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苏联成功进行核试爆提出“苏联任何所得都是美国所失”的观念。1951年,美国国务院分析德国中立问题时,将日本和德国一并考虑,认为二者中立的结果必定是沦为苏联的“卫星国”。据此可知(     
A.美苏两极格局具有不对称性特点B.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全球主义
C.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意图较明显D.核威胁改变了大国博弈的关系
2024-02-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63年,赫鲁晓夫宜称:“如果我们没有了和平,核弹纷纷落下,那么、我们究竟是资本家,或是中国人,或是俄国人,或是美国人,又有什么差别?谁会幸存下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这一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A.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B.美苏的紧张局势暂告缓和
C.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024-01-16更新 | 28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963年,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     

法国正在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
A.法国民族复兴思潮发展B.苏联积极干预欧洲事务
C.欧洲局势紧张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D.资本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的近现代国家要求其他国家或者组织实现自己政治诉求所采取的常用方法:

(1)提供一种模式,以便对方模仿
(2)采用外交手段,说服对方同意
(3)自愿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
(4)采取经济或军事等援助、激励措施
(5)使对方加入一个受法规约束的体系,并加以控制
(6)使用强制性的惩罚措施(如经济制裁)
(7)直接使用武装力量

——摘编自[英]安东尼·吉登斯《全球时代的欧洲》

指出一个至少采用了上述两种方法的近现代历史现象,分析并标明其所使用的方法,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所使用的方法标明序号即可。)
2023-12-05更新 | 14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段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发起方的经济制裁次数及效果趋势图。它表明(     
   
A.制裁的次数和成功率一直呈正比关系B.曲线变化反映美国霸权的确立与动摇
C.二战后单边主义制裁取代了多边制裁D.多极化趋势加强削弱了美国制裁效果
2023-11-15更新 | 41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67年,法国戴高乐政府宣布退出北约军事委员会,不再分摊北约军费,同时勒令所有外国军队和军事设施在4月1日前全部撤走,驻法美军被迫于1967年3月撤离法国基地。这表明(     
A.法国维护战后秩序B.区域集团化遭到重大挫折
C.两极格局受到冲击D.美苏冷战的形势相对缓和
2023-06-23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人物特写】
奥地利作家茨维格在其名著《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以14篇历史特写描绘了人类历史上的14个重要人物的人生片段(特写:指聚焦于某一局部,将其突出放大)。
部分篇章摘录如下: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架设首条跨洋电报电缆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威尔逊和他的十四点原则

封闭的列车——列宁1917年从德国回国


请选择一个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聚焦其人生中的某一阶段,写一篇历史特写。要求:自拟论题,逻辑通顺,持论有据。
2023-05-31更新 | 21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所长沃尔克·佩茨认为,自拜登出任美国总统以来,面对中美竞争,欧洲国家既不愿意二选一,同时也难以采取等距离政策。因此,欧洲正在加大努力定义自身既包括地缘经济也包括地缘政治的利益和优先事项。这论述折射出当前(     
A.美德外交政策趋近B.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
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欧盟趁机向东方扩张
2023-05-21更新 | 28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7年6月,在巴黎召开欧洲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预备会议,苏联派团参加;英法在美国指示下,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方式和条件。7月2日,苏联以经济安全为由予以拒绝并退出会议。这一事件(     
A.体现了美苏国家实力的均衡B.加速了美苏对抗局面的形成
C.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D.导致了西欧经济主权的丧失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巨大的破坏性而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它导致了6000多万人伤亡。

——据许海山《欧洲近现代战争简史》绘制

材料二 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三   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欧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也正是在逐渐摆脱受美国控制的过程中,两欧国家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不断把欧洲联合推上新的阶段。到冷战结束之前,西欧国家的联合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实质性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反美主义运动已崭露头角,但通常表现为单个国家中部分人的行为,多数情况下并未形成多个国家的联合抵制,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作为一个抵制美国文化传播之整体的功效很难发挥出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局面有所改变,单个国家文化精英的反美主义依然是主体,开始出现了西欧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的趋向。

——摘编自王晓德《反美主义与欧洲联合中认同的强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远超其他两次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边缘化”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以来欧洲反美主义运动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