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

2016-12-13更新 | 1009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高考热身试题文综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英国养老救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受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建立了6个国家实验室。1947—1969年,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机构的资助下,政府委托高校、研究院、企业等组织兴建了74所国家实验室。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凭借超一流的硬件条件与科研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1970年代,人们认为科学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有限,掀起了质疑国家实验室的浪潮,到1981年国家实验室仅剩下34个。从1982年到1991年,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增加到40个。在持续加强军事科技研究的同时,政府推动国家实验室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能源再生的研究中。

——据李阳《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国首批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1998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培育国际一流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等目标,仅在2012年就投入16000余亿元,启动筹建了一大批国家试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科研基地布局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我国开始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综合型研究基地。

——据苏熹《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主导——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期美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不同之处。分析我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国家发挥的重要作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加强对科技创新基础研发领域的直接投资。二战后到1977年前后,联邦投入占到美国总体研发投入的50%以上,其中国防研究和开发投资总额逐年增长,在1961年达到了70.7%的高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采取市场化手段,鼓励不同规模企业、大学等通过市场化模式参与科技创新,到1987年前后企业研发投入超过联邦投入。到90年代的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已经将国防领域的联邦研发投入比例压缩至1980年代中期的1/21/3,90年代的五年增长率为零或者减少。克林顿政府着力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政府对美国科技创新作了全面战略部署,加大创新投入,强化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实施金融财税优惠和瞄准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

——摘编自王开阳,徐峰《二战后主要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比较及我国发展对策》

材料二   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科技规划,简称《十二年规划》,其指导方针是“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在内容上,《十二年规划》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任务。《规划》还对中国科研工作的体制、现有人才的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做了一般性的规定。1960年,中共中央委员会在《十二年规划》的基础上,制定《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其指导思想是:“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迅速壮大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在重要的急需的方面,掌握60年代的科学技术,力求在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道路上,实现大跃进。”

——摘编自曹希敬、袁志彬、《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要科技政策盘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科技发展模式的演变,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我国科技发展规划有何特点
(3)面对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综合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24-02-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当·斯密主张一个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经济自由主义,政府的职能仅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绝不应该介入经济活动。19世纪末期以前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很简单,1790年美国联邦政府总共才有300多名官员,英国政府1841年时仅有官员1.6万多人。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政府职能缓慢扩张,美国联邦政府雇员总数,1871年为5.4万,到1914年则增加到48.3万人左右。20世纪30~70年代政府职能急剧扩张,1929~1933年资本主义大危机爆发,垄断资产阶级的政府在解决失业问题的借口下,日益加紧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以保证金融寡头的垄断利润和政治上的垄断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推行国有化、经济计划化、社会福利化,政府职能越来越庞杂,几乎无所不包,国民“从摇篮到坟墓”都能得到政府的关照。

——据李强《自由主义》、张孝远《关于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西方发达国家公共行政领域对科学发展反应十分灵敏,一般来说,科技革命对企业即经济领域产生影响之后马上会为公共行政领域借鉴、吸收。X理论、Y理论、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科学被大量引入人事行政,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人事行政制度基本形成。成本—效益分析法、系统工程、目标管理等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被普遍采用,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被政府部门雇佣,在西方国家的职位分类中,一般都有一个专业技术类,招聘的都是各方面的专家,以便作出科学决策而设置的。目前,西方国家积极倡导“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电子政府,办公设备和手段不断更新。

——石本惠《近代以来西方公共行政十大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西方政府职能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职能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行政科学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3-06-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

——《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1970年6月10日)齐世荣总主编,黄安年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2分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福利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的特点。
2023-07-1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十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对亚洲的渗透可上溯到13世纪中期,教皇英诺森四世和法国的路易九世派遣一些……教士到中亚大可汗宫廷中布道。1294年,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之后回到欧洲马可·波罗游历的故事,激起了欧洲的好奇心和商业欲望。蒙古人将亚洲和东欧联为一体曾便利了此种商业交往。但是,如我们曾经谈到过的,帖木儿掠夺性的征服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越来越阻隔了此种交往。土耳其人并非有意损害贸易,而是他们没有能力促进贸易。

——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三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

国家行业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英国10010010010075
加拿大100100私有7575
法国10010010010075
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
日本100私有私有7525
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II》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期英国就业人口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经济发展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8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这场变局更为波谲云诡。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是一个关乎各国共同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1500年以前到18世纪末世界贸易呈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2)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其有序发展的历程。

材料三   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求是》2020年第24期《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面临着哪些不足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诸多问题的解决途径。
2022-07-1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   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救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

——摘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兢业工程及启示》

材料四   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扶贫主要是用给钱、给物等传统救济方式。这种方式虽可救急,但不能实现真正脱贫。于是,开发式扶贫取而代之,成为扶贫的一项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把发展作为脱贫的根本途径,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要使人摆脱贫困,还要使人提高发展能力,融入社会。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扶贫战略,都与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时制宜。新中国成立初期,扶贫对象主要是农村无法维生者。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对象逐渐从绝对贫困人口向低收入人口覆盖。在目标瞄准上,先是贫困区域,后是贫困县,再到贫困村,再到户到人。扶贫任务从解决农村温饱转为巩固温饱,再到脱贫致富。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新型乡村旅游扶贫等等,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有力推动了农民脱贫,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郝志景《新中国70年的扶贫工作: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初期,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实行“包下来”政策。同时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政府明确失业救济和安置失业人员办法,稳定就业,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到1955年最终形成了统包分配、能进不出的劳动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民就业”。“大跃进”后,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带来沉重压力。于是1961年政府实行“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工”“支农”的政策,但效果不明显,1968年,中央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亦工亦农”的独特就业模式。进入新时期,我国就业政策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的鲜明特征。

——摘编自谢秀军、陈跃《新中国70年就业政策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原因。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助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颁布《经济机会法》,推出了许多提高贫民能力的培训项目,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实施大幅度的减税,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同时,又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克林顿时代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大幅度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