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苏联逐渐增加对西欧重工业机器设备的进口数量。以1975年为例,与全球进口数量相比,从西欧进口的汽车生产设备占比达69%,矿产设备占40%,化工设备占44%,各种钢管占60%,黑色金属占48%,卡车占46%。此举(     
A.说明苏联和西欧意识形态冲突消失B.适应了苏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C.反映出欧盟对苏联出口管控的放松D.带有一定的国际政治斗争色彩
2 . 1953年,美国一改二战前限制移民的政策,通过了《难民救济法》。在这之后的二三十年间,美国接收了大量来自东欧、朝鲜、古巴、越南等地的“政治难民”。这一做法
A.加剧了冷战对峙局面B.缓解了难民危机问题
C.保证了美国经济繁荣D.遏制了社会主义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二战尚未结束之前,美苏对战后势力范围已经做出了令双方相对满意的划分,但美苏间经济合作的破裂、西欧经济形势的恶化和西欧安全形势之间的互动,共同推动了冷战秩序的形成。由此可知,冷战秩序的形成(     
A.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一定条件B.较长时期内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C.缘于政治对抗与金融竞争的结合D.充分吸取了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4 . 1966年12月,西德联邦政府提出的“先天缺陷理论”认为,东欧国家在只承认民主德国而不承认联邦德国的问题上须听从苏联指示,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是因为东欧国家是在苏联的主导下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先天缺陷”:并指出,如今对这些具有“先天缺陷”的国家,西德不应再以强硬的立场去要求它们。据此可知,“先天缺陷理论”
A.利于西德与苏联建立友好合作关系B.是对苏攻美守局势的积极回应
C.为欧洲经济一体化奠定了理论基础D.有意挑拨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2022-03-26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63年,美、苏、英三国为了共谋核垄断,出台《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国政府驳斥条约,揭露美苏合谋阻挠中国核诉求的意图;法国政府愤慨拒签,反对美苏分割世界,期望建立独立自主的核力量。1964年,中法经过外交洽谈,成功建交。由此可知(     
A.中国对外政策冲破意识形态B.中法两国捍卫独立自主地位
C.各国达成禁止核试验的共识D.国际局势决定两国关系走向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912月,艾森豪威尔总统访问印度,表示将加大对印度的经济援助。苏联考虑到印度的地缘政治特征和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影响力,也努力向印度示好,在中印冲突上表现出偏向印度的“中立”,提供给印度军事武器及贷款。在印度决定向中国边界大举入侵之前,除了印度本身对边界问题的考虑及国内舆论的压力,美国的援助及苏联的支持也促进了印度做出了这样的决定。19621020日,中国打响了自卫反击战,向世界证明中国领土的不可侵犯及中国解决问题的原则。战争结束后,印度在实际上走向双重结盟,即联美又联苏,共同反华。美苏纷纷力图在南亚获得战略优势,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紧张局势。中国则迅速发展了同巴基斯坦的关系,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伙伴。

——摘编自魏静《中印战争中的苏联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在中印战争时期偏向印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62年中印战争的影响。
7 . 下表是战后美苏争霸中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此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计)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高新技术产业比例%
1973年1982年1973年1982年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
美国129530472724100100100
苏联6241212131015.214.646.8
A.美苏争霸苏联处于劣势
B.经济实力是导致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
C.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
D.美苏争霸由重视军事逐渐发展为重视经济和科技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8 . 在1982年波兰实行军管后,美国政府要求国际金融组织严格控制对波兰的贷款,阻挠波兰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迫使苏联为稳定波兰局势买单。同时,美国政府还利用苏东阵营内部的问题,推动“自由化”。美国这些做法(     

A.削弱了东欧国家的发展潜力B.造成苏联失去了对东欧国家的管控
C.说明美苏转变冷战斗争策略D.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3-08-12更新 | 200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对苏“冷战”的重要支柱,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北约的未来走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冷战”结束初期,西方国家许多人(包括美国人)都认为北约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甚至有人作出“北约即将死亡”的论断。然而,原北约成员国尤其是美国并不甘心北约退出历史舞台。就欧洲安全问题来说,在西方国家看来,北约在这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组织或国家无法替代的。……北约也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大支柱……不仅如此,欧洲仍是美国核心利益所在,美国仍需要通过北约来实现其对欧洲局势的控制。此外,将中、东欧纳入西方阵营,不仅会为美国及西欧赢得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和战略纵深,还会对俄罗斯构成有力的制约,有利于美国单极世界秩序目标的实现。因此,美国及其他北约成员国作出了保留北约、改造北约、扩大北约的决定。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正式成立,是欧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安全与经济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奉行平等互利、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旨在促进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促进经贸合作。20176月,上合组织完成首次扩员,吸纳印度与巴基斯坦为正式成员国。新成员国的加入,地理活动空间的扩展,议程的扩大,不仅会深刻影响上合组织的内部运行和发展前景,改变各成员国在上合组织和地区内的利益格局,还将重塑整个中亚与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摘编自李亮《上海合作组织扩员研究:过程、影响及其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保留并扩大北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约东扩和上合组织扩员的不同。
2023-10-22更新 | 151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对抗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2年8月,苏联应古巴请求提供援助,并秘密向古巴运输导弹及设施。赫鲁晓夫称“我们确信美国决不会容忍古巴社会主义政权的存在……美国人用军事基地和核武器威胁我们,现在是让他们知道……遭受威胁是什么滋味了”。27日,美U2侦察机被苏联击落,美国军方要求进行报复轰炸,入侵古巴,战争一触即发。关键时刻,赫鲁晓夫多次致信肯尼迪,要求和他一道“解开战争之结,不使世界遭受核战争浩劫”。肯尼迪则回信表示愿意谈判,但苏联必须撤走全部武器,美国则有条件地保证不入侵古巴。同时采取风险较少的海上“隔离封锁”,苏联也没有硬闯“隔离”线,满载武器的苏联船只陆续停驶或改航,最后撤走所有武器。

——摘编自李德福《古巴导弹危机纪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