的残余影响
C.印度民族的独立进程D.局部战争的文化动因
2 . 二战后,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西方社会的福利增长呈现出刚性升势,但其经济增长却是周期性地在萧条与增长之间摇摆。因此,在某些时刻,西方社会普遍出现“超水平的社会福利”。最符合材料中“某些时刻”表现的是(     
A.20世纪40年代末,“马歇尔计划”实施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有化浪潮兴起
C.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持续蔓延
D.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在全球活跃
3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一批旨在服务非洲裔美国人的传统黑人大学在美国各地建立。由于当时非洲仍处在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非洲研究本身也仅仅是欧洲史或殖民研究的附庸而被认为缺少教学和研究价值,因此对非洲的研究处于十分边缘的地位。1939年后,在联邦政府的大力资助之下,美国的非洲研究发展迅速,非洲研究成为美国地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942年,担任美国战略情报局研究分析室主任的科尼尔斯·里德意识到美国对非洲的了解过于匮乏,他专门组建团队收集非洲殖民政策、非洲殖民地重大事件和非洲对战争的态度等方面情报。1949—1964年,联邦政府持续加大对向非洲研究有关的项目投资。全美高校的非洲研究中心从1948年的1个增加到1958年的10个。

——摘编自刘少楠《20世纪美国非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材料二   近代以来,英国对非洲殖民地长期实行“开放经济”政策,是指通过殖民主义行径将各地经济纳入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非洲各地经济发展依赖出口初级产品,出口所得决定进口需求、货币供应和投资资本。当地政府仅需要为英国私人企业创造盈利环境,而无需在意殖民地经济发展。以尼日利亚为例,截止1960年(尼日利亚独立年份),尼日利亚人拥有22个认证工业企业其中的2个,而外国私人资本独资或与政府联合的企业拥有其中14个。尼日利亚还远不是一个工业社会,仍处于农业经济状态,岁入来源于出口经济作物。制造业不能满足地方需求,也不能出口。大约75%的尼日利亚人仍旧从事农业。

——摘编自杭聪《英国殖民统治与尼日利亚的早期工业化》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中非减贫合作的显著特征从农业贸易援助转为以援建基础设施带动非洲经济建设。1970年10月,坦赞铁路正式动工兴建,1976年正式交付使用后30年间平均年运输量55万吨货物、58万人次旅客,不仅促进了坦桑尼亚与赞比亚两国的贸易,拉动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南方地区1/3以上面积的经济发展,也使铁路沿线的周边居民直接受益,建立了大量农村市场,帮助当地人通过铁路贸易脱贫致富。美籍非洲人、非洲史专家杰米·蒙松研究认为,出乎设计者和建造者意料的、有助于普通百姓摆脱贫困的坦赞铁路促进了“铁路沿线市场经济”的发展。坦赞铁路顺利通车后,中非关系进入新阶段,对非基础设施援助项目大量落成。

——摘编自于桂章、唐青叶《中非减贫合作:历史进程、现实意义与未来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对非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开放经济”政策给非洲殖民地经济发展造成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非减贫合作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24年初,美国OpenAI公司发布新的人工智能产品Sora,该模型凭借高质量的长时视频生成技术引发广泛关注,不过包括ChatGPT等人工智能产品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也掀起业界争议的热潮,这一现象反映了(     
A.信息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B.经济全球化助推了新技术的传播
C.各国重视最新科技的研发D.科技的运用促进了国际经济发展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出台了各类鼓励个人副业的政策,如废除经营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降低个人副业税率;甚至要求各级领导人要为干部群众饲养家禽牲畜提供各类便利。到1958年,苏联的豆、蔬菜、肉、奶产量都有较大的提升,这一政策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三)历史试题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治家让·莫内主张减少欧洲各国的主权,把这部分权力让渡给一个联邦制的欧洲政府,最终建立美国式的欧洲合众国;而戴高乐等人则反对让渡国家主权,主张欧洲的联合只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其最高目标是建立英联邦式的欧洲邦联。这反映出二者都(       
A.主张保持每个国家的特性B.蕴涵着欧洲联合统一的思想
C.提倡国家部分主权的让渡D.强调要接受欧洲衰落的事实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持续对抗,但中美洲共同市场、东南亚国家联盟、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共体等区域性经济组织纷纷建立。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B.发展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诉求
C.世界多极化逐步形成D.美苏两极格局逐渐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46年9月,美英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后,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公开表示:“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假如具有丰富煤铁资源的德国变成一个贫民院的话,欧洲的恢复……必将很慢。”为此,美、英大幅度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德国工厂数量。这表明(     
A.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B.美英有意推动德国的统一
C.西欧的联合符合美国的利益D.德国成为对抗苏联的砝码
9 . 1979年,新加坡政府提出进行“第二次经济革命”,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建立高技术与高附加值的新兴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以后,又逐渐将发展经济的重点转向国际通信、金融等服务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多元化的国家。由此可知,新加坡的新兴工业化模式(     
A.成功复制西方工业化经验B.得益于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C.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D.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
2024-05-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第九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2—1826年, 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发放了10次贷款, 共2100万英镑。1824年,在阿根廷首都居住的英国商人已达3000人,约有100家英国商行在西属拉丁美洲开业,英国还迫使一些拉美国家签订有利于英国商人的条约。而就在前一年,美国宣布“不介入欧洲事务,欧洲也不能干涉美洲”。1824 年,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决定解放古巴,美国国务卿克莱声称古巴“在西班牙以外的任何大国的统治下,尤其在英国的统治下,美国有正当理由感到严重的不安。”1846 年,美国迫使哥伦比亚政府签订条约,获得自由通过地峡的权利,并取得了地峡铁路和运河的修建权。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近代史》(下卷)等

材料二 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国举行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拉共体。2014年7月 17 日,习近平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了《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讲话,提议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他指出, “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中方“倡议双方共同构建‘1+3+6’合作新框架”。2018 年,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正式确认拉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到2020年春,已有19 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摘编自周冲、周东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潜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加强争夺拉丁美洲的背景及给拉美带来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与拉丁美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拉丁美洲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