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之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2 .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东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克服专制王权”是促进英国经济“继续前进”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资本主义”的?西欧各国在“修正民族国家”?“超越民族国家”方面的成果有何具体体现?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选择经济发展道路?

2018-01-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有的国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有的面临国家统一问题;有的需要消灭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有的争取摆脱外族奴役,取得民族独立。在音乐领域里,出现了很强的民族性趋势。

材料二


材料三 电视媒介的特点在于它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使文化通过声像的形式得以传播,因为不管是谁,也无论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介的声音、图像与文化接触……电视的兴起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氛围。

材料四 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被动而直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断的直观形象不断直接轰击我们的视网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欧洲的音乐有何突出特点?为什么?
(2)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以来占据流行音乐的主流是什么?主要原因何在?试举两例说明其流行的表现?
(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电视的出现对生活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1946年~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3)上述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22-09-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同时,由于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既有限又简陋,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当然,我国古代的有些学科,像医学、数学、农学、天文学也有其独特体系,中医、中药学以四阳五行说为主导,包含八纲辩证、六经分证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数学形数结合表现出的严密细致的推理论证;以及农学中天、地、人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的作用的基本理论等都是例证。

孙亚娟《浅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


材料二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欧洲从26%下降到22%。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优势正逐渐缩小,中国、即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快速上升。

白春礼《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其出现的背景。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018-02-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全班分成三组了解两百余年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项典型成就,在他们的报告中分别出现了以下三组信息。

第一组恩格斯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第二组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第三组比尔盖茨说:“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


(1)第一组同学研究的历史事件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第二组同学中“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
(3)第三组中比尔盖茨的设想是通过哪项科技成果实现的?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020-04-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萧衍为了“孤幼有归,华发不匮”,于普通二年(521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创办了“孤独园”,这被视为中国“养老院”的肇始。“孤独园”之名,来源于佛教的“给孤独园”,取自慈善家“给孤独”善行善举的故事。“养老院”制度在唐代逐渐推广,武则天时开设了主收贫、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院”。宋代把“养老院”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各地建立的“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都是官方的具有慈善性质的养老院,收留民间孤贫老人,同时,民间养老院也普遍兴起,如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就曾在城中筹集款项并自己资财若干创设“安乐坊”,以救济贫病之人,受助者中也不乏老人,

——摘编自孙津华《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末,英国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长,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1906年上台执政的自由党,面对民众的强烈要求,同意出台法律以确保免费养老金保障制度的原则。1908年,自由党政府通过《1908年老年养老金法》,该法规定,70岁以上,年收入低于31英镑的老年人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每周5先令(0.6英铸)的养老金。免费养老金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1925年,英国政府张伯伦内阁颁布《寡妇、孤儿和老年人纳款性养老金法案》,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的免费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宣告结束,缴费型的养老金制度得以确立。19291937年,英国政府又数次放宽养老金受益的对象,逐步确立了缴纳和领取权责一致的原则,逐渐奠定了英国战后全民养老保险的基础。

——摘编自赵立新《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建立“养老院”制度的背景,并分析唐宋时期发展和完善“养老院”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上半叶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2-07-1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2022-08-11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时间观念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社会时期的时间观念最初是模糊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鸡打鸣、以太阳月亮扮演着钟表的角色。从生活经验出发,在长期的劳作中,传统农业社会的先民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渐渐发现时间是有周期性的。不同农业文明制作了各种简易计时器以及制定了历法来指导家事。如日程。

——摘编自郭海燕(大众媒介对时间的呈现与影响》

材料二   自工业时代以来,时钟时间就被视作时间的代名词。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崇高地位以及计时技术本身在工业化生产中的作用,时钟时间在工业社会中获取了无与伦比的绝对权威。时钟技术的核心部分是表针的匀速运动,这使时间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在流逝”的形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树立了“准时、公平”的权威地位。历史必须沿着时钟时间才能继续下去,管理活动也必须严格限制在时钟时间之内。

——摘编自于飞《论时钟时间观念下管理的弊端》

材料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的时间价值观进一步改变。“时间就是金钱”变为“财富就是时间”,时间成为最宝贵的东西。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劳动者工作日进一步缩短。于是,劳动者拥有的自由时间增加了,可以更多地从事教育、科研、艺术、体育等活动,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体现。

——摘编自甘爱平《论近代与现代时间观念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社会时期时间观念形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时代时间观念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时间观念演变的认识。
2022-07-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和狼在一起,就必须学狼叫。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和狼在一起,就必须学狼叫”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以复兴、救济和改革为中心的挽救措施,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有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体制有何影响?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这些调整对我国当今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