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冷战时期,法国总统戴高乐奉行“自由独立”的外交政策,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注重同苏联发展友好关系。戴高乐推行“自由独立”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B.推动世界和平
C.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D.反对美苏争霸
2021-09-24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雨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苏冷战的40多年时间里,美苏双方在局部问题上曾寻求过妥协与合作并达成某些协议,双方关系也曾出现过缓和,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美苏关系以对抗为主的特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主要由于苏联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变化,美苏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大大减少,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也逐渐减弱,这一切导致了美苏关系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倪孝铨《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美国一步步更深地卷入东亚事务,最终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自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则不得不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从旷日持久的越战中脱身,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最终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各个方面又开始积极介入东亚,确保并不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影响。

——摘编自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美苏关系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3年,德国漫画家创作了一幅漫画——《听我说,各位先生!》。漫画中,形象高大的戴高乐靠在座椅上,面前站着四个个头矮小的国家领导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西德总理阿登纳、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墙上挂着一幅地图,漫画作者意在(     
A.增强西德的国际影响B.强调美苏霸权的衰落
C.渲染法国的军事威胁D.期盼国际局势的稳定
2023-08-30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2年,为了对抗苏联,美国把两大世仇国家希腊和土耳其拉进北约。希土两国加入北约后,很快就在塞浦路斯问题上针锋相对。塞浦路斯希族人希望国家独立后同希腊合并,而土族人则反对其并入希腊。1960年,塞浦路斯共和国成立,希军和土军均驻扎在这个新国家,保护各自的族群。1963~1964年,塞浦路斯的希土两族爆发武装冲突,土总理宣布废除1930年《希土友好条约》。1974年7月20日凌晨,土军以保护土族人为借口,入侵塞浦路斯。同年7月21日晚间,希腊军政府做出决定,派遣军队支援塞军,北约内战自此打响。8月,土军占领塞北部大片地区,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土耳其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要求。至此,塞浦路斯陷入南北分裂对峙状态。希土两国在塞浦路斯的战争使北约内部气氛高度紧张,有人甚至担心北约会因此解体。1974年8月中自北约未能通过制裁土耳其的决议,希腊政府宣布希腊撤出北约军事组织。美土关系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摘编自葛元芬《北约内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北约内战”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北约内战”的影响。
2023-03-1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声明指出:“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摧毁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这一声明说明(     
A.苏联已在执行冷战路线B.争取民主成为苏联外交首要目标
C.苏联大国主义导致冷战D.苏联在冷战对抗中处于进攻态势
6 . 二战后初期,联合国奉行“大国一致”原则,常任理事国享有一票否决权。在联合国成立的最初10年,苏联使用了80次否决权(至苏联解体前共使用110次);美国于1970年首次使用否决权,截至2019年3月共使用81次;英法两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使用否决权的次数也开始上升。这一现象(     
A.表明联合国具有帝国主义的强权色彩B.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C.反映出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抗与变化D.破坏了战后国际和平与世界安全
2022-07-08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府谷中学和绥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在美苏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分裂。而朝鲜的分裂也是在美苏的占领下,由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造成的。朝鲜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朝鲜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美苏冷战的影响下,朝鲜半岛和德国都分裂出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分裂后的东西德国分别加入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同盟,这对维持战后欧洲乃至东西方均势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分裂后的朝鲜半岛,南北双方虽然同各自盟国签署了双边条约,但并未出现欧洲那样的相对均势局面。美苏两国军队一经撤出,隐藏在朝鲜半岛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就随之增加。两德统一前,双方在很多领域都进行了多层次的交流,相互允许探亲访友,旅游观光。但是,朝鲜半岛上的对峙却是相互封锁的,双方的交流甚少,相互猜疑,相互攻击,战争也深深伤害了双方民众的感情,致使双方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

——摘编自梁兴莉《南朝鲜与东西德国分裂之比较》

材料二   在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后,阿登纳为德国的重新统一进行了种种努力,但是他未能如愿。尽管为了对付苏联,美、法等国都采取了扶植联邦德国的政策并一度期望实现有利于西方阵营的德国统一;但是,这些都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冷战利益,一旦他们发现德国的统一会有损这种利益,他们就不会再愿意给予德国统一以真心的支持。阿登纳也意识到德国的统一不能绕过苏联,但是他的统一政策是服从于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的。为了取信于西方和加入西方集团,阿登纳有意在冷战中表现得比西欧其他国家更强硬,国内反对派指责联邦德国的重新武装阻碍了德国的统一是不无道理的。“阿登纳对东方的强硬政策实际上加剧了德国的分裂。这样,所有想实现统一的政治企图只是一种口号罢了。”

——摘编自邓红英《论二战后阿登纳的德国统一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德国分裂和朝鲜分裂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阿登纳未能实现德国统一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关系体系把国际关系视为一个具有某种内部关联的体系,国际体系的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国际社会中的组成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作用,最终在长期的互动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作为国际体系中最有实力的行为主体,大国力量的对比直接影响着国际体系的格局,以此为依托,每种国际体系都有其对应的国际规则和秩序。一方面,国际体系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性质;另一方面,国际格局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新的国际体系尚未形成的阶段,国际格局能更为准确地反映相关国家实力的对比和互动关系。历史证明,国际体系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会发生“转型”,即从一个国际体系向另一个体系转变。

——摘编自赵伟祺《印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演变及其特征》


根据材料,就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任意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经过20世纪70年代加剧与西方国家的对抗及长期争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不堪重负。为此,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外交政策的“新思维”,对外谋求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其也把着眼点放在了美国。里根政府上台时,美国国内财政经济困难,而“伊朗门”事件的发生更损坏了里根政府的信誉和里根作为一个“坚强领导者”的形象。为摆脱政治上的不利局面,里根政府需要从外交方面入手,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苏联改革和实行“新思维”之机,促使苏联做出更多让步。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提出政治上的“公开性”与“民主化”,这使得美国及西方盟国认识到它不仅为改变东西方关系提供了历史性的机会,而且为西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对苏“和平演变”打开了大门。美苏双方进行了裁军,签订中导条约,基本达成和接受了军备控制、地区冲突、人权问题和双边关系的四项议程。自1985年到1991年,美苏双方举行5次最高级会晤,30轮会谈,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就有6次。

——摘编自吕树峰《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的新缓和》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影响。
2022-07-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进程的多元性的内涵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性。持全球史观的史学家们注重研究历史发展的空间维度的横向改变,他们认为,历史就是世界一体化的过程,是人类文明向全球辐射扩散的过程。由分散到整体最能说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但是,世界的碎裂同样也是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必然现象。庞大帝国的解体释放出来的政治能量而弹射出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殖民主义的瓦解引发的第三世界运动导致了众多民族国家的兴起;现代化浪潮中涌现出了社会形态转型的不同模式和不同发展道路;民族矛盾、文化隔阂、宗教对立、文明冲突,形成了巨大的裂变张力。

人类历史是在全球一体化以及世界秩序和运行规则的合理化这两种力量或运动的冲突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的。

——摘编自王玮《世界历史进程的悖论:整合与碎裂》

请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整合与碎裂”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