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38日,在约翰逊总统的批准下,美国海军陆战队两个营在南越的岘港登陆,标志着美国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南越的开端。随后的196547日,约翰逊总统在霍普金斯大学发表了关于越南问题的演讲,解释了美国介入越南的原因。约翰逊提出了三个理由:首先,美国要恪守对南越的承诺,指出自1954年以来,每一位美国总统都向南越人民提供了支持,帮助其建设和保卫自己。不履行这一承诺将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其次,为了巩固世界秩序,约翰逊强调全球人民相信在受到攻击时可以依靠美国。放弃越南将动摇各国对美国承诺和言辞重要性的信心。最后,为了避免力量对比的变化,约翰逊警告称在越南的撤退不会结束冲突,而是导致战斗在其他国家重新爆发。他强调侵略者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从一个战场上的撤退只是为了为下一个战场做准备,必须坚持防止力量越过一定界限的原则。

——《世界领导地位的荣耀和负担:信誉焦虑与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军事干预》

材料二   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应当十分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例如我们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对泰国的条约义务;但是,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各国自己来处理,自己承担起解决的责任。

——尼克松在关岛关于亚洲政策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5年美国扩大越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关岛讲话的背景。
(3)概述美国推行尼克松主义的具体措施及其实质。
2024-05-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中学、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坚持法国拥有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并逐步与北约保持距离,最终在1966年宣布退出北约。这些举措(     
A.推动了法美关系走向破裂B.体现出法国奉行单边外交
C.冲击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D.造成了两极格局趋于崩溃
2023-07-16更新 | 2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摘编自(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材料二 在冷战高潮中,美国政府投入巨资在西欧执行一项秘密的文化宣传计划,史称“文化冷战”。执行这项计划的主体是文化自由代表大会,在最辉煌的时候,文化自由代表大会在35个国家设有雇佣员工几十人的办事处,出版20多种名声颇大的刊物,举办各种艺术展览。美国间谍情报机构一直以可观的财力支持着西方高层文化领域,名义上是维护言论自由。如果我们把冷战界定为思想战,那么这场战争就具有一个庞大的文化武器库,所藏的武器是刊物、图书、会议、研讨会、美术展览、音乐会、授奖等等。

——摘编自(英)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4~1951年间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及美国在“战后秩序的制度化”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文化冷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文化冷战”作简要评价。
4 . 1981年,西欧计划通过贷款帮助苏联建造乌日哥罗德天然气管道,但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最终,苏联被迫自行完成该项目。此后,苏联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在20年内增加了35倍。到20世纪80年代末,法国使用的天然气中有15%来自苏联,德国这一比例达到了30%。这一现象表明(     
A.美苏两极对峙走向缓和B.西欧对外战略独立性增强
C.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欧洲已成为美国竞争对手
2023-03-08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勒斯坦全球霸权周期

霸权的权力

英国

美国

崛起中的霸权

1789—1815年

1897—1913年

霸权的胜利

1815—1850年

1913—1945年

霸权的成熟

1850—1873年

1945—1967年

——据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

材料二   霸权都是经济和政治力量特别集中而造成长期竞争性扩张的结果。但是霸权国家都通过“世界性战争”来确立或稳固自己的地位。战争的过程扩张了胜利者的经济优势,而战后的处置又给这一优势包上了硬壳,使它免受侵蚀。

——据乔万尼·阿瑞吉《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


结合材料一信息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3-02-24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苏联军队报纸《红星报》则猜测,美、日、中三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集团。这说明(     
A.美国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B.冷战思维深刻影响着苏联的外交
C.美苏两家平分世界的时代结束D.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步伐
2022-08-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二战以来,苏联的发展以重工业为主,最强时经济实力是美国的三分之二,而东欧国家从历史上就比西欧国家要落后。这表明两极格局具有(       
A.对抗性B.不完全性C.阶段性D.不对称性
8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双方都想为自己抢夺更多的地盘,把各自的社会制度推行到被解放的国土。冷战之所以爆发,也源于美苏两种不同对外战略构想,美国的全球扩张和苏联的保障安全体系的碰撞。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已失去昔日的辉煌,无力单独与苏抗衡,于是英国就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企图促使美国承担责任,借助美国的力量遏制苏联的扩张。

——摘编自白建才《论冷战的起源》

材料二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曰间,除其他秘密渠道外,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选择谅解,都明确表达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共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避免导致世界大战特别是核战争的发生。

——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的成因。结合所学指出美苏冷战的基本态势。
(2)指出材料二中的危机及美、苏两国领导人处理危机的方式特点。这对对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有什么启示?
9 . 漫画《快到网里来》反映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对漫画信息解读符合主题的是(       
A.二战后西欧经济得到恢复B.美国运用多种手段控制西欧
C.美国倡导建立欧洲共同体D.冷战初期美国处于优势地位
2022-06-0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据美国外交档案记载,在整个1946年冬天,美国国务院都在围绕“欧洲重建”这一主题展开工作。1947年初,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形势的持续恶化加剧了美国人对欧洲的担心,也加强了他们复兴欧洲的决心。美国此时关注欧洲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D.欧洲经济陷入困境
2022-01-24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