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1980年,美国为报复苏联入侵阿富汗没有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夏季奥运会:1984年夏,苏联抵制在洛杉矶举行的夏季奥运会。这表明当时
A.美国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B.奥运会导致了美苏冷战的形成
C.国际体育领域受政治因素影响D.美苏对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2022-04-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

——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从战争初期开始,中国出兵与否完全出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即对巩固新中国政权的基础是否有利……通过出兵朝鲜,中国扩大对朝鲜的影响力,并且可以履行向苏联承诺的对亚洲革命的义务,从而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大大提高中国的地位。

——摘编自【韩】金东吉、朴多晶《朝鲜战争初期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及变化原因探析》

材料三   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自命为全球霸主的美国人有此心情,其实也很自然。战时曾任国防部长的马歇尔也叹息说:“神话已经破灭了,美国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美国经济受朝鲜战争影响,放慢了战后的发展速度,此后又长期受到军备竞赛拖累,这反而为西欧和日本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他各方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朝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对美、中两国的影响。
2022-04-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60年代初,尽管美国一再要求西欧诸国减少进口苏联石油,但到1965年西欧进口苏联石油的总量仍达102万桶。这表明
A.经济依存超越了政治诉求B.美国对苏联的遏制已失败
C.西欧各国已摆脱美国控制D.苏联以石油分化美欧阵营
4 .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同时认为欧洲决不能成为美苏以外的“第三势力”,而应被永远纳入“更广泛的大西洋合作的框架之中”。这说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意在
A.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范围B.消除北约内部对美国的不满情绪
C.保持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导地位D.使西欧成为足以对抗苏联的力量
5 . 1974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三术武夫对中苏两国采取“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的政策。此后.其又提出“全方位外交”“多边均衡外交”的主张。这些主张表明
A.日本外交的自主性有所增强B.日美联盟关系不断瓦解
C.日本意图挑战美苏两极格局D.中日关系逐步走向低谷
2021-12-04更新 | 32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日新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力量主要有两个:其一,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量;其二,各主要行为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由于各自所认识的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另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中说道:“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在于恢复世界范围内的正常经济秩序,从而提供一个自由制度得以存在的政治社会环境。”马歇尔的这一演说
A.促进了世界金融贸易秩序的恢复
B.加速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
C.体现了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企图
D.为苏联解体埋下了政治经济条件
8 . 下表所示是1952年获得美国援助总额最多的6个国家和地区(单元:百万美元)。由此可见,当时
国家或地区技术合作一般经济援助总额
韩国112.5112.5
中国台湾9090
印度55863
菲律宾6.427.934.3
中南半岛7.720.728.4
伊朗11.212.223.4
A.马歇尔计划推广至亚洲地区B.美国极力巩固在亚洲的战略利益
C.美苏冷战的重心转移到亚洲D.朝鲜战争加速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9 .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D.美苏外交均势
2021-09-09更新 | 335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9年,美苏各自在对方国家举办展览会。苏联宣传“共产主义苏联赶超资本主义的成就”,主要展示科技成果,包括发射成功的人造卫星。美国以“民主社会的美好生活”为主题,展示了彩色电视机、洗碗机等民用工业。据此可知
A.苏联科技全面领先B.美国重点发展轻工业
C.美苏建交缓和对峙D.交流仍蕴含冷战思维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