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9 道试题
1 . 科技与人类社会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在所能给予人类的一切利益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的物品。”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

材料二   如果你们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

——1931年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演讲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比较培根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的认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2)运用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简评爱因斯坦的观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年至2001年间,利物浦人口规模从79.1万下降到43.9万。50年间,利物浦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导致年轻人与技术工人大量流失,老龄化率上升,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英国政府采取措施,实施城市更新和复兴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二战后,英国政府采取了大面积清理贫民窟的做法进行城市更新,导致内城人口近一步外流,贫穷、失业加剧。二是197019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保守党执政后,采取了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物质空间更新,私人投资刺激了城市的开发,但不能保证社区民众的根本利益,反而加剧了人口的外流。三是1990年代开始,城市更新理念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经济、就业、住房等综合视角开展城市复兴运动,引导政府、私人部门、社区民众共同参与,人口出现增长迹象。利物浦作为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城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利用这一优势,提出将自身打造成国际知名且充满活力的旅游地,制定了文化和场所相融合的战略。例如利用披头士乐队、利物浦等文化符号,开发旅游资源,通过保护建筑的多样性、保留历史特色以及保护街巷肌理等,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摘编自于帅《利物浦城市区域治理经验及对我国城市收缩地区的启示》

(1)根据材料,指出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困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物浦解决城市收缩问题的启示。
昨日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汤浅现象’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思想始现于英国科学学学者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1962年日本神户大学科学史家汤浅光朝对《科学和技术编年表》等三种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数据形式论证了英国学者贝尔纳关于科学中心及其转移过程的见解。……

汤浅光朝以下述方式定义“科学中心”:当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称该国家在此时段内成为科学中心,该国家保持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时段为其科学兴隆期。由此,他指出近代以降,科学中心按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X国)顺序转移,如表所示。

汤浅光朝科学中心及其转移学说(据汤浅光朝论文制成)

国家时段地点兴隆期(年)
意大利1540-1610佛罗伦萨、威尼斯、帕都70
英国1660-1730伦敦70
法国1770-1830巴黎60
德国1810-1920柏林110
美国1920-2000新英格兰、加里福尼亚________

据此表,他得出以下结论:

①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在发生着周期性的转移。

②科学中心在欧洲的兴隆期平均值为80年,因此,科学中心的转移周期是80年。

③以此为基础,他预言说,若美国科学将遵循欧洲科学的同样规律,则美国的科学兴隆期将终止于2000年。

——摘自袁江洋《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各国成为科学中心的共同条件。
(2)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请你对“汤浅现象”进行“再检视”。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能源消费的变迁】

材料一   长期以来,石油在美国能源消费中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一战前,石油主要是用来提炼煤油,其战略价值还未彻底开发出来。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还未形成正式的,规范的石油外交政策,其海外石油扩张的主体是标准石油公司,主要目标是争夺海外的石油市场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盟友提供了80%的石油,并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石油政策。1917年,威尔逊政府成立了一个由各大石油公司组成的石油战争服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国内石油生产,确保石油供应,满足盟国的石油需求。这是石油公司们第一次明确地与美国政府合作。从此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重点由反垄断转变为相互合作,石油公司成为了美国政府进行石油外交的代表和助手。美国政府高举“门户开放”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石油公司向海外进军,并为其提供外交支持。此后,控制石油、确保石油供应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一战后,出于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心,美国石油公司积极寻找并控制海外石油生产地,并寻求美国政府的帮助。

——摘编自贾少林《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石油外交政策》

材料二

时间事件
1920年美国政府制定《矿产租让法》,迫使荷兰给予美国公司在印尼的石油生产特权
1954年美国控制了中东一半以上的石油生产
1973年尼克松废除了一贯以来实行的石油进口定额限制,同意放宽美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及其近海水域的业务限制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在海湾国家建立大批军事基地,加强对海陆运输通道的严密控制
21世纪以来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成果日益显著,政府借机重塑全球石油地缘政治的新优势

——根据王佩云等《百年石油中国策:从石油战争走向全球治理》改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石油政策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20世纪以来美国石油政策的转变。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实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经济虽快速发展但政府赤字严重;1986年,右翼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新上台的希拉克政府开始国有企业私营化改革。到1991年底,政府通过市场公开拍卖和市场外交易共出售了65家大型国有企业。1993年政府又以股权向公开资本市场开放的方式将21个国企集团民营化。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能源、科技、基础经济等核心部门。2004年法国成立了国家参股局,制定了《国家参股局和国家参股企业关系的治理规则》,明确了参股局作为国家股东与出资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既要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又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杠杆手段参与管理,行使国家所拥有的控股权。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拉开序幕。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政府在企业管理中大大减少了国家指令性计划,增加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比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发展必要的个体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强调明晰产权,完善科学管理。21世纪以来,股份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新趋势。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改革国有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启示。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掀起了重塑政府的改革运动,将一些公共服务重新下放或返还给公民社会组织。莱斯特·萨拉蒙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着一次‘全球结社革命’,即在市场和国家的领域之外有组织的公民行动在蓬勃兴起。”法国公民社会组织在1987年就建立了54000个,而20世纪60年代每年只成立11000个。据最新估计,英国有公民社会组织275000个,其收入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5%。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的联合调查显示,73%的公民社会组织有政策倡导行为,59%的公民社会组织开展过游说活动。

——摘编自齐久恒《近代西方公民社会组织的历史嬗变》

(1)概括20世纪70年代西方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
(2)概述20世纪70年代西方公民社会组织出现的背景。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1985年,法国提出欧洲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尤里卡”计划,同年,欧洲17国和欧洲共同体代表召开会议同意了该计划。“尤里卡计划”由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其目标是开发生物医药、通讯、能源、环境、信息、激光、新材料机器人和产品自动化以及交通等9个领域的竞争性技术,其中近75%的项目由企业承担。各国政府会对每个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但计划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校自筹资金,总体而言,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比重约为12.5。此外,“尤里卡”计划对研究项目制定了严格标准,即每个项目至少有两个成员国的两个独立的合作伙伴共同申请,项目必须具有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性质,项目须具备民用性质等。

——摘编自张换兆等《尤里卡计划的特点及对我国科技计划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19863月参加国防科技会议的四位科学家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通过特殊渠道向邓小平上书,建议设立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跟踪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前沿。邓小平做出了“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批示。经过反复论证和探讨,198611月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纲要》决定在2000年之前投入100亿人民币,重点支持航天、激光、能源、材料等7个技术领域15个主题项目的研究发展。863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积极跟踪国际新技术发展动向,并有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实现高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为下个世纪国家发展储备后劲。从1991年到1996年,国家科委又将水稻基因图谱、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超导技术和海洋技术作为专项纳入计划。

——摘编自金红梅《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合作:“863计划”制定过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尤里卡”计划的特点并分析提出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863计划”的特点并分析其实施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815日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对外援助减少10%。

新经济政策引起了西欧及日本等国的强烈反应,除纽约和东京外,各国的黄金和外汇市场纷纷关闭。经过激烈的斗争和谈判,19711218日,十国集团部长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举行会议,达成“史密森协议”。主要内容有:

20.美元对黄金贬值7.89%,每盎司黄金的官价由$35提高到$38

21.调整汇率平价,美元平均贬值10%,其他欧美主要货币升值。

22.非储备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允许幅度由正负1%调整为正负2.25%。

23.美国政府取消10%的临时进口附加税。

材料二   19722月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表(基数1971430日)

货币名称对美元升值百分比货币名称对美元升值百分比
比利时法郎11.57荷兰盾11.57
法郎8.57瑞典克朗7.48
联邦德国马克13.57瑞士法郎13.88
里拉7.48英镑8.57
日元16.88加拿大元浮动

——摘编自彭春林《尼克松政府应对“美元危机”的探究(1971-1973)》等

(1)尼克松政府为什么实行“新经济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对“史密森协议”进行评析。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使每一个工人只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使工人的劳动获得技术上、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样的工人就是未来大机器生产所需要的。其次,手工工场中的劳动分工,导致了生产工具的专门化,每一种工具都只有一种特定的用途和性能。这就为以后的大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因为机器实际上就是由简单的工具结合而成的……由此可见,手工工场的发展为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生产,也就是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814年史蒂芬逊建造了第一个火车头……到19世纪中叶时,英国的铁路网的总长度达到10600公里,路轨已采用钢材,负荷量更重……187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为21万公里,欧洲的铁路主要分布在英、法、德3国,美洲大陆的铁路差不多有90%在美国……对于大多数国家,只有铁路才是使它进入世界市场的工具。因此,环绕世界的铁路网的初步形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   智能技术革命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重复性劳动的困境,可以解构信息时代的人类劳动,重塑创造性与分离式生产方式。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分阶段替代技能劳动者的趋势,而随着技能劳动者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开始向创新领域转移,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陈尧等《替代与推升: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的条件。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上半期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各国铁路交通发展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智能技术革命出现的主要技术基础,并分析智能技术的岀现对人类劳作方式的影响。结合所学,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概括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新变化及这一新变化的实质。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

法国

美国

世界工业产量排名

1870年

第4位

第2位

1900年

第4位

第1位

1870年至1913年工业增长幅度

1.9倍

8.1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法国政局并不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当时,欧洲的多数国家都被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贸易战中,法国也不例外。法国甚至在1888年到1889年和意大利爆发了关税战。法国于1881年确定的关税最初与德国一样高。这突出表现在粮食税征收上。到19世纪末,法国对外国粮食征收的是港口价格1/3的税费。法国将这笔来自国外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铁路和运河,将农村地区与法国城市连接起来,这既增强了国家实力,也得到了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

——摘编自[德]帕尔乌斯《欧洲粮食的力量》等

材料三   自二战结束至1959年以前,法国长期处在保护主义的封闭中。除了少数成功的对外贸易尝试之外,法国历届政府维持着《梅利纳法案》传承下来的关税保护主义以及1939年制定的外汇管控政策。法国基本上在国际贸易上处于“孤立”状态。作为1948年《哈瓦那宪章》的签署国之一,法国维持着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原则截然相反的限额制度:除了1954—1955年以及1957年6月—1958年10月之外,法国其他时期的自由贸易比例(无限额进口所占份额)极低,甚至为零。然而这一时期,法国工业生产蒸蒸日上,工业产值较战前水平翻了一番。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和电子制造业等产业飞速发展。材料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可以与其他工业大国媲美。

——摘编自[法]让·弗朗索瓦·艾克《战后法国经济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与美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同,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外贸易政策对其经济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