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间阶层在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他们不大拥有过去那种形式的资本、财产,却以股票等形式占有社会财富,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以付出自己劳动而获取较丰厚的收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中间阶层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蓝领”的就业人数。这一阶层的基础愈大,社会就愈稳定。他们作为劳动者可能与大资产阶级在利益发生冲突,而有可能与工人阶级联合,使其中一些人会下降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另一方面,他们作为管理者也可能因为在生产劳动中的管理而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而与资产阶级联合使另一些人可能会上升到资产阶级的圈子中去。在经济上,他们作为社会生产、消费的主体和社会构成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将成为新的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政治上,他们对国内的政策、形势、利益以及全球问题等都很敏感,在统治阶级贯彻其意志的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胡小燕《浅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发展壮大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1872年,爱迪生建立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到1913年美国著名的工业实验室已发展到65个,吸收近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研究工作。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二战后,科学研究出现“大科学”模式。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二   1956年,中共中央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 规划中确定了包括发展原子能和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控技术等项目。五六十年代在极端困难情况下, 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19863月,中共中央批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在高温超导、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高性能云计算、载人航天、量子通讯卫星、北斗导航、 高速铁路等先进技术方面已经位居世界领先水平。科技进步为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樊春良《新中国70年科技规划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并分析“大科学”研究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科研及成就与五六十年代相比的重大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占世界制造业的相对份额国家

日本

美国

年份
1860

2.60%

7.20%

1900

2.40%

23.60%

材料二   1870年11-12月,日本政府派遣大藏省少辅伊藤博文前往美国考察,由于受到美国高关税保护制度的启发,1871年3月,伊藤博文在给政府的意见书中指出,“尚未臻于完全开化之国如我国者”,关税保护乃是最合适的制度,英国之所以富强也是由于“初借此法大兴产品之制造”,现在英国人主张自由贸易,“并谋诱导我国亦行此法”,“此乃彼国谋求自利之术,对我国有大害;我国应如同美国设置关税保护,以发展我国内之生产”。当伊藤博文回国时,他已经成为以关税保护、国家银行和内部改善为核心的“美国制度”在日本推行的坚定支持者。

——摘编自贾根良《中日大分流—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并没有走上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化道路,而是政府通过对本国弱小企业的保护和扶持,使得原本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转化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经过经济复苏阶段,日本的国民经济开始走上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日本政府迫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压力和自身为参与经济全球化所作的必要牺牲,开始从贸易保护主义向自由贸易体制转变。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强国。

——摘编自党琪、刘玮《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制造业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2023-12-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4届高三12月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三次科技革命中涌现了大量的发明创造,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下图为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二1891年,白宫装上电灯时,哈里森总统一家因担心触电而不敢触摸开关,芝加哥也曾因电线绝缘较差引起过几次火警。不过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不仅因为工业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使,还因为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

——摘编自[美]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

材料三 1960年,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计划实施中,通过积极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到1970年,日本人均个人收入年增长率实现了翻番。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加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机器的广泛使用”得益于什么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良?
(2)根据材料二,“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电灯的发明者是谁?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电脑”与计算机网络连接成国际互联网,从而推动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4)结合以上材料,概括科技的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2023-12-08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革命成果一览表(部分)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加快航运速度。
1814年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伦敦等地出现火车站。
1859年 美国人埃德温·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石油工业兴起。
1867年 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地雷、炸弹用于战争。
1893年 德国人本茨开始生产四轮车,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894~1896年 意大利人马可尼试发无线电报成功。
1969年 互联网在美国诞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围绕“科技与生活”,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具体,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3-12-0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6 . 材料一   科技领先是美国的核心优势,更是美国霸权的根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为了维护其科技霸权地位,美国努力限制技术的对外转让。为了跟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步伐,日本推行技术革新,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因而招致了美国的打压限制。从“广场协议”到结构性改革,作为弱势一方的日本作出了更多的妥协,承担了更多的成本。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美国开始了对华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我国科技强国的加快建设,美国正不断调整对华科技政策,中美科技的竞争仍在继续,智慧应对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摘编自陈淑梅《中美科技竞争的态势与前景-基于与日美科技争端的比较》

材料二   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在现代工业生产上,而且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数达到4.89亿,已接近5.38亿的互联网总用户数。在过去18个月中,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了近10倍,目前已占整个互联网流量的10.1%,其中我国的占比更高达17.8%。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都在迅速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形式、营销推广方式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化。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一个规模庞大、拉动效应极强的新兴市场正在孕育形成。从这个角度上看,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模式的改变,影响是全方位的。

——兰建平《“第三次浪潮”到“第三次工业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科技进步的时代价值以及我国智慧应对中美科技竞争的策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现代科技进步引发“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技术革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3-10-25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二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结束,春天来临。

经济浪潮

历史阶段

中心国家

技术引领

对应危机

第一次浪潮

1780-1830年

英国

蒸汽机

1837年经济恐慌

第二次浪潮

1830-1880年

英国

钢铁制造

1873-1879年长萧条

第三次浪潮

1880-1930年

美国

电气化和化学制品

1929-1939年大萧条

第四次浪潮

1930-1970年

美国

汽车、石油化工

1974-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

第五次浪潮

1970-2010年

美国

信息与通信技术

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

——摘编自詹姆斯·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

上表反映了178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以科技和经济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材料一   17世纪开始,随着王权的扩张,地方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君主政府不断加强对村官的控制。后来,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造成乡村共同体公有财产的大量流失,人们参与管理乡村事务的热情普遍降低。作为共同体主要纳税人的部分村民则利用这一机会及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逐渐把持了乡村的政治权力,决议权从全体村民转移到村民“委员会”,带来乡村共同体内部权力机构性质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利用乡村共同体在近代早期所遭遇的经济困难,将其置于自己的“财政监护”之下。在掌握共同体经济命脉的同时,中央政府逐步实现了对这一地方政治单位的直接控制。

——摘编自熊芳芳《近代早期法国的乡村共同体与村民自治》

材料二   1620年秋天,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号”的大帆船搭载着若干清教徒移民到北美新大陆。他们在上岸之前签署了《五月花公约》,宣称建立自治机关,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他们长期扎根在北美乡郡,具有强烈的民主自由意识和丰富的地方自治和管理经验,逐渐形成基于自然法的市民社会雏形。在殖民地时代,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侧重经济管理。各个乡镇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税款。美国独立后,地方自治制度得到较为充分的实行。南北战争以后,州政府开始加强对市镇的控制,但遭到了居民的反对,居民以宪法为依据,开展“家乡自治”运动。

——整理自【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时间治理重点治理主体
194019701)社区贫困
2)社区生活质量
1)政府(2)社区居民
197019901)就业机会
2)社区吸引投资能力
1)社区发展公司(2)社区居民
3)政府、各方机构和组织

——摘编自边防、吕斌《基于比较视角的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主题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四   我国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建立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中国共产党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基本方针,逐步由“全部包揽”向“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转变,形成了由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所构成的新一代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

——摘编自《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材料五   与高消费并行的是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这一政策最早可以上溯至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济贫法。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制定了一些社会保障政策。1932年,瑞典社会民主党首次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改革政策。但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实行,是在第世界大战以后,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北欧五国,最突出的是瑞典,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它(福利政策)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国家不堪负担巨额公共开支,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被称作难以治愈的“瑞典病”,它是一种由福利国家政策而引发的现代社会病。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六   17世纪,英国气候寒冷,谷物歉收,流民增多。英国政府在1600年以来,多次颁布《荒政令》,平抑粮食销售价格,打击谷物商囤等投机行为。同时,政府还采用多种手段,如扩大耕地总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土地利用率和采用农业新技术发明等提高粮食生产。面对社会流民问题,英国政府通过《济贫法》,将济贫与惩贫相结合,明确政府在救济贫民方面的职责。1665年伦敦瘟疫期间,英国政府还出台了卫生立法,建立疫病医院,实行隔离防疫、城市清洁等,并加征了特别税。

——摘编自孙义飞《17世纪英国如何走出危机》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法国乡村共同体走向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大陆地方自治形成的背景,并分析地方自治对美国国家治理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1940-1990年美国社区治理的经验。
能力提升✱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一代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特点,并指出“瑞典病”的表现。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度过17世纪的危机采取的举措。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救助的特点。
2023-10-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18·选必一第18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英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自发地将生产转往法国、德国、美国等地进行。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科技水平全球领先,企业将国内没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活动移往日本、加拿大和前联邦德国,而在国内发展高科技产业。这次产业转移的承接国获得了先进技术,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实现经济崛起后,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国内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丧失了比较优势,纷纷把生产转移到中、韩等国。中、韩等国凭借生产要素的价格优势,大力发展本国制造业,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20世纪末,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重点投向了信息技术等高端产业,国内一些原本技术领先的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也逐渐丧失了优势,被转移到了中国等一些具有良好工业和科技基础的国家或地区。

——摘编自王晓《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


根据材料,围绕国际产业转移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9-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4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双元制”的概念,用以概括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这种制度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德国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宏观政策法规,商会和州政府落实联邦法规,将其细化为地区性法规政策,企业和学校依法依规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各级职业教育的公共和私立部门的利益相关者有效参与目标的制定、实施、监督和审查,从而确保职业教育政策的问责力度、透明度等。无论层级、机构等,都将立法及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在双元制框架下,企业在招生计划、经费投入、教学时长、学徒合同管理等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职业教育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均相对独立运行。

——摘编自杨蕊竹、孙善学《德国双元制教育治理体系研究与借鉴——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分析》

材料二(1)要从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度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

3)以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4)要充分调动企业事业单位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性,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在管理体制方面,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中央各部门办的这类学校,地方也要予以协调和配合。

5)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6)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此外,还要着重解决师资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教育治理”提出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9-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二部分提升训练3教育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