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62年中印武装冲突后,印度随即向美国求取紧急军事援助,并向美国表示“就对中国的政策而言,印度当然不是不结盟”,而印美利益“不是相似,而是完全一样”。这说明,印度当时(     
A.在冷战背景下与美国利益趋同B.尚未实现民族独立
C.寻求建立遏制中国的战略共识D.退出了不结盟运动
2024-02-22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部分好莱坞电影的内容。据此可知,当时(       
年份电影主要内容
1950《钟声》“以象征美国伟大独立和自由的自由钟为出发点,阐述了苏联侵略的危险”。
1952《雨中曲》展现出一幅美国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景象。
1957《玻璃丝袜》展现“苏联制度对人性的抑制”,宣扬西方的自由。
A.电影成为冷战的主要阵地B.美国的冷战政策深受电影影响
C.美苏的意识形态冲突激烈D.电影内容与冷战形势息息相关
2022-04-22更新 | 377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广东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料:美国国家安全的目标和计划 (节录)

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就是为了帮助在自由世界中建立这样的制度和条件。这个政策的基本特征简述如下:

帮助欧洲复兴并建立一种欣欣向荣的经济;

帮助其他那些由于战争或冷战而产生特殊需要,且我们在那儿有特殊利益并有责任满足它们要求的国家;

帮助发展落后的地区;

对北约成员,如希腊、土耳其等提供军事援助;

在东西方贸易中,限制向东方出售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货物;

购买和储备战略物资;

致力于重建一个基于多边贸易、关税壁垒降低和货币可自由兑换的国际经济。

——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 (1950年4月 14日)

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
2024-05-12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力量主要有两个:其一,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量;其二,各主要行为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由于各自所认识的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另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美国的移民政策重心开始发生变化, 对建国初期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数量和金融资本等逐渐失去兴趣,而对科技、人才等“软件”更加重视。1946 年美国颁布《富布赖特法案》,规定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外国学者和学生到美国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活动。随后,美国又颁布《战争难民法》《难民救济法》 《难民亲属法》 等法案来吸引外来难民。美国的难民政策虽有较大的开放性,但更多的是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需要而制定的,并不是对所有难民开放,而是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就是其重要方向之一。1952 年美国国会颁布战后第一个移民法一《麦卡伦沃尔特法案》,规定在提高移民门槛的同时将一半左右的移民名额用于高技能人才。

——摘编自郭哲 《美国的人才吸引战略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移民政策重心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移民政策重心变化的影响。
2021-05-13更新 | 38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择性)
6 . “美国之音”是美国对外宣传的国家机器。20世纪50年代,除了全球英语广播外,“美国之音”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对西欧各种语言广播,却不断增加了阿拉伯语、印度语等10几种亚非地区民族语言的广播。导致“美国之音”的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意识形态竞争激烈B.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相同
C.第三世界登上世界舞台D.西欧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7 . 基于下列两张历史图片及相关文字信息,我们大体可以得知

1959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访问            1973年,在访美期间,勃列日涅夫
苏联期间与赫鲁晓夫展开“厨房辩论”            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亲切交谈”
A.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并不排斥沟通B.西欧崛起引起美苏关系的调整
C.美苏两国实力相当迎来建交契机D.勃列日涅夫热衷缓和美苏关系
2022-05-27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政府多次派遣黑人爵士乐团前往苏联、东欧、中东及非洲国家巡演。作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形式,爵士乐最令人着迷的特性在于即兴演奏,每个成员既要配合又要独奏,是规则和自由之间最完美的结合,成为民主、自由、平等的化身。这表明(     
A.美国政府旨在扩大西方文化的影响力
B.美国借艺术领域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C.爵士乐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在如何管理社会、驾驭现代化的经济,如何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这些问题上,民主资本主义和统制性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着根本分歧。它们互相敌对,并展开竞争。这可以用来说明(       
A.美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B.美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遏制
C.苏联联合盟友对抗美国D.美苏意识形态领域对抗激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国防教育法》,指出“国家的安全需要最充分地开发全国男女青年的脑力资源和技术技能。”政府增拨大量经费,重视对“新三艺”(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等科目的教学。美国的这场教育改革运动
A.促进了教育公平公正原则实现B.推动了联邦政府权力扩张
C.体现了冷战中的危机管控机制D.出于国际战略竞争的考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