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1954年上半年美国新闻署出版发行了《什么是共产主义》《监控之下》《共产主义存在的问题》《什么是民主》《美国经济的发展》《自由史》《美国社区精神》等100多种图书,并流通到海外数百个美国新闻署图书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构建文化霸权需要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国国家战略诉求D.争夺第三世界国家
2021-06-02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二战结束后,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惨遭破坏,政局动荡不安,经济恢复工作举步维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过去在地理位置上并无直接关联的超级大国,由于它们各自所控制的势力范围而实际形成了在中东欧、巴尔干.中近东和远东直接面对面的军事对峙。由此可知(     
A.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B.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影响世界格局
C.世界格局变动源于地缘基础变化D.社会制度不同促使美苏矛盾激化
2022-11-29更新 | 130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急欲完成自威尔逊时代以来的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由维持在美洲的领导地位转向追求世界领袖作用。杜鲁门总统19451023日在国会提出要在国际间起“领袖作用”。鉴于二战的惨痛教训,战后初期苏联将战略重心摆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上,力图把战前资本主义列强套在自己周边的“防疫带”转变为“安全带”。战后随着关系日趋紧张,两国都不约而同把双方的对抗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生活方式之间的较量,并确信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这些理论、原则和制度的胜负。

——摘编自刘志青《战后美苏矛盾的演变与冷战的开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4 . 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美国与日本在纺织品、钢铁、彩电、汽车、机床、半导体及计算机等领域出现经济摩擦,美国政府多次要求日本实行出口自主限制,有人甚至提出日本“威胁论”。这表明(       

A.美日之间关系持续恶化B.科技革命加剧了国际竞争
C.日本崛起危及美国利益D.关贸总协定难以发挥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频繁受到美国的各种经济制裁,全国90%以上的工厂因缺少原材料或零部件而停工,失业率高达70%;物价飞涨,食品零售价格比海湾战争前增长4231%;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率高达4000%。这可用以说明(       
A.霸权主义导致人道主义危机B.冷战政策威胁人类生存
C.贸易保护主义危害世界发展D.世界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2023-12-07更新 | 114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5年,印度尼西亚发生政变,放弃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967年,美国主导了印尼债权国会议,世界银行也参与其中。随后,世界银行先后两次对印尼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提出了500万美元的“灌溉复兴计划”和20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计划”。这反映出,世界银行(     
A.致力于进行国际收支调节B.配合亚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的影响D.遏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期以来,苏联在对外经贸方面一直偏重以经互会国家为主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亚洲地区的经贸关系不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一轮的世界产业的扩散和资金转移浪潮的出现,苏联政府制定新亚洲政策,着力改变这种单一的贸易结构,强调重视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戈尔巴乔夫当政后多次强调东部开发的开放性,力求通过开发东部地区来融入拥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亚洲地区。为此,苏联采取创办合资公司、提供机器设备、鼓励贸易等多种措施,积极贯彻新亚洲战略,以便带动苏联国内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宋运肇《苏联调整亚洲经贸关系的现状》

材料二欧盟以往对亚洲并不重视,致使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不如美、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提高,对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1994年7月,欧盟制定《亚洲战略》,规定依据国别和产业部门制定扩展经贸关系的顺序,争取废除那些阻碍贸易和投资的歧视性法规。在欧洲具有相对优势的一些关键领域,特别是能源、环保设备、运输设备和通讯方面设立欧洲技术中心,并为随后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提供资金保障。1996年3月,欧盟与亚洲国家举行了没有美国参加的首届亚欧会议,并发表了《亚欧会议主席声明》,建设体制化的亚欧全面新伙伴关系。欧盟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得到全面提升。

——摘编自邬九懿《欧盟注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制定新亚洲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苏联相比,欧盟推行的亚洲政策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2-10-31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58年苏联恢复从美国进口电影,美国专家认为,“如果实施一些安全保障措施,向苏联出售电影将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所帮助,因为这些好莱坞电影是使关于美国生活方式的图景在苏联保持活力的良好方式”,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对
A.试图缓和同苏联的关系B.助推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C.促进对外友好文化交流D.积极推进冷战文化步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总统

外交方针

尼克松

“尼克松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项原则”和“三根支柱”。“三根支柱”是:1.伙伴关系,即美国要与其盟国建立较为均衡的伙伴关系,以此鼓励盟国承担更大的责任;2.实力,即无论是对盟国还是对敌手,美国的政策都必须以实力为基础和后盾;3.谈判,即美国对其敌手要采取灵活态度,进行对话或谈判,以此实现力量平衡。

里根

里根在其第一任期内,“完全回复到强调通过威胁和使用武力对苏联共产主义进行全球遏制的轨道”。1985年是里根总统第二任期的开始。主要表现在:第一,承认两国在避免一场大战方面有着共同利益。第二,推进军控谈判。第三,出台以公开支持全世界的反共革命为主旨的“里根主义”作为美国对苏联推行新遏制政策的重要部分。

布什

1989年布什入主白宫后,提出了以实力为依托,更多利用除军事遏制以外的其他手段,鼓励苏东国家从内部发生“和平演变”的“超越遏制战略”作为美国对苏东政策的总纲领。

——摘编自徐蓝《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根据材料,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外交方针的变化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55年,美国玛莎·葛兰姆舞团在美国政府安排下开始了亚洲巡演之旅。葛兰姆舞团每到一处,美国驻当地机构就开始渲染造势。在巡演期间,美国政府安排葛兰姆舞团会见当地精英人物,成为魅力十足的“文化大使"。美国葛兰姆舞团的“亚洲巡演之旅”
A.表明了美苏冷战有所缓和B.拓宽了冷战斗争的渠道
C.一定程度上助推冷战爆发D.促使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021-10-24更新 | 247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