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一步步更深地卷入东亚事务,最终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则不得不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退出越战,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各个方面又开始积极介入东亚。美国的东亚政策调整意在(     
A.巩固美国的区域影响力B.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
C.强化美国对东亚的援助D.转移冷战对抗的中心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在亚非拉经营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迅速崩溃。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OO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以下对殖民体系迅速瓦解的客观原因的认识,正确的是图中信息可以说明(     
A.殖民地国家谋求独立主权的坚定意志与决心
B.民族解放斗争中新型领导力量和纲领的涌现
C.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自身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D.直接殖民统治无法适应现代资本生产的要求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受马克思主义和直接过渡思想的影响,苏俄政府颁布集中化的住房管理政策,试图通过无偿使用住房等方式改善城市人口的居住条件。然而,因为国家财政困难以及住房管理的权责关系不明等原因,这一管理体制未能解决住房危机。到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政府调整政策,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但始终根据社会地位和工资差异,执行差别房租制;同时,规定法人和自然人享有在国家允许的地段上建筑房屋的权利,使得住房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还通过决议,允许不动产交易,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分散化住房管理方式大幅度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摘编自张丹《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城市住房管理体制转型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城市住房管理体制的调整及其意义。

材料二:20世纪最初的20年,欧洲国家的不少慈善机构和合作社等组织就开始试图改善工业新兴城市中工人和其他受雇者的住房条件。但实际上,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大规模住宅建设将是在二战后快速兴起的。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在这些国家内部,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资助住宅建设,所有住房都有补贴,补贴量和租金几乎相当。通过这种方式,政府控制了所有住宅的质量,从而使住宅既达到了特定的最低标准,又没有超过空间和舒适度方面的限度。20世纪60年代,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这进一步加快了住宅建设的步伐,要求政府为不断扩大的城市制定总体规划。至20世纪70年代,住宅量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居民对建筑质量和建筑形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大量的再投资不可避免,这成为北欧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普遍性危机,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分化。

——摘编自【瑞典】J.林德瓦尔、武立《福利制度下的住房发展——战后北欧住宅建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北欧国家住房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原因。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考(天津卷)考前练习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历史事件
1958年9月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产生
1958年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8年12月戴高乐以崇高威望当选总统
1959年法国从北约组织收回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
1960年法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除阿尔及利亚和吉布提外,法属非洲殖民地全部独立
1962年3月18日法国网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署《埃维昂协议》
1963年法国撤回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控制的大西洋舰队;拒绝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合作条约》
1964年法国撒回在北约军事机构工作的法国军官: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法国财政部宣布退出金汇兑本位制,恢复法郎的金本位制
1966年法国完全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
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戴高乐主义的形成”为题写一篇由三个部分组成、二级结构的历史学习提纲。(要求:①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表述简约,突出要点;②讲清主题的来龙去脉,不得照抄材料原句;③提纲序号结构为一、二、三;1.2.3.…)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下框为某部历史著作中列出的大事年表(节录),从中最能说明作者(     
1947年国务卿马歇尔宣布美国对欧洲重建予以援助的计划
1948一1949年美国在苏联封领西柏林期间对该城市空运给养
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
1949年美国和西欧建立北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一1953年朝鲜战争显示美国“遇制”共产主义的新政策
A.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论”的色彩
B.关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抗与冲突
C.撰写此表有助于梳理冷战主要脉络
D.著作进一步深化学界对冷战的认识
2024-05-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下表所示,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类别1961 年对1970 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 年实际产量
1.45 亿1.15 亿
3.9 亿3.35 亿
2500万1230万
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
A.国防建设取得重大突破B.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D.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法国于1959年宣布撤出受北约控制的法国地中海舰队,并反对美国在法国领土上存储核武器;1963年法国拒绝签署由美国、苏联和英国主导的《部分禁止核实验条约》;1966年宣布将退出美国主导的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摆脱美国控制保持独立自主B.提高自身在欧洲共同体地位
C.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话语权D.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吴于廑整体世界史观的理论基点,是认为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尽管吴先生未做明确论述,但仍能从其诸多行文中感受到整体世界史观富含的内在逻辑。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其一、“整体世界”涵义非常明确,即人类各阶段社群的活动范围和认知范围整体化;它是开放的,即每代人都有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其二、各个阶段的“世界”都呈整体化趋向,历史是“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逐步成为全世界历史的。其三、整体内部是不平衡的、呈现差异的,有中心和边缘之别;整体各部分间的联系,也有疏密和强度差异,即使20世纪的整体化世界。内部格局也不断演变……

——刘景华: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述评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20世纪下半叶(二战后)的“整体化世界”与“内部格局不断演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结构完整、史论结合)
9 . 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0%,而同期“蓝领”(产业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占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在英国和法国则为40%。这反映了(     
A.新经济出现后发展步伐加快B.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C.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变化D.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1951年共同安全法》,一方面减少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把对欧洲的援助由支持民用生产转向集中用于支持国防生产。这一变化深层次的影响是(     
A.增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B.提高了西欧自身国防力量
C.推动了北约军事组织建立D.引发了苏联更激烈的对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