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繁荣,但也出现大量消费品积压、失业率攀升的问题。1946年,美国商业部认为:“现有的大量现金存款和流动债券往往被看作是通货膨胀前的繁荣和经济崩溃的前兆。”为此,美国
A.加速对西欧的经济援助B.恢复自由放任经济模式
C.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D.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022-04-21更新 | 676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在外交上不承认民主德国,不同任何与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苏联除外)建立外交关系,但经济上却极力维护与民主德国的经贸关系,发展原德国内部的市场。这些政策(     
A.以欧共体经济规则为指引B.立足于统一德国的目标
C.力图摆脱美国的外交控制D.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宗旨
2023-02-17更新 | 6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不结盟运动部分会议参加国的数量统计,据此可知(     
时间参加国数量
第二次不结盟会议196442
第三次不结盟会议197054
第四次不结盟会议197375
第五次不结盟会议197686
A.民族自决原则普遍确认B.第三世界首登历史舞台
C.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D.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观点认为,苏联基督教东正教背景下的斯大林“大国使命感”外交观念与美国基督教新教背景下的杜鲁门“大国使命感”外交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碰撞,使美国和苏联不可避免的逐步走向冷战。此观点意在强调冷战源于两国(     
A.文化传统的差异B.领袖个人因素C.意识形态的对立D.国家利益冲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0年美国移民局因为爱因斯坦支持反战并同情社会主义者,一度想取消其美国公民的资格。当时甚至连3岁的“童模”也要签署一份“忠诚宣誓书”,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和拥护美国的制度,并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到拍广告的钱。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危机影响了政府决策B.冷战中心逐渐转移到国内
C.资产阶级代议制全面异化D.国内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美国漫画家大卫·勒文1967年创作的《约翰逊秀伤疤》。漫画家将约翰逊总统的疤痕画成了一个战争正在剧烈进行的越南地图。该作品(     

   

A.反映了西方阵营的分化B.表达了美国社会的反战情绪
C.揭示了冷战政策的实质D.揭露了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6年6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演说称“否决权的存在已让联合国无法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因此美国在过去10年同美洲、欧洲和亚洲的42个国家签订了同盟条约。”这反映了美国(     
A.坚持大国一致原则B.推动了多极力量的增长
C.谋求世界霸权地位D.分化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
8 . 如图是1948年英国人伊林沃思创作《一旦通过守门员》的漫画,画面中的商店橱窗贴着“反苏新品”这样的广告词,商店由一名健壮的美国国会门卫看守,店外一群代表西欧各国的妇女正迫不及待的排起长队等待商店开门。该画旨在揭示
A.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B.美国政治运作的分权制衡
C.美国经济冷战正取得效果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2022-06-05更新 | 586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演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国务卿腊斯克和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是参与处理危机的重要人物。

材料一   美苏关于古巴的协议绝对不包括撤出在土耳其或意大利的导弹,苏联方面确实曾提出过这一要求,肯尼迪不仅拒绝讨论这一问题,甚至根本对此不予回答,危机的解决与任何形式的导弹交易都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促使赫鲁晓夫从古巴撤走导弹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很清楚面临着遭受美国核打击的可能性。

——1963年1-2月间,麦克纳马拉、腊斯克在面对国会议员有关质询时的回答

材料二   赫鲁晓夫没有坚持要求肯尼迪做出公开保证使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肯尼迪被誉为这场危机中的大胜家是因为没人知道那笔秘密交易。赫鲁晓夫从古巴撤出了我们的导弹而没有取得明显的收获,因而大失脸面。事实上……(赫鲁晓夫)得到了从土耳其撤走美国导弹的保证。

——摘编自多勃雷宁回忆录(1995年出版)

(1)比较两则材料,指出双方关于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原因的解释的异同。
(2)上述材料对于研究古巴导弹危机有何史料价值?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024-02-29更新 | 455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法国政治家让·莫内提出将德国的煤钢产地鲁尔区、萨尔兰交由法国支配,以便让法国工业生产迅速恢复。美国反对将鲁尔区自德国分出。1950年5月,法、美两国发表了由莫内起草的西欧煤钢联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资源为基础,把西欧国家各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共同管理“联营”。1951年4月,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69年,21个拉美国家在智利召开会议,讨论拉美与美国间不平等经贸关系的问题,强调各国有权自由支配其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合作不能附带政治和军事条件等原则。1975年,拉美23国政府代表签署《巴拿马协议》,宣告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成立,以协调拉美国家在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共同立场。70年代到80年代初,拉美的国际关系学界围绕拉美国家的核心关切——“自主”来构建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了自主理论。

       ——摘编自赵晖《拉美本土国际关系理论:自主理论及其评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煤钢联营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主理论兴起的背景。
2023-04-21更新 | 44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